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康
7月30日,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華爾街日報》同時刊登了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的談話,他預計未來20年中國經濟將保持8%的增速。這也不是他第一次鼓吹中國GDP高增長模式了。
長年累月的GDP的高速增長,固然帶來了國家財富的增長、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國際政治地位的上升。而與此同時整個國家的物質礦藏、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文心智也正在遭受空前的破壞;或者說要恢復原先的干凈、宜人的生活環境又需要多少GDP來支持?
高GDP下的人們在享受高樓大廈、美酒佳肴的同時已經在開始戰戰兢兢地擔心住的樓房是不是用瘦身鋼筋和低標水泥蓋起來的豆腐渣工程,吃的豬肉是不是用瘦肉精喂大的甚至連養殖人自己絕不碰的有毒食品,喝的牛奶是不是已經摻和了三聚氰胺……
但凡一省一市、一地一縣能夠構成GDP的經濟要素都被裝進了這個大熔爐。看看現在急劇膨脹的地方債務可見一斑。現在什么都可以生產,也什么都可以貢獻GDP,除了實體經濟,土地、權力、肉體甚至老祖宗的傳說和名聲也可以用來交易。前一陣子山東省、安徽省的某幾個鄉鎮政府為了《金瓶梅》中西門慶的籍貫而大打口水仗,因為一旦他歸屬哪里,那里就會轟轟烈烈地為風流倜儻的西門大官人立牌坊、造樓宇,如此可以招攬天下客,那里的旅游經濟就會紅紅火火,那里的GDP就會蒸蒸日上,管他世風日下、斯文掃地。而要倡導一個祥和文明的社會又需要多少個城管部、治安隊、文明辦。原來GDP中含有這等的水分和毒素。
官出數字,數字出官,GDP不但為官員帶來官運,還能帶來財運。可空氣污染嚴重了,水質污染厲害了,種莊稼的土地有毒了……當一個國家GDP指數的上升反而引起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在下降,這樣的GDP 不要也罷。希望有大智大慧的人來求解當GDP達到怎樣的水平時,人民的幸福感最高。至少在統計GDP時,應該把這個名義GDP減去一個含有水分和毒素的負值GDP。
作者郵箱 wzk1958@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