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智超
冬日賦予的啟示
清早醒來,冰涼的屋子好似陰冷的停尸間,涼得讓人心里陣陣發寒。雙腿插在厚厚的且已失去溫度的褲腿里如一張冰冷的死人皮黏在了皮膚上一般,叫人發抖、膽寒。胡亂地套上衣服,片刻之后,熱乎氣才貫穿全身,我很慶幸人是恒溫的動物,不然光憑外表這身淺薄的皮革如何耐得了大自然所給予的錘煉。一雙大腳踏在死氣沉沉的拖鞋上,發出幽然的淡紫色的寒光……也許,冷是一種憂心,一種凄涼,一種悲傷。
快步來到窗前,大手一揮,窗簾開啟。刺眼的光亮透過玻璃上的雪霜射入睡迷的眸底,溫和的陽光是少女的香唇,輕柔地親吻在我冰冷的白皙的臉上,照在冷冰冰的地板上,照在涼凄凄的被窩里,照在寒絲絲的白墻旁,給這個寒冷的小家增添了些許的溫度、些許的希望、些許的生機。
窗外是一片白茫,那是昨夜上天在這寒冷的冬月里給予凡問的一次洗禮。洗禮凡世的塵埃,洗禮世俗的污穢,洗禮人心的險惡,洗禮亡魂的哀傷。樹枝上殘留著的雪掛是洗禮過后留下的遺骸,如冰凍丑陋的銀蛇,如撒旦手中的魔棒,如刮面吹來的刺骨寒風,如嵌入心臟的兇寒利刀。幾個身著厚厚的帶有清潔字樣棉衣的環衛工人正奮力地清理著地上的遺骸,棉帽子上升起陣陣霧氣,一層層晶亮的白霜鑲嵌在帽子上,像是門外欲侵階入室的青苔,能夠在這皚皚的雪白世界里看到如此青翠的一瞥,卻是讓人心曠神怡。遠處幾個頑皮的孩子,正圍著成堆的遺骸嬉戲玩鬧著。凍得緋紅的臉蛋兒上流露出甜美的青澀的笑顏,宛如這寒風冷峭的季節里少見的艷陽天。而我則是那個內心飽受饑寒、憂傷的人,此刻正盡情地享受著少女的清甜香吻,享受著上天給予的洗禮,清理著內心的厭惡與丑惡,洗刷著人性的貪婪與懶惰,感知著冬日風雪過后的陽光給予內心的啟示!
自古就有靈狐報恩、餓狼救人的故事,且不論故事的真偽,就連動物之中都有獸心向善者,更何況人這種生存在金字塔塔尖的高級動物呢!試問當我們在看到聊齋中的靈狐鬼神向善、報恩之時,你我的耳朵是否會紅得發燙,羞愧的汗珠又是否會順著雙鬢滑落著滴答作響!
《聊齋志異》就是在用狐仙鬼神的故事抨擊著人性的善惡。如果我們只是拿它當做茶余飯后的甜點,用于嬉笑人生、打發時間來看的,那就可以不要再看了。因為這樣的人性沒有看聊齋的資格。
一“忍”解百禍
唐代的天臺山清國寺曾住著兩個詩僧,寒山與拾得。有一天寒山間拾得說:“世間有人啊!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該怎么辦呢?”拾得回答說:“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等待幾年,你再去看他。”在我看來,照此方法多年以后那人已不再有謗你、欺你、辱你、笑你、輕你、賤你、惡你、騙你的能力;而你則在忍他、由他、耐他、敬他、不理他中得到了成長、得到了修煉,好似站在山峰上,又似游在闊水中,養成了身居高山不懼寒、潛入滄海不怕喘的優良品質。人性的好壞首先取決于一個“忍”字,能夠做到一刀入心還能展露笑容的人,怕只有超脫凡世的圣人了。敢問世間的凡塵俗人又有誰能夠做得到呢!
忍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修養。如果我們都能將忍的種子默默地播種在心魂的田地。待它成熟之際,必定會成為一個大仁慈、大心善的完美之人。如雨后春筍嫩芽外露清新怡人,如黃昏晚霞姹紫嫣紅溫馨照人;如高山流水蓬勃之氣心曠動人,如雪過艷陽光暖還春撫慰心神。擁此人性之人也終成大氣。
人性的貪婪與自私是與生俱來的,就連貓狗類畜都懂得護食,更何況思想獨立、各懷心魔的人類呢!忍得了一時容易,但想容忍一世尚難。寒山與拾得未曾做到,蘇格拉底與柏拉圖未曾做到,叔本華與黑格爾也未曾做到。但他們都因一個忍字而奮斗過,并終生付出忍耐的心血!這個忍字好似佇立于蒼茫大地與浩瀚宇宙之間的一株蒼天大樹,片片飄散的干枯黃葉猶如這株樹上的誹謗與殘暴、殺戮與交媾。雖用盡一生也從未戰勝過樹的博愛,并伴隨著樹不斷地茁壯成長才一次次地敗下陣來,最終只落得“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慘淡結局。
忍字是一種表象,是一種行為,世人同樣需要一種思想——善。
善者終究得以善終,這個善字包含著對世間的博愛,對國家的犧牲,對社會的責任,對父母的孝心,對親人的關懷,對朋友的忠誠,對愛情的付出,對家庭的擔當,是司馬遷忍受宮刑編纂史記的善舉,是孟子常談舍生取義的善為;是悲觀、憂傷的叔本華,更是泡在理想愛情蜜水中的柏拉圖。
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孝順父母、忠于國家、擔負責任、履行義務、關心親人、重視情感,那么,這樣的一個人還會去肆意地謗人、欺人、辱人、笑人、輕人、賤人、惡人、騙人嗎?至少,我認為不會的。
曾不止一次有朋友提醒我,要擦亮雙眼去看當今世界。我則想說擦亮的不該是雙眼,應該是心魂,是你我內心深處的那汪清甜雨露,是世人心靈里生長的那片茂盛雨林,更是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他人,悅納自己的心神……
遠處的孩童依然無憂無慮地嬉戲玩耍著,棵棵銀裝素裹的枯樹在木訥的眼前閃動,好似冬去春還,被洗禮過的落葉隨春風吹散飄向遠方的荒野,化作肥料滋潤著蒲公英,隨著春風飄搖將博愛的種子灑滿人間!
窗外又飄落下晶瑩的片片雪花,那是粒粒蒲公英將博愛灑向人問,灑向你我的心田……
(責任編輯 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