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劉芳
【摘要】正在發生或新近的事實的報道,是目前新聞界普遍認同的對新聞的較為科學的解釋。新聞的范圍有廣義也有狹義,廣義泛指報紙、電視、廣播中常用的所有文體,比如消息、特寫、通訊、來信、述評等;狹義的新聞則是專指消息。語言是用來交流、傳播的工具。而新聞語言則是這兩者的交叉。時代的進步充實和發展著新聞語言,新聞語言又反映和影響著時代的進步。
【關鍵詞】新聞;新聞語言;時代性
一、如何認識新聞語言的時代性
(一)近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知識信息的生產和傳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成為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而信息的運行交流無論采用何種傳播手段,主要以語言的形態呈現和存在。①新的語言在不斷的被創作、使用,語言的變化具有時代性。
(二)語言的要素中變化最快的莫過于詞匯,具有強烈的時代性,這種時代性既表現在新詞的產生上,也表現為詞義的變化與擴展。例如,“下課”原本指一節課程的結束,如今所有被迫離開一個崗位或競爭失敗均能用到。
(三)語言風格的時代性。同一時代的新聞,在語言風格上常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不同時代的新聞,在語言風格上又往往存在差異。
二、新聞語言具有時代性,是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的
(一)新聞語言時代性的必然性
1、陸定一說:“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痹摱x至今還被業內推崇,它是說新聞報道的內容是“新近”發生的“事實”,這一點新聞界也是普遍認同的??梢姡瑥囊欢ㄒ饬x上說,時間就是新聞的生命,時效的喪失,報道內容就會變成不值一文的昨日黃花。
2、語言學家指出:“語言必須經常地改進自己、豐富自己,以便能夠滿足社會的日益復雜的交際需要?!闭Z言做為一種社會現象,它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新聞語言是用于表達、傳播新聞事實的規范化語言,它是社會語言的反映,因此,新聞語言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新聞語言是“通過新聞媒介,向人們報道新近發生的事實,傳播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時所使用的語言”。
(二)新聞語言時代性的必要性
新聞具有接近性,這是說新聞報道面向眾多讀者,雖然讀者們的出身、經歷、學識、志向等不盡相同,但他們共同具有對距離自己較近的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特征。報道者需要用具有接近行也就是富有時代性的語言寫作,讀者才會接受。而千篇一律,固步自封則會使讀者望而生厭。如此說來新聞應當肩負灌輸知識的重任一當然包括語言方面的知識了。運用新聞來灌輸語言知識不僅指以語言知識為新聞內容予以反映,而且指用新語言寫作新聞,從實踐經驗看,后者對灌輸、普及新語新詞似乎更為有效。許多新詞、新語、新句法都是在經過報紙刊載的新聞的傳播下,得以在社會上確認、流行。這說明從灌輸知識方面而論,新聞語言時代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聞語言具有時代性的表現
1、詞匯方面:語言中詞匯對時代的變化發展尤為敏感?!八粩鄤撛斐鲂略~語去反映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新觀點,也要不斷淘汰舊詞舊義或變更詞義輕重、使用范圍、褒貶色彩去適應交際的需要,還需要不斷用固有詞語新起的含義和用法以及詞語間的搭配方式或語體色彩的變化來豐富語言的表達手段,以完整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職能。”
新生詞的使用能反映新聞語言的時代性。隨著時代發展,新事物、新觀點層出不窮,指稱它們的新詞就會被創造出來。如“開發區”“特區”“保稅區”“電腦”“三資企業”等等。
能反映時代特色的新聞語言,不僅僅是新生詞,還包括大量的老詞語。這些老詞語當然在新時代已經轉義了或被賦予了新義。比如“持平”原義是公正、公平之意,新義成為“保持原有水平,不比原先高,也不比原先低”之意。
人們生活的時代環境不同,形成的思想也就不一樣,“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因此不同時代的人民群眾的語言是不一祥的。
任何一個時代,由于受各方面條件的影響,對外交流的格局是不盡相同的,外來詞匯也存在差異。比如目前社會上較流行的外來詞語:“巧克力”“一步裙”“保姆”“DVD”等等。
2、語言風格:新聞語言的時代性表現在語言風格上就很好了解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社會風尚、政治風尚,它們不僅會直接影響新聞的內容,而且影響新聞的形式一語言風格。如果政治清明,社會安寧而無大變,新聞語言的風格多呈質樸、實在、平和;如果政治黑暗,社會動蕩,新聞語言則虛飾、沉悶古板;如果處于戰爭年代,新聞語言則潑辣、簡潔;如果處于社會繁榮年代,新聞語言則豪邁、活潑、奔放。等等??傊瑫r代風云往往在新聞語言風格上留下印痕,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新聞語言風格,
三、對新聞語言時代性的思考
“有聲語言在人類歷史上是幫助人們脫出動物界,結成社會,發展自己的思維,組織社會生產,同自然力量作勝利的斗爭并取得我們今天的進步的力量之一?!毙侣務Z言具有社會屬性,是人們交際和思維的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交際范圍的擴大和思維的深刻,新聞語言必然也要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因而會具有時代性。新聞是時代的記錄,從新聞真實性來說,新聞語言也應具有強烈的時代性。
新詞的產生,詞義的變化,甚至某一時代語言特色的形成等,都來源于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的創造。如果新聞語言的時代性能得以展現,那么所寫出的新聞報道,必然使群眾能夠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新聞媒介是大眾傳播工具,新聞的讀者應面向廣大群眾。他們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又從事不同類型的工作,要考慮他們不同的接受能力和需求,只有使用當時流行的大眾語言,才能為他們廣泛接受,才能有效地傳播信息,通過報道社會上發生的新聞事實,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傳達到千家萬戶,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強調新聞語言的時代性,對新聞工作者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由于職業的工作特點,記者與群眾接觸較多,這不僅是新聞采訪的需要,也是向群眾學習語言的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