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和氏璧……能在北京三環內買套房子!”近日,一名網民在微博上如此“炫富”。該條微博的配圖里,展示的只是一塊白肥皂。
背景是一場互聯網的炫富大賽。游戲規則很簡單:一張源于日常用品的創意照片,一段用傲嬌口吻寫下的配文。于是風油精被炫耀成 “祖母綠寶石”,大蒜被自夸成“項鏈”,女孩們嬌嗔地說這全是“干爹”送的。這些無疑是用最辛辣、喜劇的藝術創作來反諷社會。逆襲顯無力,惡搞來幫忙,不僅人人過了把“炫富的癮”,更用奇思妙想傳遞了對炫富的蔑視。
說起“炫富”,早在2005年曾有場關于“上流社會”的大辯論。網友“易燁卿”不斷發帖強調“人是分三六九等、高低貴賤的”,并以“高貴的上海人”身份發表歧視性言論。隨即,網友“北緯”自曝“真正的上流社會”,并對“易燁卿”直言:“我們這個圈子里沒有你這種沒教養、不知羞恥、吹噓虛榮的人。”
但這并未能阻止炫富高潮的來臨。2006年,“小龍少爺”在網絡日志里炫耀自己的奢侈生活,甚至用百元人民幣點煙。之后,“小龍少爺”的道歉揭秘了消費時代的炫富動因:“日志是我和客戶聯系的橋梁,做奢侈品行業,需要一位花花公子形象的人,所以言行都在討好那些買奢侈品的客人。”
消費文化的欲望刺激,迎合“唯錢為尊”的社會風氣。2007年,北京市嚴查涉及“奢侈”、“至尊”、“頂級享受”等不切實際的炫富廣告。當時的北京市長王岐山譏諷道:“有些人恨不得在自己臉上都刻一‘闊字。”今年8月被查的爾瑪公司,據稱即是炒作郭美美炫富的幕后推手,商業黑幕更是潛行其間。
或許,窮富之間的價值對立并沒有刻意表現的那般撕裂。在本次屌絲狂歡的炫富大賽里,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最終完勝,他對宣布自己父親成為中國首富的消息進行了轉發,并淡淡地點評了一個“哦”字。其平靜的態度獲得了網友們的好評。對財富的淡然處之,或許才是最合適的“炫富”。 (戴玉)
2013年8月19日,廣東汕頭溪南村,不少地方水深超過兩米,人們自制竹筏自救,也有許多人用龍舟船去解救被困鄉親。得知潮汕家鄉受災以后,各地的潮汕人開始自籌資金,購置急需物資和橡皮艇,自發組成“返鄉救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