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軼峰趙曉華萬 丹高玉梅
牡丹江地區社區獲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藥性分析※
高軼峰1趙曉華1萬 丹2高玉梅1
目的探討牡丹江地區社區獲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病原菌及細菌耐藥性情況。方法對我院收治的506例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本組培養陽性率53.16%。其中53株G+球菌,占19.70%;G-桿菌204株,占75.84%;真菌12株,占4.46%。結論臨床醫生應參照血培養藥敏實驗的結果來合理應用抗菌藥物。
社區獲得性肺炎;病原菌;耐藥性;抗菌藥物
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病癥,其發病率、死亡率均較高[1]。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激素及有創檢查的濫用,CAP住院患者的細菌多重耐藥的現象頻繁發生,耐藥菌普遍也發生了較大變化[2]。本研究對牡丹江地區的506例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細菌耐藥性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牡丹江地區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住院治療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506例,其中男315例,女191例;年齡13~78歲,平均(58.26±3.57)歲。
1.2 樣本采集于清晨指導患者進行咳痰或經纖維支氣管鏡與導管吸痰,采集痰液標本并送檢。
1.3 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細菌培養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中的細菌培養方法進行分離鑒定;藥敏試驗參照NCCLS中規定的方法進行實驗研究及結果評定。
1.4 菌種鑒定選擇梅里埃(上海公司)生產的型號為VITEK 2 Compact的高級全自動細菌鑒定儀對菌株進行測定。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6.1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2.1 病原菌分布情況分析采集晨痰標本506例,共分離出269株合格菌株,培養陽性率53.16%。其中53株G+球菌,占19.70%,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15株、溶血葡萄球菌19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腸球菌8株;G-桿菌204株,占75.8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8株、鮑曼不動桿菌56株、銅綠假單胞菌28株、大腸桿菌22株、陰溝腸桿菌14株、大腸埃希氏菌9株、嗜麥芽假單胞菌4株、流感嗜血桿菌3株;真菌12株,占4.46%。
2.2 細菌耐藥性分析
2.2.1 G+球菌耐藥性分析G+球菌對青霉素、紅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甲氧芐氨/磺胺甲惡唑等藥物的耐藥性已達40%以上,但其對萬古霉素、頭孢呋新、頭孢哌酮均無耐藥性。見表1。

表1 G+球菌對常用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分析結果
2.2.2 G-桿菌耐藥性分析肺炎克雷伯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四種主要的G-桿菌對甲氧芐氨/磺胺甲惡唑、青霉素、紅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藥率都高達100%,對于頭孢類、喹諾酮類藥物也表現出較高的耐藥性。見表2。

表2 G-桿菌對常用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分析結果
CAP是指在院外感染的肺實質性炎癥,其發病率較高,已成為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隨著抗生素的迅速發展,細菌耐藥性不斷升高[3]。本研究結果顯示,牡丹江地區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細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其中肺炎克雷伯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牡丹江地區CAP患者最為常見的致病菌[4]。為了避免細菌耐藥性的產生,臨床醫師應提高抗菌藥物的認識,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選擇正確的適應癥,嚴格把握用法用量、療程及聯合用藥時機,有計劃、有目的的調整用藥。同時,加強藥敏的測定,防止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和加強。
[1] 葛存興.呼吸內科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02(27):207-209.
[2] 魏凌.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分析[J].中國藥事,2011,03(11):226-228.
[3] 朱建國,謝誠,繆麗燕.2009~2010年我院呼吸內科感染致病菌分布與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1,6(04):225-226.
[4] 葛存興,趙晶,趙瑩.呼吸內科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7):77-79.
R563.1;R446.5
B
1673-5846(2013)03-0351-02
1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07
2牡丹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07
黑龍江省衛生廳科學研究201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