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摘要】辦學效益評估指標體系的缺失影響了公辦高校對旅游專業的決策。生源狀況、辦學投入、辦學產出、辦學過程控制和可持續發展力是影響旅游專業辦學效益的基本因子。以5個基本因子為一級指標,設計提出了18個二級指標、60個三級指標,從而構建了旅游專業辦學效益評估的三級指標體系,并對該體系的適用范圍、應用方法及不足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公辦高校;旅游專業;辦學效益評估;指標體系
從教育經濟學角度而言,教育是通過生產勞動力而成為社會再生產過程的一個環節。和物質資料再生產一樣,有一個投入和產出的過程,要講求辦學效益。辦學效益的內容涉及到三個方面:一是表明數量方面的對比關系;二是具有一定的質量要求;三是達到一定的社會適應性規定。專業辦學只有在數量、質量和適應性上與社會的要求相適應才能使效益得以實現,如果專業在一定的投入條件下產出數量很多,但質量不高、適應性不強,則數量越多,浪費越嚴重;如果質量很高,但適應性不強、產出數量不足,對社會同樣是一種浪費;而如果適應性很強,但質量欠佳、產出數量不足,也難以體現專業辦學的價值。因而,三者是緊密聯系的,數量的對比關系是辦學效益產生的前提,一定的質量要求是效益產生的基礎,一定的社會適應性是效益的質的規定性,辦學效益體現了數量、質量、適應性三者的統一。辦學效益可以籠統地劃分為教育時效益和教育后效益,其中教育時效益指的是學?;驅I辦學時取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教育后效益指的是畢業生進入社會工作后所取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國旅游高等教育在經歷了規模擴張期后,整合轉折期已經來臨,許多知名高校的旅游專業面臨著學科地位下降,甚至停招的困境。同時,公辦高校旅游專業辦學普遍出現了以經濟效益為導向,過分追求學生數量,忽視培養質量的不良傾向,嚴重制約了旅游學科的發展。各高校旅游專業發展水平究竟如何,因為評估指標體系的缺失而頗顯模糊,這直接影響了各校旅游專業發展的抉擇與思路??茖W地評估旅游專業的辦學效益,并以此為專業開辦、辦學規模等決策的依據,不僅有利于保障高校的整體辦學效益,也有利于旅游高等教育的整體發展。
一、評估旅游專業辦學效益的基本因子
(一)生源狀況和可持續發展力
生源狀況是評價一個專業辦學效益的重要指標,它是專業辦學社會效益的直觀反映,決定著專業辦學的成敗。影響生源狀況的因素較多,包括院校層次、院校區位、專業熱門程度、專業就業前景、專業辦學水平等,但無論何種原因導致的生源狀況不佳,都會導致該專業教育的萎縮,直至停辦。在我國近年來各高校旅游專業招生狀況不佳的背景下,生源狀況必須作為辦學效益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
可持續發展力是指專業辦學過程中獲得和積累辦學資源的能力,它包括美譽度、生源穩定性,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積累,科研成果的積累等??沙掷m發展力越強,標志著旅游專業辦學效益越好。
(二)辦學投入和辦學產出
依一般規律而言,辦學投入越大、質量越高,產生較好辦學效益的可能性就越大。辦學投入應該由財力、物力、人力等三個方面來體現。在旅游專業辦學效益評估體系中,辦學投入指學校為開辦旅游專業而進行的專項投入和院系為專業建設而進行的投入,學校各專業公用的教學設備設施不列入測量之列。值得一提的是,旅游專業實踐性強、實習期長,節假日常有實習指導工作,因而將教工時間、精力方面的投入也列為辦學投入的一個衡量指標。
辦學產出主要指學生培養及科研成果等。由于高等教育產出的教育成果主要表現為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再加上教育培養質量的體現具有滯后性,從而導致了辦學產出難以度量。在旅游專業辦學效益評估指標體系中,辦學產出指標測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三)辦學過程控制
辦學過程控制實質就是通過科學有效地管理,合理地領導與規劃、組織與協調、激勵與約束、調整與改革,使財力、物力、人力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形成合理的比例結構,從而提高辦學投入資源的利用率。旅游專業辦學過程中,“雙師型”師資、實驗室、實訓基地、圖書資料、教育經費等資源的使用效率,直接影響著專業辦學效益。
二、旅游專業辦學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學校的辦學過程實際上是把有形的、可測量的人、財、物資源,變成無形的、難以測量的學生思想品行、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參與這一過程的還有學生的努力、學院的文化等,并且辦學投入與辦學產出之間也沒有線性的簡單關系。因此,旅游專業辦學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應該是一個定量與定性結合、教育時與教育后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籌的綜合體系。本文嘗試設計了公辦高校旅游專業辦學效益評估指標體系的粗略框架,并命名為“三級指標評估體系”(表1)。
三、旅游專業辦學效益評估指標體系的應用
(一)評估指標體系的適用范圍
旅游專業辦學效益三級指標評估體系適用于同一高校內部專業間橫向比較和旅游專業自身發展縱向比較。由于各高校辦學層次、辦學背景、政策支持、發展定位等存在差異,因而本評估體系不適合于各高校旅游專業間進行簡單的比較。
橫向比較是一種模糊感較強的應用方式。由于各專業的辦學歷史、專業建設程度、學校扶持力度等存在差別,同時本評估體系在各專業中的指標權重存在細小的差異,因此不可將橫向比較結果絕對化。但是,運用此指標評估體系可以大致評估某一年限各專業的辦學效率,為學校決策提供參考;如果動態連續評估(三年以上),通過各專業辦學效益的升降狀態比較即可模糊地判別各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力。
縱向比較是運用該評估體系對旅游專業進行連續三年以上的評估,通過比較來判定辦學效益的方法。其中,數據采集、定量計算、定性評價是該評估體系應用技術上的關鍵,要求由專門機構、專業人員來完成。
(二)評估方法
本評估體系共有5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60個三級指標。其中,45個三級指標為可量化指標,15個為定性評價指標。由于公辦高校不同于企業,投入和產出無法直觀性計量,因此在辦學效益評估中并非簡單地對比投入一產出關系。另外,60個三級指標的權重并不相同,表1“$”標識的為重要指標,在實際操作中還可根據具體需要進行重新確定。
本評估體系主要通過指數升降情況來反映辦學效益,而非采用評估標準比對技術,因此避開了評估標準難以確定的問題。每個年度評估,15個定性指標只需在全面考察的基礎上,給出相應的等級(A-D);45個定量指標需計算出明確的數據。將每年的評估結果進行對照,查看同一指標的變化,統計出評估結果上升、不變、下降的指標數,再根據三種結果的指標數量多寡來判斷專業辦學效益狀況。也就是說,如果得出某年60個指標的具體數據或等級,僅可籠統的評價該專業的辦學效益,但因缺乏對照而頗顯主觀;若第二年評估結果得出,即可以上一年度的評估結果為標準進行對照,假設多數指標上升,可說明辦學效益提高,反之為下降。
(三)評估體系的不足
本文給出的指標評估體系充分考慮了旅游專業的辦學特點和評估的可操作性,同時對大部分指標作了詳細說明。但是,由于辦學效益評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任何評估體系均難以精確地反映辦學效益的全部內容,因而該評估體系存在著難以避免的不足,具體表現為:數據采集難度較大;三級指標過多,評估成本較高;靜態評估適用性不強等??梢?,在以后的研究和應用中,旅游專業辦學效益指標評估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