尤潔芳 鐘慧卿 胡婉笑
婦科疾病采用手術方式治療臨床比較常見,不少患者由于對手術情況和術后效果過于擔心,而在術前和術后出現一定的心理障礙,焦慮、擔憂等均比較常見。在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嚴格認真做好手術治療的同時,同步加強對患者的護理,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對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圍手術期的整體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我院即對婦科手術患者采用醫患溝通方式加強護理,臨床效果明顯,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婦科手術患者中120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0 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3~67 歲,平均(38.5±3.7)歲;對照組年齡22~65 歲,平均(38.2±3.6)歲。卵巢單側及雙側切除共47 例,子宮全切以及次全切手術62 例,陰道成型術11 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程度、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患者均無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不存在惡性腫瘤;無精神類疾病及精神疾病家族史;無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均同意手術治療并簽字[1]。
1.3 護理方法 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并加強醫患溝通的方式進行護理;對照組:單獨根據患者需求進行常規性護理。
1.4 醫患溝通
1.4.1 真誠溝通 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要表現出充分的真誠,讓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和關懷,從而消除心理負擔,主動將內心的具體想法向護理人員說明。護理人員應認真傾聽,并注意將患者的具體情況默記于心,以便于在后續的溝通中能有針對性地與患者展開談話。
1.4.2 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有方向和計劃性地進行溝通。(1)對存在恐懼心理的患者,應注意通過輕松柔和的溝通方式,讓患者不自覺消除心理負擔。溝通中要注意向患者詳細介紹醫院的環境,以讓患者盡快融入到醫院環境中,利于身心的放松;同時,要向患者適當講解手術的相關情況,以讓患者對手術能比較了解,要注意多向患者講解手術成功的幾率,并通過實例讓患者明白手術的安全性,以及一旦出現風險后的可應對性,以讓患者徹底卸下心理負擔。(2)對于存在焦慮擔憂的患者也應多向她們講解手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讓患者盡快消除不良心理,積極主動配合手術治療。(3)另有部分患者存在羞怯心理,由于自身病情類型或者手術中會有男醫生參與等原因,患者會存在一定程度的羞怯,對手術難免產生緊張,應多向患者講解醫學常識,讓患者明白任何疾病都無需感覺羞怯,說明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及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另外,告知她們男醫生在場時會有女醫護人員同時在場,以利于她們正確面對病情,并逐步克服羞怯心理[2]。
1.4.3 采用多樣化溝通方式 為增強醫患之間的溝通機會,應注意采用靈活多樣的溝通方式,可以采用一對一的溝通交流,讓患者能無顧忌地說出自己的心理情況;也可以通過講座等集體形式,讓患者能對基本的手術常識等比較清楚;還可以通過郵件方式,讓部分不愿當面向醫護人員訴說的患者能有更適合他們的溝通方式。
1.4.4 給予患者知情權 對于手術相關檢查及手術基本情況通過溝通讓患者了解,并簽訂相應的知情同意書,以保證手術能嚴格按照科學的流程進行[3]。
1.4.5 術后及出院時的溝通 手術后應向患者說明術后的注意事項,并通過溝通了解患者的各種需求,盡量通過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滿足患者;另外,在患者出院時,同樣應向患者說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并與患者建立電話聯系,通過電話溝通解答患者的問題,給予患者必要的術后健康指導。
1.5 評價指標 (1)對患者術前、術后1d、5 d以及10 d的心理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定。重度焦慮:40~80分;中度焦慮:35~40 分;輕度焦慮:20~35 分;鎮定:20 分以下[4]。(2)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按照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3個級別對術后效果和護理效果進行整體總體評價。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手術期SAS評分情況 觀察組在術前焦慮情況比對照組明顯更輕,術后患者的焦慮心理恢復同樣更加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SAS評分情況對比(分,±s)

表1 兩組術后SAS評分情況對比(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1d 術后5d 術后10 d觀察組 60 37±9 a 30±7 a 24±5 a 18±4 a對照組 60 51±9 47±9 43±7 38±6
2.2 兩組滿意度情況 觀察組對手術效果和護理情況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婦科手術是婦科疾病臨床比較常見的治療方式,一般手術包括卵巢以及子宮的全切以及次全切除術、陰道成型術等,由于各種手術類型均直接與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相聯系,因而,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或心理負擔,在積極為患者準備手術,并嚴格進行手術的同時,同步對患者進行必要的護理,尤其是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對于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患者配合手術的主動積極性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在婦科手術圍手術期中,經臨床驗證,醫患溝通對術后效果的提升作用明顯。應真誠與患者展開溝通,了解患者的具體心理狀態,并針對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礙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疏導,幫助患者放松心理,對手術成功充滿信心;同時,幫助部分患者克服羞怯等不必要的心理,讓患者正視病情,并接受治療。同時,應利用多樣化的、人性化的溝通方式,充分尊重患者,并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權,以利于患者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況;另外,要讓患者對手術具有必要的知情權;術后要注意及時與患者進行適當溝通,了解患者存在的問題,并告知患者術后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并在患者出院后通過建立電話聯系,繼續保持一定時間的溝通,幫助患者隨時解決相關問題。通過全方位的醫患溝通,手術效果提高明顯。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式的護理基礎上,加強醫患溝通的護理方式,更利于減少圍手術期患者的心理焦慮;同時,患者的滿意度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醫患溝通應用于婦科手術中效果明顯。
[1]張越華.婦科手術患者的醫患溝通[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2):2885-2886.
[2]年衛紅,張桂梅.醫患溝通在30 例婦科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民康醫學,2008,20(19):2313-2315.
[3]趙會霞.婦產科醫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5):182.
[4]黃志娟.婦科手術患者醫患溝通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9):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