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 馮愛萍 張念紅
作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類型之一,我國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呈逐年增高趨勢,且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占總患病數80%以上[1,2];肺癌患者早期不易發現,一旦發現多已進入中晚期,流行病學研究證實[3,4],約70%初次就診患者已無法行外科手術切除治療,放化療治療成為唯一選擇;筆者選取本院腫瘤內科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45例,采用紫杉醇化療聯合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并與單純三維適形放療相比,探討其臨床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腫瘤內科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90例,均經纖維支氣管鏡活檢及脫落細胞學病理確診[5],排除肝腎功能嚴重障礙及卡氏評分<70分者。入選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34例,女11例,年齡47~70歲,平均(57.8±6.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32例,女13例,年齡49~71歲,平均(58.2±6.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卡氏評分等臨床資料方面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CT輔助下三維適形放療,照射劑量70~75 Gy,2.5 Gy/次,每周5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紫杉醇35 mg/m2靜脈滴注3 h,每周1次,兩組患者療程均為8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胸痛、氣短、血痰及上腔靜脈綜合征等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療程結束后隨訪1~2年,計算1年及2年生存率;同時注意記錄治療過程中惡心嘔吐、白細胞下降、貧血、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等急性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實體腫瘤客觀療效評價標準[6]進行判定,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及進展4級;主要評價內容為腫瘤病灶消失或減少情況及持續時間等。臨床改善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0%。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統計學處理軟件選擇SPSS 16.0;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改善總有效率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臨床改善總有效例數分別為32例,41例,臨床改善總有效率分別為71.1%,91.1%;觀察組患者臨床改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胸痛、氣短、血痰及上腔靜脈綜合征等臨床癥狀改善率分別為64.4%,68.9%,77.8%,57.8%;觀察組患者胸痛、氣短、血痰及上腔靜脈綜合征等臨床癥狀改善率分別為91.1%,93.3%,80.0%,71.1%;觀察組患者胸痛、氣短及上腔靜脈綜合征臨床改善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血痰臨床改善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改善總有效率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率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比較 對照組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別為48.9%,20.0%;觀察組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別為68.9%,42.2%;觀察組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急性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惡心嘔吐及白細胞下降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患者貧血、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發生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比較(例,%)

表4 兩組患者急性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臨床報道顯示[7],目前我國因惡性腫瘤死亡人群中原發性肺癌所占比例居于首位;而非小細胞肺癌是原發性肺癌中最為常見類型,僅有30%患者可行外科手術治療[8];放療因對患者身體狀態要求低,并發癥少等優勢在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常規放療臨床控制效果不佳,遠處轉移及復發率居高不下;相較于傳統放療,三維適形放療能夠有效提高腫瘤病灶局部照射量,提高治療準確度,減少正常組織照射[9];但是對于腫瘤體積較大或遠處轉移傾向明顯者,國內外學者認為應當采用放化療聯合,以化療改善腫瘤組織血供,抑制細胞再增殖,殺滅放療后未被殺死腫瘤細胞,促進腫瘤細胞進入G2或M期[10],以改善放療敏感性。兩者合用可以顯著縮小腫瘤組織,降低遠處轉移風險,改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改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胸痛、氣短及上腔靜脈綜合征臨床改善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但兩組患者血痰臨床改善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惡心嘔吐及白細胞下降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患者貧血、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發生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相較于單純三維適形放療,紫杉醇化療聯合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及時間,且嚴重不良反應發生風險無明顯增加。
[1]向作林,吳錚,李文如,等.紫杉醇化療聯合同步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國臨床醫學,2005,12(2):318-320.
[2]郝學志,張湘茹,孫燕.國產多西他賽治療乳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中國腫瘤臨床,2005,32(18):1064-1066.
[3]孫燕,趙平.臨床腫瘤學進展.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5:183-192.
[4]程晶,伍鋼,吳紅革.吉西他濱與三維適形放療同步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中國肺癌雜志,2004,75:442-443.
[5]金明,鄭愛青,趙獻光,等.誘導化療加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分析.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5,14(3):154.
[6]郝學志,張湘茹,孫燕.國產多西他賽治療乳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中國腫瘤臨床,2005,32(18):1064-1066.
[7]袁克華,湯明,阮培剛,等.三維適形放療同步含鉑方案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0):1619-1620.
[8]苗勁柏,張仁堯,申文江,等.吉西他濱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放射增敏的實驗研究.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4,13(7):325-328.
[9]呂紀馬,王綠化.放射治療同步應用紫杉醇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進展.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4,13(4):312-315.
[10]王小震,乇綠化,呂紀馬,等.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放療加紫杉醇卡鉑同步化療的臨床試驗結果.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6,15(5):27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