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巍
【摘要】高校突發危機事件頻發,嚴重影響高校正常教學秩序,也影響到社會和諧穩定。因而,加強對高校突發危機事件應對策略研究,已成為高校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
【關鍵詞】高校;突發危機事件;應對策略
一、高校突發危機事件的定義及類型
(一)什么是高校突發危機事件
高校突發危機事件主要是指在未預警的情況下突然爆發的事件,它可能嚴重威脅到學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并可能帶來其它不良后果,而學校領導者對此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并迅速采取行動,以使災害降到最低限度。
(二)高校突發危機事件的分類
針對高校突發危機事件而言,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分為三類:1)災變性危機。這類危機危及學生生命安全、傷害生命或身體受害,如因火災、食物中毒、傳染病爆發流行等,這類事件一旦在高校發生,可能引起個人或集體傷亡,給高校帶來直接和致命的打擊。2)學生管理決策危機。指由于高校在學生工作指導思想、管理方式等組織行為上出現與大部分學生主觀意愿相悖的結果,由于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學校面臨危機。3)信譽危機。如學生集體舞弊、學生嚴重刑事犯罪,這些都會給高校帶來不利影響,致學校信譽受損,使學校社會認可程度降低,從而給學校未來發展帶來危機。
二、高校突發危機事件的特點
(一)突然性和難控性。
大多數高校危機事件是由一系列細小事件逐漸發展而來,具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事件的爆發時間、規模和影響程度,常常出乎人們意料之外,即事件發生突如其來,一旦爆發,其破壞性能量就會被迅速釋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勢,常令管理者措手不及。解決問題的機會稍縱即逝,如果不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將會造成更大危害和損失。難控性是指該類事件具有多變性,他使人們在事件面前無所適從,更增強了事件帶來的恐慌感和不安全感,再加之信息的有限性和不對稱性,都使事件難以控制。
(二)易發性和易擴性
高校是社會的晴雨表,大學生本身是對社會事件最敏感的群體,校內外發生的各種危機事件都會在高校引起不同程度的反應。由于大學生一方面充滿朝氣和理想,思維活躍,敢做敢為,有創新意識,一方面由于缺乏社會閱歷和經驗,易于偏信盲動,容易引發事端。高校是網絡運用最為集中和頻繁的區域,網絡因其自身具有的言論自由和匿名性,已成為社會和學校焦點問題的傳播中樞。信息化時代,網絡輿論的形成異常迅速,一個熱點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種情緒化的宣泄就可能成為引發高校突發危機事件的導火索。
(三)危害性和連帶性
高校突發危機事件作為一類重要社會事件,必然不同程度地會給社會造成危害、混亂和恐慌,而且由于決策時間及信息有限,容易導致對其決策失誤,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和危害。而且危機往往具有連帶效應,可能引發次生或衍生事故,導致更大的損失和危機,會給社會和人們心理造成無法用量化指標衡量的負面影響效應。
三、高校突發危機事件的成因
(一)管理理念滯后,責任意識淡薄
目前高校管理正處于轉型時期,多數高校管理者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園規模擴張和學科建設上,在理念上易把危機突發事件的處置看成主要是學校保衛和學工部門的職責,未能在在認識上將其提升到學校整體層面,且未完全樹立“校園大安全”意識。尤為嚴重的是,部分高校責任意識淡薄,強調客觀原因多,追求表面文章,缺乏行動落實,存在僥幸心理,將突發危機事件干預處理預案當作校園應急管理的全部內容。
(二)突發危機事件管理手段單一,不適應當前高校發展變化
高校學生心理問題是當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并成為考核高校穩定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但高校危機的內涵不單單是學生心理因素產生的自殺和傷害等校園暴力問題,目前高校突發危機事件的生產機理日益復雜化,危機的種類也日益多樣化。面對新的形勢,大部分高校對事件的管理仍是“事后動員型”而非“事先防控型”,這樣不僅缺乏組織化的應急管理機制,而且日常的預備防范、教育培訓、危機演練等工作也很薄弱。
四、應對策略
(一)提升管理理念,構建和諧校園。
我國高校正處在規模和質量并重的發展期,在這個過程中,將會出現許多不穩定的因素,存在形式不同類型突發事件的可能。因此遵循教育規律,將應急管理理念融入政府和高校管理過程。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形成高校“校園大安全”的應急管理格局及學校內外力量聯動的綜合防控機制,有效減緩校園突發危機事件向社會波及,從而保證社會和校園穩定。
(二)建立工作機制,應對各種突發事件。
(1)建立健全的預警防控機制
高校應急策略包括預警系統、控制系統、干預系統。預警系統作為應急策略的子系統,是對預警對象、范圍中的預警指標這一關鍵因素進行分析,信息尤為重要,信息越透明,預警能力就越強,預警能力強就能夠根據出現的征兆,敏銳地覺察到災害的即將發生并及時發出警報,采取相應對策。高校應當在日常的應急教育、應急意識教育、應急預測、預防及演練等方面加大力度,做到寓應急管理于日常工作之中。
(2)建立健全的應急處理機制
1)分清事件性質,堅持依法處置。突發危機事件的突然性和處理的緊迫性,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對事件性質做出判斷和決策,堅持依法處理的原則。處理高校突發危機事件要以正面教育引導為主,對合理的要求予以滿足,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解釋和引導,錯誤的要求要批評教育。2)形成學校各方合力,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功能。高校內部發生突發事件后,學校領導和職能部門要緊緊依靠基層干部、學生輔導員和學生干部,充分發揮他們說服教育和正確引導學生的作用。當學生情緒比較激動時,不要與學生激烈爭論,本著“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結、可疏不可激”的原則多做分化工作,以達到讓其離開現場為目的,然后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教育學生,平息事態。
(3)建立健全的善后處理機制
善后處理機制是在突發事件結束后,總結工作、懲前毖后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驟,是學校把危機轉化為契機,強化管理,把損失降到最低的最后環節。事件之后,應及時展開討論、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形成案例,以進一步完善高校突發危機事件的預警及處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