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兵
【摘要】雕塑創作,作為藝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面臨著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其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面臨著新的問題。本文力圖從以上三個角度對其展開分析,探索我國雕塑創作教學的新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雕塑創作;教學;理念;內容;方法
雕塑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以其獨特的造型語言和形式,通過對雕塑泥、石頭、木材、金屬、玻璃、塑料水泥等多種材料進行形體處理,來表現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藝術感受及對世界的看法。是藝術領域中一個重要的門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藝術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的雕塑創作也要積極結合當今世界經濟文化的變化,探索自身的發展道路和方向。隨著人們對文化和藝術的關注,雕塑創作注入了充足的發展動力和新的創作思路。
一、雕塑創作教學概述
許多人認為,雕塑創作沒法教。創作是個人思維和感受的綜合表現,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個性,教師確實無法完全掌握和替代。創作過程是在對生活和現實進行感知的基礎上對自己所觀所感的再現,是對自我的一種表達。如此看來,雕塑創作是沒法教的。但是,首先雕塑創作作為一種基于物理材質的藝術創作,首先必須對藝術原材料的創作特質有基本的了解,同時還必須掌握雕塑的基本技法以及注重對藝術表現思維的訓練,教師應對學生的創作語言、創作思路以及雕塑的基本功進行教授。其次,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社會、注重學生人文關懷的培養、提高審美能力等也是藝術創作教學的一部分。因此,我認為,雕塑創作還是有必要進行教學的。
雕塑創作教學是一項龐雜的教學過程。它涉及的創作原材料的了解,還涉及到和其他藝術教學同樣的思維、表現方式的教學,同時還有雕塑技法的教學,而且在雕塑的創作之前還涉及到繪畫等美術基本功的教學。因此,雕塑創作教學的內容一般分為基礎教學和創作教學。在基礎教學階段,著重對學生的基本技能展開教學,注重雕塑技法和雕塑原材料及工具的運用,培養學生塑造和結合客觀實物表達自己感受的專業技能,力求將基礎訓練打牢,讓學生能夠面對任何材料,都有隨心所欲的造型控制能力。為之后的開放性創作打好基礎。在創作階段,教學主要采用引導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把握大的創作方向,掌握雕塑創作中靈魂和情感的注入,同時還要注意創作的創造性。
當前我國的雕塑教學正處于現實主義傳統向現代多元自由新趨勢的轉變過程中,雕塑教學面臨著改革的重任。力求突破傳統的純技能教學,逐漸轉向以創新和思想表達為主的創作教學模式。在教學理念轉變的背景下,教學方法和內容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二、雕塑創作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及其應對
在雕塑創作教學理念、內容、方法轉變的大形勢下,凸顯出了我國雕塑創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觀念上看,雕塑創作教學的理念亟待更新。21世紀的今天,國內的美術界呈現著一種空前繁榮活躍的氣氛,整個世界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當前我國雕塑創作教學主要以學院教學為主,強調寫實技能,觀念還比較單一、陳舊。為了適應新發展,應該將現代藝術教育的觀念引入到雕塑創作教學當中,鼓勵學生結合當前文化社會現實自由創作,創作中彰顯個性和獨特感受。教師也要以新的文化觀念、新的視野、新的方法進行雕塑創作的教學。從思維模式來看,傳統的教學理念側重于寫實,現代的創作設計思維則要求融合多種理念,全方位進行把握。因此,雕塑創作教學要注重與其他學科的結合,進行綜合性和多元性的創作,不僅從理念上而且要從思維方式上進行多元的思考和發展,著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
從教學內容來看,傳統的教學內容范圍較為狹窄,難以跟上當前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基礎教學要注重創作靈感來源于生活,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點滴素材的捕捉,通過對現實的感悟來指導雕塑創作。生活才是藝術發展的生命力;還要強調對規律的把握,從“創作四律”(擇優律、相似律、對應律、綜合律)到雕塑的構型都要有純熟的掌握;加入一些抽象雕塑的課程,讓學生對雕塑造型的元素有個清晰的掌握,通過對點、線、面、體的靈活運用表現作品的內涵;當前雕塑材料的選用也不斷發展,傳統的材料已經難以完全滿足創作的需要,藝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也要求雕塑創造的原材料選擇朝著多樣化發展,所以,可以加大材料課的課時量,增加陶藝、鐵藝、石雕木雕、綜合材料、布藝、裝置等內容。鼓勵學生進行突破性的創作,結合中西方藝術思想,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結合一起,汲取多種文化中的精華來進行自主創作。不要將雕塑系變成泥塑系。當然,這里不是全盤否定泥塑基礎的重要性,而是強調在此基礎上豐富教學內容,其實泥塑也可以做得很當代,這和老師的要求很有關系,如果泥塑的要求一直就停留在寫實上,那么標準就顯得單一,作品也會單一,很難創新。在有寫實基礎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嘗試寫意的、變形的、抽象的等多種風格。在教學中要注意和學生在創作思想和想法上溝通,進行反復地推敲促進學生嘗試創作形式。但要避免學生受流行文化中的過分媚俗、商業化因素的干擾。要體現強烈的時代性和社會性。
綜上所述,雕塑創作教學面臨著新的社會發展形勢地挑戰,需要在實際中不斷調整和改進。雕塑創作教學面臨的問題不僅來自于外部環境的改變,也來自于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當前日益變化的社會環境和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對藝術創作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雕塑創作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只有在自身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才能在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中獲取強勁的生命力。針對這些問題,雕塑創作教學必須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和體系,促進我國雕塑創作教學的健康發展,力求為我國培養出符合時代和社會要求的高素質雕塑創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