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Christophe Sadones,按照一般的漢語翻譯,應該是“克里斯托弗·桑托斯”,作為上海柏悅酒店的總經理,Christophe Sadones先生有自己的中文名字——沈凱歌。
在沈凱歌先生和他同事們的操持下,上海柏悅酒店美食美酒盛宴,已經舉行過兩屆了。在今年即將舉行的第三屆盛宴開幕之前,記者來到浦東陸家嘴上海環球金融中心87樓。在精巧的上海柏悅酒店總經理辦公室,沈凱歌與記者聊起了美食、美酒,其中還不乏中國傳統的香茗、白酒等等話題。
可以說,柏悅酒店年度盛宴今又來,帶來的不僅是美食與美酒,更是東西方文化的一種碰撞與交融。美酒不能錯過,而醞釀需要過程,讓我們在等待盛宴開幕的過程中,且聽沈凱歌說。
最漂亮的漢語拼音書法
在柏悅酒店87樓大堂客廳的盡頭拐角處,有一溜中國傳統藝術品間花繞竹般裝飾著,那是員工辦公區域。順著員工辦公區域往里走,一扇并不寬敞的大門前,擺放著兩只漢俑造型的女性雕塑。進得門來,就是上海柏悅酒店總經理沈凱歌先生的辦公室。
室雅何須大?雖只十平方米左右,且呈不規則形,然而屋內錯落放置著不少中國古玩和藝術品。在一架書前,是簡單造型的書桌,也即是沈凱歌的辦公桌。而玻璃落地窗處,擺放著茶幾和椅子。坐在椅子上,能俯瞰大半個上海,特別是能看到黃浦江從腳下圍繞流過。
這里,是沈凱歌每天學漢語的地方。每天早晨7點30分到9點,一位漢語老師在這里與他對話,教授漢語。如此情形,沈凱歌已經堅持了兩年多。
“我每天早晨5點起床,5點15分開始遛狗,我有兩個‘吉娃娃。6點50分我就到了辦公室。”沈凱歌的漢語普通話說得很溜,一氣呵成,很難讓人相信,其實他還不具備完全的交流會話能力。
他向記者展示了一個筆記本。本子里寫滿了花體的拉丁字母,標注著漢語的四聲。仔細辨認,原來是漢語拼音,大多是一些簡單的句子。這是記者見過的最漂亮的漢語拼音書法,由于使用花體書寫,頗具獨創性,簡直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品。
沈凱歌解釋說:“最近,我可以明白一些新的中文詞語。其實,我正在學習漢字,但是漢字太難了,我不知什么時候能學會。”沈凱歌認為,漢語是“非常漂亮的語言”,因為漢語有四聲,聲調的抑揚頓挫,實在很美。
沈凱歌的太太是韓國人。他最佩服她的一點,就是她的語言能力。沈凱歌對記者說:“我太太會說普通話、廣東話,還會說德語和英語。”
最喜愛的飲茶與品酒方式
“學漢語的時間,我會泡茶——烏龍茶、綠茶、茉莉花茶、普洱茶。”說這話時,沈凱歌起身拿起茶盞,用水壺注入熱水,隨后倒出一杯鐵觀音,聞香、品飲。
提起喝茶,沈凱歌不忘向啜飲咖啡的記者介紹:“今年的柏悅美食美酒盛會,柏悅繼續與米其林指南合作。今年蒞臨上海的Anne-Sophie Pic,亦是米其林三星大廚。Pic還是一位茶道高手呢!”在沈凱歌眼里,Pic對日本茶道有深入了解,而等Pic今年11月來到中國以后,對中國茶文化,也一定會有所領悟。“比起日本茶,我更愛中國茶,炒制的綠茶,龍井,很香,很妙。”沈凱歌說道。
記者從一本沈凱歌主編的《柏悅美食美酒世界巡回展》特刊上,看到如此介紹Pic:“懷著對烹飪藝術的尊重以及秉承保留食材風味且極簡主義的烹飪哲學,2007年女廚Anne-Sophie Pic女士被授予米其林三星的榮譽。”而在Pic出版的菜譜上,能看到許多具有東方美感的擺盤。比如一道蘆筍魚子醬,綠色、琥珀色與盤子的瓷白色搭配,繁簡適度,極為賞心悅目。當然,到了11月下旬,身在上海的人士,就能有機會當場品嘗Pic帶來的美味了。
沈凱歌介紹,今年的美食美酒盛宴,將第一次有中國酒品參加,那就是水井坊。“白酒是一種品行,它積淀著中華文明的傳統精神,融合了中華民族的包容與內斂。”這是國家級釀酒大師、中國著名白酒釀造專家、國家級評酒委員、水井坊傳統釀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賴登所說。
沈凱歌的辦公室書架上,就放著一瓶水井坊·菁翠,他打開瓶塞,嗅了嗅,對記者說:“這是多么美妙的味道啊!”沈凱歌還給記者看他的手機視頻,畫面里,一群工人正在用傳統方式制作酒糟。“你說這樣的釀酒工藝,是不是很棒?”
今年3月,沈凱歌去了成都水井坊博物館,看到了保留至今的明代制酒工藝。“這樣濃香型中國白酒的制作方法,與我們法國酒完全不同,哈哈,我可以喝兩杯,小玻璃杯,只兩杯。”說著,沈凱歌又給記者看他在紹興拍攝的視頻和照片。那是在咸亨酒店里,他和魯迅筆下的長衫客一樣,點了幾道小菜,喝起了中國黃酒。
“這種酒——花雕,酒精度和紅酒類似,更能夠配合食物的滋味,我也很喜歡。”沈凱歌說。據了解,今年的柏悅盛宴,也有黃酒上桌哦!
最美妙的美食發現之旅
正是下午時分,柏悅酒店的英式下午茶,吸引了不少有情調的客人。在窗前俯瞰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在云端品飲紅茶和咖啡,美妙好滋味。
沈凱歌很為柏悅的各類餐飲模式動足腦筋,而其實,他自己品味美食的形式,不僅于此。休息日,沈凱歌會去上海周邊市鎮,品嘗農家菜。他的日常飲食,更是趨于本地化。比如,在每天到達辦公室之前,沈凱歌就已經吃過早飯了。與柏悅酒店提供的自助早餐之豐盛截然不同,沈凱歌自己的早餐菜譜是——豆漿、蛋餅、餛飩、小籠饅頭和面條之類,每天輪著吃。一日三餐,他在吃大量蔬菜的同時,也很愛上海本幫紅燒肉。
今年的第三屆盛宴,與前兩年前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中國菜部分。前兩屆的柏悅盛宴,中國餐飲部分,上的是粵菜和浙江菜,同時,一個地方的主廚做一個地方的晚宴。比如廣東主廚,就做一桌粵菜。而今年,柏悅盛宴中餐部分,主打上海本幫菜!4位廚師“八手聯彈”,一桌12道菜,每一道都含有陽澄湖大閘蟹概念。這就是所謂“蟹宴”。而此桌蟹宴,有一個頗富法國特色的地方——每一道菜,配一品酒,黃酒、白酒、白葡萄酒,不一而足。兩個半小時的上菜過程,使得食客能有充裕的時間完成尊享,陶然其間。
提到這些中法交融的餐品,恰恰與沈凱歌經常到普通的小餐館、小吃店,乃至農家樂“淘寶”有關。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住過很多地方,比如東京、香港、新加坡、巴黎。各個地方都有很多有意思的美食文化。當然,這些美食,這些文化都深深吸引我。”沈凱歌說著說著,話鋒一轉,“可是,那些地方雖好,我卻不能一日三餐全吃當地的東西,只有上海例外。我在上海七年了,一日三餐,從豆漿、蛋餅,到紅燒肉,吃著很習慣。這正是我熱愛的生活。”
在送記者出門之際,沈凱歌特意從87樓坐電梯來到一樓,在一幅他最喜歡的《無題》,一幅透射浦江夜景的水彩畫前,他還和記者聊起了今屆美食盛宴的其他節目,比如花藝、攝影等等,柏悅方面都將請來世界各地頗負盛名的藝術家,或者藝術機構,與大家眾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