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悄媛 張素芬
手術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但同時也會對機體產生一定的創傷。臨床上,患者往往對手術治療疾病有一定的畏懼或恐懼心理,尤其是對于擇期手術患者,隨著手術日期的臨近,這種不適心理越發加重。過多的心理負擔或應激反應往往導致會影響到患者神經內分泌系統,進而對手術的順利實施和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1-2]。隨著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的改變,優質化理念在外科手術室中逐漸受到重視。本研究對我院行擇期手術的 166 例患者進行研究,進一步探討優質化理念對擇期手術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取研究對象為 2011年3月-2012年5月期間在我院行擇期手術的 166 例患者。其中男 92 例,女 74 例;年齡 36~72 歲,平均年齡 54.7 歲。根據實施手術的單、雙日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 87 例和對照組 79 例。觀察組男性 43 例,女性 49 例;平均年齡(45.23±11.20)歲。對照組男性 35 例,女性 44 例;平均年齡(47.12±11.5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術前準備及相關內容的宣教;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優質化理念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訪視內容包括:首先醫護人員查閱病例,對患者疾病狀態及身體素質進行合理的評估[3];其次,術前 1日醫護人員盡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麻醉方面的知識以及醫護人員的技能水平;最后,盡可能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對患者給予相關的指導和鼓勵;此外,通過善誘等方式幫助患者找出其焦慮的原因并給予耐心的解釋,盡可能幫助消除患者的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反應[4]。對患者入院時及入手術室術前即刻進行SAS和SDS評分,記錄患者的血壓及心率并對兩組患者上述指標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經SPSS16.0 進行統計處理,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比較 在入院時,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術前訪視后,觀察組患者術前即刻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擇期手術患者焦慮、抑郁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擇期手術患者焦慮、抑郁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SAS評分 SDS評分入院時 術前即刻 入院時 術前即刻觀察組 87 39.72±4.18 42.64±5.31 41.16±3.83 44.31±4.01對照組 79 40.13±4.42 49.32±4.93 40.97±3.78 51.07±3.68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血壓、心率變化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心率、血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術前即刻,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心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對于擇期手術患者來說,除疾病本身造成的影響之外,手術也是影響患者生理、心理反應的一個重要應激原[5]。由于患者對手術相關知識的缺乏以及受手術室環境、氣氛等因素的影響,患者往往對手術室有一種恐懼的心理。而這種心理狀態有可能導致患者植物神經系統的紊亂,進而影響患者正常的生理反應,最終可能影響手術的順利實施及效果[6-7]。對手術室工作人員而言,不僅僅要配合外科醫師順利完成手術,而且應同時重視患者的生理心理反應對手術帶來的影響[8]。優質化服務是現代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的一種新的要求及核心內容,它所體現和強調的是“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倡導“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9-10]。
表2 兩組擇期手術患者血壓、心率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擇期手術患者血壓、心率變化比較(±s)
組別 例數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心率(次/min)入院時 術前即刻 入院時 術前即刻 入院時 術前即刻觀察組 87 112.1±6.1 122.1±6.1 77.8±3.8 83.2±4.1 72.2±3.8 80.2±4.2對照組 79 113.1±5.7 128.4±7.1 78.1±2.9 92.2±4.5 74.1±2.9 90.1±3.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本研究在患者實施手術前首先對患者的綜合素質進行了合理的評估,根據患者的個體特征制定了相應的術前訪視策略,并將優質化理念充分應用到對擇期手術患者的術前訪視中。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在入手術室術前即刻的SAS、SDS評分雖然有所升高,但與對照組相比,其SAS、SDS評分仍然相對較低(P<0.05),且觀察組患者術前即刻的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心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將優質化理念應用到術前訪視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患者通過與醫護人員的接觸和交流,不僅對手術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增強了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和對手術的信心,進而在心理上獲得了安全感,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由于手術操作而引發的焦慮、抑郁等情緒反應,盡可能降低了外來因素對患者生理、心理的影響,從而保證了手術的順利實施和效果。
總之,將優質化理念應用到擇期手術患者的術前訪視中不僅能夠幫助減輕由于手術治療而帶來的負面影響作用,保證手術的順利實施,而且也是醫院人文關懷的一種體現。
[1]李滿花.醫護合作式術前訪視在手術室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1,12:83-84.
[2]馬云霞,劉暢,吳國斌.術前訪視在擇期手術中實施的效果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5):4566-4567.
[3]孔磊.術前訪視促進手術室護理質量持續提高及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4):78-79.
[4]鄧晨暉,徐力維.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探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10):1386-1388.
[5]錢玉秀,何金愛,侯利環.手術開展術前訪視現狀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9):845-846.
[6]何麗,李英,金莉.術前針對性訪視對減輕肝膽手術患者焦慮的分析[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7,9(7):434-435.
[7]李競賽,姚錦秀,錢俊.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運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4):294-295.
[8]翟秀芳,夏淑蓮,劉媛媛.對擇期手術患者實施術前訪視的效果評價[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5):4552-4553.
[9]王云梅.淺談手術室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必要性[J].醫學信息,2011,24(12):523-524.
[10]張鳳琴.手術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