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鋒君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復雜環境中國有企業進行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國有企業的今后發展方向,最后結合目標管理討論了發展目標的實現問題。
【關鍵詞】國有企業;發展方向;目標管理;發展效率
在我國,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對我國的經濟建設一直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一方面是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日漸激烈,一方面是我國實行創新戰略正在推動著國有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明確其發展方向,提升企業的運行效率才能保證既有的發展預期。本文以此為視角,首先,分析了在復雜環境中國有企業進行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國有企業的今后發展方向,最后結合目標管理討論了發展目標的實現問題。旨在通過本文的工作,使我國國有企業能夠運用科學的戰略管理方法對其外部、內部環境進行分析評估,尋找正確的發展方向與戰略目標,提升企業的業績與效益。
一、現代市場上國有企業進行改革的必要性
(1)規避異地化發展的瓶頸。對我國國有企業來說,異地化發展的風險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而這種風險在本質上便是資產的非流動性風險,這種風險的規避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能力。這是因為,當營運資金投到了他處,項目就面臨著失敗的風險,尤其是當流動性較差時,資產的損失就越嚴重。而在國有企業的資產中,如果按照流動性的大小進行排序,流動性最高的便是貨幣資本和原材料,其次是設備,廠房的流動性最差。當企業停產之時,由于廠房難以進行轉讓,成為廢物的可能性較大。所以,異地化發展的風險較高,降低風險的基本措施除了要盡量使所投資產保持較高的流動性外,還應注重這種投資與企業的發展方向是否相符。(2)避免陷入多元化的組織陷阱。多元化是我國國有企業的一種典型的經營戰略,但是如果運用不當,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最終因多元化為步履維艱。對我國國有企業來說,選擇多元化戰略需要對以下方面有清晰的了解:一是我國國有企業因其獨特的資源背景,在開拓新產業方面具有足夠的資金實力與人才儲備,這為其進入到新興產業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二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一般都很到位,其決策者一般具有足夠的精力對新產業進行研究、開發與管理;三是我國國有企業所從事的產業有些已經是夕陽產業,發展前景并不客觀,國有企業為了獲得生存和發展,往往要選擇新的更有發展前景的產業;四是在當前的市場經濟中,有些類型的產品供應已經到了嚴重過剩的程度,在可預見的將來還難以看到能夠得到有效扭轉的跡象,繼續處于這個行業的化,我國國有企業將處在微利的狀態。(3)減少資本運營的風險。企業存在的目的在于賺取利潤,其規模應該服從于效益。如果為了規模丟掉了效益,這將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其中,盲目的進行資本運營便是其中的一種,尤其是盲目的進行并購,企業面臨的風險會更大。資本運營是我國國有企業通過綜合經濟實力對外進行的活動,以此來拓展生存空間。但是,如果將資本運營作為我國國有企業的主業來做,將會產生一定的資本運營風險,尤其是當夸大資本運營的副作用之后,或者將資本運營作為其擴張規模和獲得利潤的關鍵手段時,極易將企業置于絕境,落入到陷阱之中。
二、我國國有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選擇
(1)通過柔性化管理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在現代企業中,管理者的工作中心并非是盯住員工的行為不放,而是要關注員工的觀念意識和行為,起碼要做到兩者并重,間接的而非直接的影響員工為企業做出的努力。在我國,國有企業實施柔性管理的時間相對較短,未來的路還很長,尤其是在一些歷史和現實原因的作用下,部分國有企業在實施全方位柔性管理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其中包括柔性戰略管理、柔性生產和組織管理、柔性營銷管理以及柔性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變革空間。(2)建立扁平化組織結構。目前,國內很多國有企業是通過行政手段和資產重組的形式進行組織變革的,其組織結構基本上屬于垂直型的金字塔結構。該組織結構在目前情況下已經表現出了與時代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相協調。其中的弊端是十分明顯的,管理層次的多而不減,使得下層員工的積極性受到了嚴重影響,這對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是極為不利的。為此,需要在國有企業內部實行扁平化管理,壓縮組織的管理層次,最大限度的把決策權逐漸下移至組織結構的其他層面,讓更多的單位擁有充分的自主權,提高管理效率。(3)向學習型組織靠攏。對我國國有企業而言,建設學習型企業的基本前提是進行積極的思考,以新鮮的思想填充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唯有如此,才能使國有企業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為此,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同時做出努力:一是在構建學習型組織的過程中,應該增強企業的學習創新能力,并以此為價值導向,使企業和員工的效益都得到提高;二是通過學習對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修正,對那些不適應形勢的企業價值觀和思維模式進行大膽的革新,使其能夠為企業的戰略服務;三是以國有企業戰略對員工的個人發展愿望進行統籌,以此形成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共同愿景;四是通過團隊學習、全員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方式,對全員強調學習與激勵,引導企業的員工勤奮工作。
三、目標管理視角下國有企業發展方向的實現
(1)制定適當合理的組織目標。選擇目標時一定要遵循所謂的“SMART”原則,它以時間為基礎,所有計劃目標的完成程度都應與時間相關聯。當部門與員工制定目標時,還需要注意檢查自己的目標與上一級的目標能夠一致,是否達到了目標所必要的技能、預算與授權等。因此,在制定目標時,應該遵循目標管理的宗旨,最大限度的增加員工的參與力度,并通過上下雙向溝通為其分配愿意執行的目標。(2)加強對過程的控制。目標管理的推行方式有漸進式與急進式兩種。前者是將目標管理推行到企業的一部分單位與人員身上,然后再通過他們的示范與經驗的推廣,進一步的推行到整個企業與所有人員之間;后者指的是在推行目標管理之初,需要一次性的覆蓋所有單位與人員,將所有部門與所有員工都納入到目標管理的范圍與對象中來。國有企業也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具體的推行方式。一般而言,漸進式的業務綜合程度相對高,對管理水平的要求較低,籌備時間也相對短。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中,需要降低期望值,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完成。(3)獲得國有企業高層管理者的支持。在國有企業中實行目標管理,需要首先得到高層管理者的支持。這是因為,目標管理是從企業的最高管理階層開始的,在制定出“總目標”之后逐級,因此高層管理者是目標管理體系的起點所在。此外,國有企業的高層管理的決心、熱情和理念、行為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革;更為重要的是,以目標完成程度作為考核標準的方式,一定會弱化傳統的考核標準,而考核結果也會最終體現在人事制度中,缺少最高階層的支持是難以實現的。
四、結語
國有企業的發展方向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國有企業的未來發展的目標應該與我國的國情和國家的發展戰略相適應,適應經濟體制的構建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進一步的擴大對外開放,參與到國際競爭和合作之中,完成戰略性調整與改組,為合理的國民經濟布局與結構做出努力。此外,還需要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注重科技開發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抗御風險能力的培養,使其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主導作用。
參 考 文 獻
[1]施天明.國有企業管理模式的發展方向初探[J].現代管理科學.2002(7):50~52
[2]趙則虎.論目標管理在國有企業中的應用[J].現代商貿工業.2008(11):36~37
[3]羅爾生.淺議國有企業之綜合目標管理[J].經濟師.2006(10):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