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霍俐敏
“我現在就要做一件事——提供最好的器材給藝術家們使用。我不敢保證也不能保證各位藝術家說我的東西好,但在我的思想里始終貫徹著‘秉承東方傳世之精工,重塑中國文人之風雅這十八個字。自從接管‘一得閣以來,我對于每一件產品在用料和用工上都是極盡苛求的,我希望用最好的東西做最好的藝術品,既對得起祖宗留下的東西,又對得起自身的努力,讓中國文人回到最風雅的時代。”關于“一得閣”的經營理念,董事長孟繁韶如是說。
據孟繁韶介紹,日本的所有制墨企業加起來一年的營業額大約有40多億元人民幣,而兩年前,當他接手占中國墨業市場90%以上的老字號“一得閣”時,本可以做到五六十億元人民幣的中國市場,一年營業額卻只有區區3000多萬元人民幣。就產品而言,日本的一家墨運堂就有700多個品種,而“一得閣”在148年內卻只出產了北京墨汁、一得閣墨汁、中華墨汁、云頭艷4個品種。
墨守成規,文化復興
提到復興“一得閣”產品的緣由,孟繁韶將其歸結為兩點。
其一源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中國夢”。孟繁韶認為,所謂的中國夢就是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需要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只有文化才是真正能打動人的,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然而,文化復興除了國學之外,書法繪畫和當代水墨的興起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復興中,“一得閣”一直秉承著效古的理念,并在效古的基礎上創新,讓文房四寶再次回到最傳統的方式里來。
“我給‘一得閣說過八個字,叫‘墨守成規,推陳致新。我想,這八個字不僅適用于“一得閣”,也適用于文房四寶,還適用于其他的手工藝。做墨一定要用最‘笨、最傳統的辦法去做,但在營銷和包裝等方面卻要用創新的思維。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重塑老字號的輝煌,期望用墨業的復興帶動文化的復興,從而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于墨業復興和文化復興的關系,孟繁韶解釋道。
現下文房四寶的做工不精,品質太差。“現在市場上所賣的大部分文房四寶完全表現不出中國的傳統文化。筆是化纖的,墨是化學的,其中還不乏假墨,紙是通過回收普通的書畫用紙、二次利用造出的。借助這些劣質的器材,我們以前的寫意、水墨的意境就完全出不來,一筆下去可能紙就破了,或是糊了。以前所說的‘一筆魚,焦濃淡重清,一筆全部出來,現在根本不可能。”
孟繁韶認為,造成上述現象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由于現在藝術圈的習性出現問題。許多所謂的藝術家都是學藝不精,偌大的中國已經沒有幾個人能夠用懸腕寫字畫畫了。由于需求方對材料沒有要求,因而供給方就不了解產品的問題所在,無法及時加以改進。其次是“一得閣”之類的老字號的創新思維有了問題,一味降低成本,只為了迎合市場。作為文房四寶的研制者和創新者,不應該市場需要兩塊錢的筆,就只做兩塊錢的筆,而是要讓藝術回歸到藝術的本質上來,出產的所有東西都應該要對藝術的表現起到推動作用,實現藝術的復興,然而這方面卻是這么多年來文房四寶從業者最大的失誤。再次,幾十年來,文房四寶的從業者都是學徒工或是伙計出身,他們沒有更高的視野和境界站在行業的角度,文房四寶在制造過程中與藝術創作者、使用者以及市場完全脫鉤,閉門造車,于是所造出來的產品其質量就有所欠缺。而這些都與手工藝人得不到尊重的大環境有關。
“中國的藝術發展史都是建立在器材發展史之上的,器材的發展推動藝術的發展。中國以前的色彩就是‘剎那色,每個顏色都不同。比如孔雀綠,必須要是‘春來江水綠如藍才是孔雀綠,必須要是‘梅子流酸泛青時才是梅青色。中國藝術史上的每種顏色都是稍縱即逝的顏色,都是脫胎于大自然的。而這些顏色只有在礦石粉上才能找得到,現在的化學顏料就做不出來。我們的文房四寶是要有生命力的,要讓做出來的東西再生長,就要尊重傳統,運用傳統的方法和原料制造產品,實現產業復興。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將每件藝術品都賦予生命力,要讓它和我們一起成長,我們才能推動其發展,從而由藝術復興推動文化復興。”孟繁韶補充說。
“四步走”戰略,推陳致新
孟繁韶在“一得閣”的復興之路上始終堅持一個原則——中國的老字號,包括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能是呆板的、守舊的、小眾的、沒有生命力的。因為任何一個老字號在當年都是最創新的東西,多年后的衰落都是由于老字號的創新思維不夠才造成了經營窘境。因此,在孟繁韶接管“一得閣”之后,果斷采取了新的思路,打造新的產品,在復興之路上,采取了“四步走”戰略推陳致新。
首先,“一得閣”將目光聚攏市場,看市場需要什么,再回過頭來生產。其次,恢復最傳統的工藝,用最原始、最純正的原料做最好的產品。再次,博采眾長,看看同行怎么做,并進行學習、參考。最后,運用現有的科技手段補充并提升現在的技術水準。為此,孟繁韶還帶領團隊前往日本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日本秉承了唐宋風格,運用最傳統的方法做墨,其中比較有名的“墨運堂”有七百多個品種,能夠滿足各個層級的需求。于是,孟繁韶認為“一得閣”首先要豐富產品線,讓每個年齡層級、藝術層級找到屬于自己的產品。
上任后,他的第一個大動作便是制定規則。在兩年時間內,重新建立了研發和技術團隊,還專門設立了“一得閣”創新研究院,盡可能地形成標準化,保障每一瓶墨都是一樣的。在正式出墨時還請來各位書法家試墨,聽取各派意見,形成最后產品。新產品最后選用了謝崧岱——“一得閣”的創始人、一代墨宗的名字來命名。
在新墨“謝崧岱”的制作過程中,孟繁韶曾多次與車間主任就“謝崧岱”的原料問題進行溝通,他堅持要用最好的原料做出最好的墨汁。至于為什么一定要推廣這個產品?首先是站在一個民族或是國家的立場來考慮的,要讓全世界人民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墨是中國的,而不是日本的。第二市場有這種需求,好墨出好作品,像“謝崧岱”這樣的好墨可能會成為某些禮品專用。第三通過“謝崧岱”的上市可以將研發成本全部攤掉,從而充分證明前期的投入是值得的。
此外,孟繁韶希望人們不僅是為了書法繪畫而來購買墨汁,還能“愛屋及烏”,因為喜愛墨汁而愛上書法繪畫。于是,他借鑒了瑞典名酒“Absolut”的設計理念,計劃每年推出一款紀念墨,找最酷的年輕畫家設計墨汁瓶,做成限量版,吸引年輕人,讓年輕人因為喜歡筆墨進而喜歡書法,喜歡藝術。據悉,今年一得閣還要恢復光緒年間的“云頭艷”,力爭將曾一度作為“半吊子”工程存在的“云頭艷”拉回來,重塑為高端產品。
超越日本,前景美好
“我們現在致力打造一個月兩個新產品,一年三個劃時代產品。所謂的劃時代首先要在技術上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其次要用現在的科技手段不斷地提升它。比如年底要推出的防偽墨,我們把指紋通過碳同位素提取出來,形成分子結構注入到墨汁里,以后寫出來的字畫都可以通過指紋檢測測定真偽,為書畫鑒定做出貢獻。此外,還有定制墨,只有藝術水準達到一定地步的顧客才有資格要求定制墨,定制墨還可做防偽。”孟繁韶將其下一步的打算向記者娓娓道來。
當被問及日本墨汁和中國墨汁的差異時,孟繁韶表示墨汁的技術含量其實并不高,這主要依賴于原材料的取樣。就原材料而言,中國墨中“膠”的作用非常大,“一得閣”的墨除了一款專門為信教者以及素食主義者設計的“禪墨”外,大多數都是使用動物骨膠作為原材料。而日本的墨寫了含天然膠的才是有動物骨膠,不寫的就是化學膠。中國墨和日本墨的差距在于三點,一為市場細分不夠,二為材料不實,三為包裝不夠精致。就技術而言,日本墨并不比我們領先,“一得閣”墨汁的黑亮和防腐卻是他們一直學不來的。但是日本真材實料、用心制墨的態度,卻是值得中國墨業學習的。孟繁韶相信,在他煥然一新的理念和手段的推動下,“一得閣”未來所有的新產品都將超越日本,中國墨業將成為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