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江 孔祥紅 宋彬彬
復方消化酶治療消化不良療效和安全性分析
艾 江 孔祥紅 宋彬彬
目的研究復方消化酶治療消化不良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將入住我院的40例消化不良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服用多酶片3片,3次/天,療程兩周;觀察組服用復方消化酶1~2片,3次/天,療程兩周。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緩解程度及安全性。結果觀察組治療前后癥狀緩解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相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在治療后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結論復方消化酶治療消化不良療效顯著,安全性強,值得臨床推廣與研究。
復方消化酶;消化不良;療效判斷標準
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統臨床常見疾病,其中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最為常見。臨床表現主要以飽脹、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部不適最為常見。造成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不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也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胰腺炎等癥狀。目前國內治療消化類藥物主要包括促動力劑、抑酸劑和助消化酶類藥物等。筆者觀察了復方消化酶治療消化不良,臨床取得滿意療效。現將相關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了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門診及住院4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15例,女5例,年齡18~71a,平均年齡(41.5±5.5)a;觀察組男17例,女3例,年齡18~69a,平均年齡(48.5± 7.5)a;兩組患者臨床表現為噯氣,惡心嘔吐,飽脹,食欲不振,腹部不適等。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癥狀上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服用多酶片3片,3次/天,療程兩周;觀察組服用復方消化酶1~2片,3次/天,療程兩周。餐后服用,兩組患者在服藥期間停用其他助消化類藥物。
1.3 療效判斷標準本研究采用VSA法判斷臨床癥狀[1],包括腹部不適、胃飽脹、腹脹癥狀、食欲不振。0分為無癥狀,10分為癥狀最為嚴重,癥狀總積分為四癥狀積分之和。顯效為癥狀總積分較治療前下降75%;有效為癥狀總積分較治療前下降75%~50%;無效為癥狀總積分較治療前下降<50%。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使用Excel及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所涉及到一切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χ2檢驗,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臨床治療,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可靠;兩組患者有效率對比分析,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臨床病理學研究指出,消化不良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最為常見,還包括慢性胃炎、膽結石、膽囊炎、肝硬化以及消化系統腫瘤等。謝鵬燕[2]等研究發現,多潘立酮聯合法莫替丁比單用法莫替丁的療效更好,這充分說明了胃酸分泌與胃動力障礙在消化不良疾病中的作用。而消化酶的分泌減少或功能性障礙,是消化不良產生的重要原因。各種消化酶都有自身固定的PH值,如淀粉酶PH值為5.0~6.8,胃蛋白酶PH值為1.5~2.5,胰酶PH值為8.4。本研究采用的復方消化酶包含胃溶顆粒和腸溶顆粒。胃溶顆粒包含生物淀粉酶、酒曲蛋白酶、脂肪酶和纖維素酶,這些藥物能夠很好的幫助患者消化;幫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加速胃內化學性消化過程,更有助于食物消化后胃內排空,減少未消化食物進入腸腔內的比例,減少胃脹等不適感。腸溶顆粒含有胰酶,能進一步幫助食物的腸腔內消化,對慢性胃炎伴明顯消化不良癥狀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或同時伴有腸源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療是一種臨床選擇的方案[3]。該方案能夠進一步幫助食物在腸道的分解吸收,對腸道有益菌群的分布有很好的幫助作用,能夠有效減少食物消化過程中氣體的產生,從而改善腹部飽脹、脹氣的發生。目前,臨床治療消化不良選擇最多的仍然是口服多種消化酶。作為最接近生理學措施的治療方案,對治療患者消化不良等癥狀,維護腸道功能與結構,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復方消化酶對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功效明顯優于多酶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臨床無不良反應發生。綜上所述可以得知,復方消化酶治療消化不良療效顯著,安全性強,值得臨床推廣與研究。
[1] 美云,孫曉紅,錢家鳴,等.復方消化酶治療消化不良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實驗[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3):179-182.
[2] 謝鵬雁,王化虹,張忠兵,等.多潘立酮和法莫替丁緩解慢性淺表性胃炎癥狀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25(05):446-447.
[3] 姚慧靜.多潘立酮聯合復方消化酶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182例[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1(6):189-191.
R57
A
1673-5846(2013)03-0233-02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