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窮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食堂菜系的深惡痛絕達到了不共戴天的程度,于是我自己買了鍋碗瓢盆要另起爐灶自力更生。但那時我的廚藝還停留在清水煮菜的水平,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口腹之欲,我下了一個做菜的APP。那里面很多菜譜我已經忘記,但是我一直記得的是打開這個APP出現的第一句話,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面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就是一個關于美食與愛的故事。
亞紀的母親毫無征兆地在自己開的小食堂里倒下了,接踵而至的是作為編輯的亞紀面臨了工作上不可接受的調動,于是她主動結束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可是接下來要干什么呢?家里突然來了一只溫順的貓,對街咖啡店的老奶奶又一直說母親留下的店鋪要是關掉會不吉利。一個人真的要做什么重大決定,猶豫不決的時候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一點來自上天的暗示,拋硬幣、數花瓣都是這么回事。這一點在《漫長的婚約》里體現得最多。亞紀選擇的就是買下小賣鋪里所有的獎券,一個個撕開看中不中。當所有機緣都指向一個方向的時候,亞紀終于動手開店了。
母親在世的時候,亞紀一直與母親不親近,直到她自己慢慢經營起自己的小食堂,從周圍人的口中,零零碎碎拼湊起來,母親的形象才開始變得清晰完整起來。亞紀慢慢了解到,母親對她傾注的愛,是她過去從未在意的。
從母親朋友的口中,亞紀得知,自己還有一個弟弟,就在不遠處的寺廟里。姐弟相見若是抱頭痛哭一場其實也說不上狗血,可是她見到他什么也沒有告訴,只是像路過的人一樣坐在一起看了看風景喝了杯茶。氣質相似的人很容易對彼此敞開心扉,同父異母的弟弟對亞紀來說更像是一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同樣的克制在亞紀母親去世時也有體現,喪親的悲慟和繁瑣被略去,亞紀安靜地若有所思地獨自吃著料理,哀而不傷,恰如其分。
整個電影都洋溢著一種自然清新又節制有序的感覺,從老奶奶一絲不亂的發髻和每天必涂的口紅,到擺滿街邊的花草,到小食堂里干凈利落的擺設,到老人和小孩的神態,甚至到日語吐字透露的恭敬和猶豫,無一不是如此。最末尾的舞蹈更加是萌哭了觀眾,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那段舞蹈大概還是在提醒我們這些沒有故事的女同學們,不辜負美食,也要注意運動啊,不然就沒有太多愛可以辜負了。
《海鷗食堂》與這個故事非常類似,連演員陣容也差不多。而《海鷗食堂》講得更多的是陌生人之間自然的關系。從店主人的一笑到雙方的熟稔,人與人走近就像一呼一吸那樣稀疏平常又妙不可言,無論是喜歡日本文化的芬蘭男孩,丈夫跑掉的失意女人,丟失行李而留在芬蘭的正子,還是在地圖上隨便一指就來到芬蘭的冒失女小綠,他們在海鷗食堂與幸惠的結識都是這樣。即使擁有不同的膚色和文化,人與人之間還有情感的共鳴,這已足夠讓他們在交流中直達對方的內心,這就是為什么正子只懂日語,卻能聽出芬蘭女人的痛苦。
兩個電影共通的一點是,都在提醒著人們專注于當下的生活,像孩子一樣認真地投入到每一個簡單的游戲,每一餐豐盛的美食和每一片獨特的美景中去,仿佛沒有受傷的過去和莫測的未來。去周游世界,去賺大錢,或者去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某某家并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不辜負美食和每個好天氣,珍惜身邊人的關心,毫不吝嗇地給與愛,也會是一種沒有遺憾的人生。經歷了相逢與別離,開店的過程中,亞紀忙碌而快樂著,身上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她也決定信馬由韁地去感受生活,于是她給支持著她的“老師”寫信說:從前我太認真了,從今天起,我要做一個不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