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孔子學院的遍地開花,對外漢語教學事業走向世界,蓬勃發展。上世紀陳舊的教學語法體系已不能適應對外漢語教學的要求,對外漢語領域急需吸納新的研究成果對其進行整理和完善。作為獨特的體系,如何修正才能更符合個體學習者的需要,這涉及到很多復雜的問題。本文擬從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現狀入手,比較傳統語法體系的特點,針對不同語言學習者的漢語習得規律,從漢外語研究入手,探索建立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反思型視角,更好地促進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對外漢語;習得規律;語法理論;新視角
一、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現狀
語法是漢語綜合課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不同學習者非常重視的一個內容。語法是指連詞造句的規則,我們只能去發現和描述這些規則,卻不能隨意創造;語法大家對語法規則的描述,各抒己見。由于研究者在研究興趣、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差異,語法研究領域不同的理論、不同的語法學派和不同類型的語法層出不窮。
對外漢語教學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語法體系的探索,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由于當時對外漢語處在一個發展較為遲緩的階段,原有的語法體系和語法教學的重點,不能反映國內外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成果、新經驗,也不能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語法教學還是按照以母語為漢語的學習者的語法習得順序排列;中高級階段的語法教學缺乏系統性,不重視短語教學。以句式來說,不重視語義結構的分析,對語法現象的解釋也不是很科學。近些年來,雖然有了很大起色,但很多問題卻困擾著研究者,筆者發現,對零起點的學習者來說,進步是顯而易見的。但中后期出現上述現象在于:基礎階段的語法和詞匯教學未能完全按照第二語言習得的有關規律進行,學習者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與技能。隨著學習的進展,對新知識理解消化的矛盾卻日益突出,學習上出現了停滯不前的格局。以往的語法教學中,我們習慣于按照傳統的語法教授法,看到一個單詞,就要確定它的詞性;遇到一個句子,就要分析它的主、謂、賓、定、狀、補。因此,就出現了很多典型的病句:“昨天我睡覺了三個小時”,”我找過一次你。”此類偏誤的原因一般是句式的過度泛化,這些現象促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語法教學視角。
二、實現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反思
在第二語言教學中,語法教學對語言學習者來說意義重大。首先,它是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的基礎。其次,語言的規則是有限的,句子是無限的,學習語言必須掌握語法規則而不能一句一句地學,成人學習第二語言更需要語言理論知識的指導。因此,進行對外漢語語法教學,要搞清它的特點,多作反思,區別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和母語教學語法的異同。
關于語法,它主要有幾個特點:即實用性、針對性、科學性、規范性、穩定性幾個特點。對于一個學習者而言,交際是第一需求。他們學習漢語語法就是為了學會說,能聽懂別人的話語。語法是他們學習和掌握語言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語法知識應該是很實用的。比如:量詞“遍”和“次”都表示動作的量,但教師要總結一種普遍的用法:當用在地方時就用“次”,比如:“我去過一次北京”,“我去過兩次呼和浩特。”而有關課文、錄音、聽話等方面就要用“遍”,比如:“我再聽一遍”,“人家寫一遍就會了,可我卻要寫兩遍才能記住”。還有動量補語的教學中,講清位置很重要。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要有針對性。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要注意語言的規范性問題。
語法是相對穩定的語言規則。在理論上是相對保守的,但作為教材必須在一定的時期保持相對穩定,否則會造成教學的混亂。但語言是發展的,有些詞基本義還在,但語義已有了很大改變。
語法教學還包含著綜合性和可操作性。成熟的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有其自身的靈活性。在教學大綱的引領下,教師可以在充分了解大綱的前提下,將大綱內容融匯貫穿到教學環節中,時學習者獲得化整為零、舉一反三的效果。
三、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的原則及教學方法
在新形勢下,很多研究者都在探討語法教學的方法。事實上,對外漢語的語法教學是不追求系統性的。“本書的語法雖然不刻意追求系統性,但全書的語法安排是有章可循的”,“注意循序理解、模仿、記憶、熟巧”,可見,語義與語用應該成為新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新的語法體系應把握語言交際的需求。新語法項目的確定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目的編排語法項目。“讓學生在課程上講中文是一種習慣,全中文的教學環境,全中文的教師,全中文的課堂,全中文的教學模式。讓外國學生來到學校就有講中文的習慣。習慣學習法的中心思想是創造一個母語學習環境一樣的第二語習得環境,這就要求學習者先從模仿開始。”
新的語法體系應尋求結構一功能一文化一體的理念,打破教授語法從形式到意義的單向描寫法,從學習者的意向出發,結合特定情境去選取相應的語言結構和詞匯。這樣既能從意義到形式,又能從形式到意義的描寫法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會更為有效。
新的語法體系應提高詞組在語法教學中的地位,增補口語語法,加強表達方式的教學等。有助于我們在語法項目的設置和描寫中更好地建立起表達系統。
展望未來,建立科學的、完善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是我們對外漢語教師和研究者肩負的責任。我們要把語法教學中的難點與學生的具體交際需要結合起來,建立具有實用性、針對性、規范性、科學性、穩定性的全新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以推進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寄洲《漢語教程》修訂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二版
[2]陳楓《對外漢語教學方法》中華書局2008年4月
作者簡介:朝黎明,女,副教授,呼和浩特民族學院,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學教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