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真
已故的霍懋征是我國國寶級教師。幾十年來,霍懋征受到了周恩來、溫家寶等多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周總理稱她為“國寶”,溫總理稱她是“把愛心獻給教育的人”。在教育上,霍懋征有什么秘訣呢?她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教育。”霍懋征道出了德育和智育的秘訣。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針對德育工作的。有的學校存在不尊重學生人格甚至侮辱學生的現象,有的學校存在語言暴力。這些現象的產生都是由于愛的缺失。學校的德育工作不能缺少愛,缺少愛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因為在德育工作中,愛的作用很大。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只有用愛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正如霍懋征所說:“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fā)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
霍懋征從教60年,從沒對學生發(fā)過一次火,從沒叫過一位學生家長,從沒懲罰或變相懲罰過一個學生,從沒讓一個學生掉過隊。由此可見真愛的力量。霍懋征轉化何永山的事例很典型。
何永山是全校有名的淘氣鬼。只要他在班上,老師就無法上課;只要外賓來校參觀,就得派專人看管他。后來,學校決定送他去工讀學校。霍懋征對校長說:“把他交給我吧。雖然孩子學習不好,可他還要一輩子做人呢!”把何永山領回班后,霍懋征仔細地分析了這個孩子的長處,幫助他樹立自信心。在霍懋征的關心和感召下,何永山在課堂上不隨便說話了、課下也不胡鬧了,老師們都夸他變好了。如今,何永山也已經退休。當他領著自己的孩子見霍懋征時,霍懋征指著孩子對何永山說:“你兒子可比你當年強多了!”何永山笑得像個孩子。
“沒有興趣就沒有教育”是針對智育說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都強調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興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學校、社會、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學習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的。霍懋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段的特點,采用的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有一年,霍懋征接手一個班。上作文課的時候,霍懋征看見一個女孩子竟然用手捂著耳朵。女孩子接觸到霍懋征的目光時趕緊把手放了下來,卻依然心不在焉。霍懋征向前任語文老師了解情況。那位老師說:“沒錯,不知道這個學生怎么就怕寫作文。講評作文的時候,她聽都不愿意聽。”霍懋征翻看這個女孩子的作文,不禁皺起了眉頭。文章確實寫得很不好。但霍懋征還是盡力尋找她作文里的優(yōu)點。有一次批改作文的時候,霍懋征發(fā)現女孩子作文中有幾句比平常寫得有進步,她馬上把這幾句畫出來,加上批注:“這幾句非常好,表達了當時的想法。”霍懋征希望讓女孩子知道,老師隨時關注著她的進步。第二天上課的時候,霍懋征特地拿出那個女孩子的作文,飽含深情地朗讀了那幾句話,并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漸漸地,這個女孩子的作文寫得越來越好,而且作文還經常被貼到教室里的《作文園地》上。一個學期之后,霍懋征推薦這個女孩子當了《作文園地》的編委。后來,這個女孩子成為一家出版社的編輯。
其實,愛孩子、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這些都是非常普通的道理。常言說:“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霍懋征的不平凡、不簡單正是把大家都知道的理論踏踏實實地落實到了教育之中,從而取得了驚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