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琳 陳梅 顏林
【摘要】紙張作為一種媒介傳達信息和知識,一種日常衛生包裝材料,一種從紙幣到醫學濾紙多用途的特殊材料,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我們對于紙的認識還是相當膚淺甚至還有誤解。本文試從綠色環保、能源消耗、可循環利用等幾個方面,使人們對紙張有進一步的再認識。
【關鍵詞】造紙工業;可循環;資源;碳足跡。
兩千多年來造紙工業一直在革新和擴展,以迎合日益增加的工業用紙、書寫用紙、印刷用紙和專用紙的需求量。紙張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揮著它的作用:作為一種媒介傳達信息和知識,作為一種日常衛生包裝材料,或者作為一種從紙幣到醫學濾紙多用途的特殊材料。自始至終,我們每個人都與這種自然的、可再生的、可循環利用的材料緊密接觸。雖然紙張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但我們對于造紙工業的認識還是相當的淺薄,甚至是誤解。其實作為造紙工業材料的木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造紙工業可算得上是成功的可循環利用的最好的例子。我們對造紙工業的錯誤認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們通常認為:造紙工業破壞森林;實際上:造紙工業有助于保護森林。
全世界11%的木材被砍伐來用于造紙,造紙工業離不開茂密的林木資源。于是有人指責造紙工業是一個林木資源消耗型行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一方面,從使用上看,一棵樹木的原木可以被用作用途廣泛的木料,那些維系樹木健康的樹枝被用來造紙,還有那些鋸木廠的剩余物如木屑隨著木材處理技術的提升也成為造紙的原材料;在一些歐洲國家,過去的幾十年已經減少漿制木質產品在整個工業用木質產品中的比例;而且,日益顯著的城市化趨向于增加非木質產品(例如電子產品),同時減少木質產品的產量。
另一方面,從國內外來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造紙企業都沒有去破壞原始森林的,而是開發種植人工林。在歐洲82%的造紙工廠通過國際化的森林認證體系FSC或PEFC及其監管鏈認證(CoC),有自有的森林,可確保集團所有的木材和漿料是來自于合法采伐,可持續管理的森林;在我國,金光APP在林漿紙一體化實踐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將現代的管理和生物技術運用于實際,不僅木質原材料的進口減少、森林生產率普遍提高,而且木材產量水平也高于平均水平,這些都歸根于人類越來越重視對自然的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林漿紙一體化解決造紙與環境保護的矛盾。
二、我們通常認為:造紙工業增加紙張的消耗;實際上:紙張的消費是可持續消費。
我們不應該浪費資源或者支持浪費。但是如果沒有紙張我們今天的生活將很難想象。我們需要閱讀報紙,雜志和書籍;希望商品被適當包裝;需要紙張用于日常衛生。
和其它材料不同,紙張是用一種可再生的原料——木材做成的。持久的森林管理不但確保森林的生長和可供使用足夠的材料而且就像造紙工業的座右銘:“用更少做更多”——使用更少的原材料,更少的能源,利用更多的再生資源和更有效率的機器,實現零浪費,生產成千上萬的必需品。造紙工業促成環境和經濟雙贏的理念。用于造紙的木材纖維大約可以循環使用6次,回收再利用是紙張持久循環的一個重要的角色。原材料加工再利用,可以減少對能源,木纖維和廢水的處理的工作量。據統計,2005年,用再生纖維和新生纖維生產的紙張數額相等,到了2010年,造紙工業實現承諾使循環利用比率提高至66%,在歐洲造紙工業制定了一個回收紙張等級標準(EN643),并認可回收紙是有價值的二次材料而不是廢品。具體地說,十分之九的瓦楞紙盒使用回收木質纖維做的;十分之九的報紙是用二次加工紙做的。
三、我們通常認為:紙張生產有害于環境;實際上:紙張可以儲存CO2,持續的森林管理,幫助減少碳足跡。
紙張原材料的主要來源——樹木是一個巨大的碳容器和大氣中CO2的主要吸收體。年輕的樹比老樹更有能力吸收碳。紙張和木材的能源消耗最小,并且是所有包裝材料或建筑材料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紙張工業以其自然的,可生物降解的,可回收利用的,可持續的生產加工方式而自豪。樹木經過光合作用,日復一日的獲得并儲存數以億計公噸的碳,隨后又被儲存在用木材制成的產品比如紙張中,碳的儲存因為紙張的回收利用而更長久的延續。
雖然紙張制造能源消耗量很大,但造紙工業所用54%的能源是可再生的,因此碳是平衡的。同時,造紙工業的發展,促進了森林的發展。以高檔純木漿紙為例,每生產1噸紙,需要4立方米林木,而自然界每積蓄1立方米林木,平均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一條產量40萬噸的現代化純木漿紙生產線,不論企業是否自己種植林木資源,都能夠直接或間接拉動社會生產160萬立方米林木,這些林木能夠吸收300萬噸二氧化碳,放出260萬噸氧氣,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由此可見,只要堅持科學發展,造紙工業與環境之間不是天敵而是朋友。現代造紙則是一個典型的低碳經濟行業、循環經濟產業。
四、我們通常認為:我們應該只使用和生產再生紙;實際上:為了使循環使用繼續,需要新的纖維。
歐洲造紙工業的起源可以追根于回收再利用。在歐洲,紙張是最多的可循環利用材料,多于一半的紙張來自于循環利用,正在使用中的66%的紙張會被回收利用。每年紙張的循環利用率持續增長,當纖維不能在使用時它們可以被轉變為可再生的或綠色能源。今天歐洲一半以上的用于生產紙張的原料是再生紙。但是,不是所有的紙張可以用于再循環,大概19%的紙張是不能用來再循環的。比如我們放在家里或被保存在檔案或圖書館的書籍,文檔和照片。還有其他情況下它惡化或者消失,像衛生紙或卷煙紙。
木材中的纖維素纖維,一種天然的可再生資源,是紙張制造中基本的原材料。對于紙張制造工業,循環使用材料和新材料是互相補充的,缺一不可。一方面,纖維素纖維在每個循環再利用過程中惡化,經估算它平均可以被再利用四到八次,因此就需要新的纖維來維持紙循環。另一方面,根據它們不同用途,一些等級高的紙張需要最好的纖維原料提供。為了生產不同等級的紙張,歐洲造紙工業會提供了不同比例的原纖維和循環利用纖維的配比。我們能做的最大貢獻就是能分離使用過的紙張并分別裝在合適的容器里進行回收。早在1990年末,造紙工業和紙張回收部門共同決定提出歐洲紙張循環利用公告(現已覆蓋29個歐洲國家),這表明我們正在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五、我們通常認為:紙張生產消耗太多的能源和水,實際上:造紙工業采用了生物能源和高端的水凈化技術,大大降低了能源和水資源消耗
所有的工業生產都需要能源。造紙工業也不例外。
隨著技術的進步,造紙工業的工廠一直在優化它們的工藝流程。優化了木木屑和殘余物的使用,用于生產乙醇、淀粉、有機物、高分子聚合物來精煉生物能,從而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在歐洲造紙企業是最大的生物能源獨立使用者和生產者,56%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在中國,《紙業“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中作為長遠計劃,研究用生物質能源來替代越來越少的化石能源,實現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
在歐洲每家造紙企業都有一份關于水的檔案包括水的來源、使用、污水的處理等,努力研究如何降低水資源的消耗。在1970年生產1噸的紙漿需要250m3水,而現在只需要5-50m3水。過去的十年見證了因使用更有效的水循環而使造紙機的水消耗減少了1/3。企業做的適當處理不僅能保護環境,還能幫助工廠使水的使用量最小化。造紙工業在水管理和水足跡的發展中成為積極地參與者。
六、我們通常認為:信息技術比紙張更好,實際上:所有人類活動,包括信息技術都會產生環境“足跡”。
從古至今,紙張一直伴隨著我們,為我們效勞,替我們傳達,使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我們閱讀報紙、雜志和書籍,希望商品有合適的包裝,同樣需要紙作為日常衛生用品。紙張是人類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在電子通訊功能強大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電子通訊尤其是越來越多的世界網絡服務器的同樣需量能源,也有值得注意的“碳足跡”。例如:GOOGLE搜索每天就排放96.5噸CO2;一項聯合國課題研究發現生產一臺電腦和屏幕最少需要240KG礦物燃料,22kg化學制品和1.5公噸水;每年需要152億度電提供網絡運行,到2020年電腦的排放量將增加280%,相當于1.4億噸CO2;每一本平印書產生85g CO2,但是每一次網上在線閱讀同樣會產生226g CO2,一張CD或DVD產品就會各自產生300g或350g的CO2。電子通訊被公認是高效率但不是可持續。
紙張是一種可再生可循環利用的產品,如果經過可靠地生產和消耗,可成為一種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媒介,它將不僅繼續成為現代生活的必要部分,還會在文化和教育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紙張和網絡成為珍貴的伙伴:我們使用網絡接收知識,而紙張使這些知識被理解。
參考文獻
[1]張茵.加大廢紙資源的回收利用,實現造紙業可持續發展[J].中華紙業,2009(19)
[2]徐世垣.德國印刷企業如何增強環境特征[J].印刷世界.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