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琴,畢京峰,高明超(.北京市豐臺區南苑醫院,北京 00075;2.中國人民解放軍三零二醫院,北京004;.北京市豐臺區興隆中醫醫院,北京 004)
鼻腔阻原凝膠治療變應性鼻炎臨床研究
楊小琴1,畢京峰2*,高明超3
(1.北京市豐臺區南苑醫院,北京 100075;2.中國人民解放軍三零二醫院,北京100141;3.北京市豐臺區興隆中醫醫院,北京 100141)
目的評價“鼻腔阻原凝膠”治療變應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的臨床療效。方法60例AR患者采用隨機、對照方法,試驗組卡他癥狀發作時每鼻孔各給“鼻腔阻原凝膠”2噴(0.1 mL),1 h后再噴入1 次。對照組卡他癥狀發作時每鼻孔各給丙酸氟替卡松2噴(0.1 mL),1 h后再噴入1 次;療程均為2周。分析比較治療前、后各項觀察指標。結果用藥后0.5 h、1 h、2 h時,試驗組癥狀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試驗組在短期內(2 h內)較對照組具有顯著的療效;給藥兩小時內試驗組癥狀完全緩解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試驗組的平均緩解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提示試驗組較對照組具有起效迅速的特點。結論“鼻腔阻原凝膠”滴鼻緩解AR癥狀見效快、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鼻腔阻原凝膠;變應性鼻炎;治療
變應性鼻炎(AR)又名過敏性鼻炎,是變應原作用于鼻腔黏膜所引起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臨床以突然和反復發作鼻癢、噴嚏、流清涕和鼻塞為主要癥狀[1],該病約占鼻病的40%,其全球發病率為10%~25%,且患病人數在逐年增加[2],首都兒科研究所1999年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北京地區城市兒童中約40%既往有非感冒引起的流涕、鼻塞等癥狀,約30%近12個月內有此癥狀, 約8%有此癥狀的同時伴眼癢流淚[3]。因此,該病是社區群眾的常見病及多發病。
目前尚無根治AR的特效方法,臨床上,過敏性鼻炎多采用激素或抗過敏藥物進行治療,療效往往不是很理想,易造成病情的反復,導致患者服藥期延長,副作用增大,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我們應用“鼻腔阻原凝膠”滴鼻防治變應性鼻炎,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AR患者。
1.1.1 診斷標準 中華醫學會耳鼻喉科分會《關于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2004年,蘭州)。選擇常年性變應性鼻炎。
(1)病史:可有個人和/或家族過敏性疾病史,如皮膚過敏、過敏性哮喘等;
癥狀:有鼻癢、噴嚏連作、鼻塞、鼻涕清稀量多,時作時休,每日發作時間累計達0.5~1 h以上,在1年內半數以上的日子有上述癥狀;(2)查體:鼻腔檢查可見鼻豁膜不充血或蒼白,腫脹;(3)實驗室檢查:變應原皮試陽性(屋塵蝸、粉塵蝸、雜樹、動物毛等變應原皮膚點刺試液,德國默克公司生產)。變應原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至少1種為(++)或(++)以上;(4)癥狀評分方法見表1。

表1 癥狀評分方法
1.1.2 納入標準 (1)符合常年性AR診斷標準;(2)年齡在14~65歲之間;(3)知情同意,志愿參加。
1.1.3 排除標準 (1)合并哮喘,癥狀較重者;(2)近1周內已使用其他治療AR中、西藥物者;(3)具有嚴重的原發性心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肝腎衰竭或其他嚴重疾病,如腫瘤或艾滋病等;(4)患有抑郁癥或精神疾病者;(5)研究醫生認為依從性差者。
1.1.4 試驗設計 (1)設計類型:本研究將采取隨機、對照、開放、平行的試驗設計類型,擬選擇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為對照,以探索鼻腔阻原凝膠與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的療效比較。(2)樣本量:根據本課題前期研究成果,16例患者在用藥10天后,顯效率達93.75%,而同期觀察的12例經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治療的患者顯效率為66.67%,根據兩樣本率比較計算公式(參考王家良主編《臨床流行病學》第2版),兩組共需60例,借助SAS統計分析系統PROCPLAN過程語句,隨機分為2組,其中鼻腔阻原凝膠組30例,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組30例。
1.2 干預方法
(1)鼻腔阻原凝膠試驗組:每鼻孔各兩噴(0.1 mL),卡他癥狀發作時噴入,1 h后再噴入1次;(2)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組:每個鼻孔各2噴,卡他癥狀發作時噴入,1 h后再噴入1次;(3)觀察指標:用藥后0.5 h、1 h、2 h、3 h、4 h記錄癥狀評分情況(參考表1),詳細記錄該4個癥狀的停止時間;(4)觀察時間:2周。
1.3 療效判斷標準
主要考查指標:患者用藥后0.5 h、1 h、2 h、3 h、4 h的平均癥狀評分;次要考查指標:(1)噴嚏、鼻塞、流涕、鼻癢的緩解時間(均達正常)。(2)2周的過敏性鼻炎的發作次數。
1.4 數據管理及統計分析
數據錄入:基于EPIDATA數據庫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雙份錄入法,由兩人獨立完成,經核查無誤后鎖定數據庫。
統計分析:進行2組受試者的人口統計學及基線各有關特征的分析,考察各組之間的可比性;療效評價包括療效指標的確定,療效特點分析、影響療效因素的分析以及兩組療效的比較;計算每名患者用藥后0.5 h、1 h、2 h、3 h、4 h的平均癥狀評分,并以該平均癥狀評分為個人癥狀評分,應用獨立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對于兩周的發作次數,應用獨立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所有統計過程借助用SAS統計分析軟件完成,其中,α=0.05,采取雙側檢驗,有關檢驗給出檢驗統計量及其對應的P值。
2.1 兩組基線分布情況
兩組在性別、年齡、病史、民族,及噴嚏、流涕、鼻塞、鼻癢的癥狀自評分和癥狀總分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2。
表2 兩組基線分布情況(±s)

表2 兩組基線分布情況(±s)
因素 試驗組 對照組 統計量 P值性別 男/女 21/9 20/10 x2=0.077 0.7814年齡 最小~最大 14~55 16~53x±s 28.17±8.63 26.47±7.89 t=0.796 0.4291病史 最小~最大 6月~24年 5月~26年±s 8.43±3.74 9.47±4.15 t=1.020 0.312民族 漢族/其他 30/0 30/0 - 1.000噴嚏 自評分 2.17±0.63 2.37±0.74流涕 有/無 30/0 30/0 - 1.000鼻塞 有/無 30/0 30/0 - 1.000鼻癢 自評分 2.63±0.51 2.8±0.57癥狀總分 自評分 8.80±0.97 9.17±1.08
2.2 用藥后0.5~4 h癥狀總分組間比較
用藥后0.5 h、1 h、2 h時,兩組癥狀總分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但到3 h后,兩組癥狀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試驗組在短期內(2 h內)較對照組具有顯著的療效,但3 h后兩組的療效相當。見表3。
表3 兩組用藥后0.5~4 h癥狀總分比較(±s,n=30)

表3 兩組用藥后0.5~4 h癥狀總分比較(±s,n=30)
0.5 h 1 h 2 h 3 h 4 h實驗組 5.23±1.35 1.58±0.67 0.53±0.21 0.24±0.11 0.13±0.08對照組 7.76±2.43 3.92±1.38 1.34±0.45 0.28±0.13 0.14±0.09t 4.985 8.355 8.934 1.287 0.455P值 <0.0001 <0.0001 <0.0001 0.203 0.651
5.3 兩組用藥后0.5~4 h癥狀完全緩解的患者比例
用藥后0.5 h、1 h、2 h時,兩組完全緩解的比例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但3 h后,兩組完全緩解的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試驗組在短期內(2 h內)較對照組具有顯著的療效,但3 h后兩組的療效相當。該結果與5.2的結果相似。見表4。

表4 兩組用藥后0.5~4 h癥狀完全緩解的患者比例比較(n=30)
5.4 兩組平均緩解時間及兩周發作次數的比較
針對用藥后4 h內兩組癥狀完全緩解的患者,試驗組的平均緩解時間為1.34 h,而對照組為2.25 h,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試驗組較對照組具有起效迅速的特點;兩周發作次數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在預防過敏性鼻炎發作方面無顯著差異。見表5。
表5 兩組平均緩解時間及兩周發作次數的比較(±s)

表5 兩組平均緩解時間及兩周發作次數的比較(±s)
分析變量 組別 n±s 統計量 P值平均緩解時間 試驗組 28 1.34±0.61 3.660 0.0006對照組 27 2.25±1.16兩周發作次數 試驗組 30 12.20±2.73 0.78 0.4378對照組 30 11.67±2.55
AR是由IgE介導的Ⅰ型變態反應,變應原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后,一部分被吞噬細胞所吞噬,刺激B淋巴細胞變為漿細胞,后者產生臭氧層性IgE抗體,經血液到達鼻黏膜,使鼻黏膜處于致敏狀態,當變應原物質再次進入鼻黏膜時,結果造成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細胞膜結構發生脫顆粒,釋放出多種化學介質,使小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設,滲出增加,炎性細胞浸潤,組織腫脹,神經末梢興奮性增強等[4]。
目前尚無根治AR的特效方法,在臨床上,過敏性鼻炎多采用激素或抗過敏藥物進行治療[5],療效往往不是很理想,易造成病情的反復,導致患者服藥期延長,副作用增大,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鼻腔阻原凝膠”是青島海生生物化學藥業有限公司與濟南康眾醫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一種AR防治制劑,該制劑的主要成分為蒙脫石。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蒙脫石因其特殊的晶體結構而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陽離子交換能力和吸水膨脹能力。藥理研究表明,蒙脫石遇水后,通過顆粒間的滲透膨脹和層間水化,顆粒分散,疊層之間發生剝離,帶負電的層面與端面相互作用,交聯締合形成水化凝膠,牢固地覆蓋于損傷的黏膜表面,通過靜電作用及“卡房式”凝膠結構,可將帶電性的致病菌、病毒及它們產生的毒素吸附、固定,然后排出體外[6]。此外,蒙脫石還具有阻止機體細胞釋放炎性介質的作用,從而可以避免機體自我損傷。經研究,口服或外用蒙脫石不被人體吸收,不進入血液循環,不影響胃腸蠕動,不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安全性好,適用于各種人群。臨床上,蒙脫石多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腹瀉、口腔潰瘍、胃炎、胃潰瘍、新生兒繼發性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但未見蒙脫石用于AR的預防或治療報道[7-10]。
基于蒙脫石的上述藥理特點,本課題組認為,利用其強力吸附功能和阻止已經接觸病原微生物的機體細胞釋放炎性介質的特性,理論上可以有效地防治AR的臨床發作。
本課題在前期研究中將蒙脫石制成“鼻腔阻原凝膠”,用于防治多種細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初步取得了優良的防治效果:(1)蒙脫石能夠在鼻腔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吸附、固定各種空氣中帶電性的致病細菌、病毒以及它們產生的毒素,最終通過鼻涕排出體外,從而減少致病細菌、病毒的吸入量;(2)蒙脫石對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呼吸道合胞病毒均有良好的吸附滅活作用,可使flu-A TCID50分別下降1個指數,flu-B下降分別3個指數,RSV分別下降5個指數;(3)蒙脫石可以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減少組胺和炎性介質的釋放;(4)蒙脫石可抑制呼吸道細菌繁殖和病毒復制;(5)吸附固定于蒙脫石的細菌或病毒隨鼻涕排出體外,不能再形成空氣飛沫傳染給其他人;(6)使用蒙脫石凝膠后約2~3 h患者打噴嚏次數明顯減少,其后約12 h基本不打噴嚏,咳嗽次數明顯減少、自覺呼吸暢通。打噴嚏、咳嗽次數減少,即減少了打噴嚏及吐痰所形成的氣溶膠的病原傳播。
[1] 王士貞.中醫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24-129.
[2]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 496.
[3] 王海俊,陳育智,趙鐵兵.北京和烏魯木齊兒童哮喘、過敏性鼻炎及濕疹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醫刊.1999,34(9):32-34.
[4] 林 誠,鄭美鳳.變應性鼻炎的免疫學研究與針灸治療現狀[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1(1):131-132.
[5] 潘成軍,林 華.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聯合孟魯司特治療變應性鼻炎34例[J].中國藥業,2013,22(7):76-77.
[6] 王桂芳,呂憲俊,馬少健,等.蒙脫石的藥理作用與醫學應用[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導刊.2009,30(3):14-16.
[7] 郭秀榮,吳 江.雷尼替丁聯合蒙脫石散外用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12,23(12):1 108-1 109.
[8] 丁傳剛,龐春瓊,張維娜.蒙脫石散劑治療小兒急性單純性胃炎所致嘔吐療效觀察[J].社區醫學雜志.2012,10(17):32-33.
[9] 張申亮.蒙脫石散劑用于治療兒科消化系統疾病的新進展[J].中國藥房.2008,19(26):2 066-2 068.
[10] 牛業來,龐 輝,李玉杰.十六角蒙脫石治療消化性潰瘍并上消化道出血30例[J].中國基層醫藥.2001,8(1):82.
(本文編輯 韓志濤)
Clinical study on Nasal Gel for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YANG Xiao-qin,BI Jing-feng,GAO Ming-chao
(1.Beijing Fengtai Nanyuan Hospital,Beijing 100075,China;2.302 Military Hospital of China,Beijing 100141,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nasal gel treating allergic rhinitis(AR).Methods60 Cases with A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xprimental group (30 cases)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In the exprimental group, each nostril of patients received nasal gel two spray (0.1 mL) to relief the catarrhal symptoms,and treated one hour again.In the control group,each nostril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fluticasone propionate two spray (0.1 mL) to relief the catarrhal symptoms,and drug administration one hour again.The course was 2 weeks.Then we analysed the index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0.5 hour、1 hour、2 hours of treatment,symptoms of exprimental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t prompted the efficacy of the exp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hort term (within 2 hours);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ho complete remissioned of symptoms in 2 hou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remission time of the exp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t prompted the exprimental group had faster onset of ac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nasal gel has quicker effect、higher safety in relieving the symptoms of AR,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Nasal gel;Allergic rhinitis;Treatment
765.21
2013-06-08
楊小琴(1975-),女,安徽安慶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心血管。
畢京峰,重慶人,主治醫師,Email:2622759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