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盼
【摘要】莫蘭迪是一位極富個性且執著于描繪靜物的藝術家。他的一生簡樸而平淡,靜物和風景成為他終其一生的創作對象。他不厭其煩地描繪生活中平常的瓶瓶罐罐,畫面簡單而質樸,色彩清雅,構圖平淡無奇,給人以寧靜、神秘的強烈感受。莫蘭迪通過描繪自然中的靜物和風景,在畫面上塑造著自己心靈的空間,營造出一個純化的精神世界。無疑,在后工業時代的今天,莫蘭迪作品的溫情總會帶給人們無盡的精神慰藉。
【關鍵詞】莫蘭迪;印象派繪畫;塞尚;東方美學
20世紀的西方畫壇出現了一位極富盛名且風格迥異于他人的藝術家——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莫蘭迪1890年出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亞,兄妹間排行老大,在他孩童時期親歷了弟弟約瑟夫和妹妹安娜的去世。少年時代莫蘭迪就顯露出對藝術的熱忱和天賦,1907年進入波倫亞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很快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后來莫蘭迪留校擔任波倫亞藝術學院版畫課教學近三十年。莫蘭迪終身未娶,一直過著淡泊名利、近乎苦行僧似的簡樸生活。他幾乎從未離開過波洛尼亞,僅有的一次出國旅行是去蘇黎世參觀保羅塞尚的畫展。他受到塞尚、安德烈·德蘭以及畢加索的深刻影響,曾經迷戀于塞尚的風景和靜物,又癡迷于立體主義的作品,后來他沉浸在自己營造的詩一般的藝術世界里,創造出一種形象高度概括、近乎抽象的肅穆而溫婉的精致繪畫。
按照通常的眼光來看,莫蘭迪的創作題材過于局限,他一生創作了一千多張油畫作品,幾乎都是描繪幾個普普通通的瓶罐,或者波羅納郊外的自然風光。正因為此,他被世人戲稱為“瓶子畫家”,然而就這樣一位僅把視野放在瓶瓶罐罐上的畫家在二戰后卻被整個藝術世界所認識。莫蘭迪的獨特在于他既不像那些注重敘述性的藝術家,如《最后晚餐》的達芬奇,也迥異于強調張揚個性的梵高、畢卡索等藝術家。他的作品與傳統的或當時流行的作品都完全不同,他根本不關心是否能吸引觀者的眼球,只是不斷重復地描繪那些看似沒有生命卻處處彰顯生命永恒性的瓶瓶罐罐,莫蘭迪的偉大正在于用平凡的視界去關照永恒的生命。
站在莫蘭迪任何一件靜物畫面前你都能暫且收起那顆浮華的心,去品味畫面帶給你的那份安寧與平和。他畫的是瓶子嗎?抑或是其他的什么。人們總是會先人為主的對某種事物形成固有的概念,瓶子——我們馬上會在大腦中浮現出各種各樣形狀、質地、顏色的瓶子以及瓶子的各種功能,這是人的慣性思維。但當我們去觀看莫蘭迪畫面里的瓶子的形象時卻發現,這與我們大腦里預設的形象相去甚遠,這種視覺上的反差這是作品魅力所在。莫蘭迪所畫的瓶子都被他抹去了細節,外形高度概括,線條簡練,你也很難區別相互間質感的差異。畫面被蒙上一層淡淡的灰色,所有的顏色都混入了灰和白,導致整個畫面的顏色區間被壓縮到一個很窄的范圍,原本強烈的色彩對比顯得極為柔和淡雅。莫蘭迪作品的構圖大多平淡無奇,畫面里物體擺放四平八穩,甚至令人覺得枯燥乏味,這與我們慣常看到的那些黃金分割或者奇峻的構圖方式完全不同。正是在形體、色彩、構圖三方面的刻意為之使得莫蘭迪的作品透露出一種獨特的格調,那就是平實、寧靜、神秘。
我們知道印象派繪畫將畫面中色彩的地位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印象派研究光與色的關系,注重色彩的補色對比、同類色對比以及間色對比,使色彩獨立于形體之外,進而推動了現代主義藝術的發展。我們考察塞尚的靜物繪畫就會發現,畫面中的水果和陶罐都近于平面,古典繪畫中明顯的光源在塞尚的畫面里也無處可尋,在物體明顯的輪廓線內填充的只是平面性的各種顏色,完全沒有鼓起來的立體感。而放置水果和器物的整個桌面也沒有明顯的進深感。塞尚將器物概括為各式各樣的幾何形體,而那些各種顏色的色塊就是他所要表現的結構和形體。不過,在莫蘭迪的靜物里既談不上結構更談不上色彩,我們能找尋到的僅僅是形體與色彩的若隱若現的模糊銜接。在西方藝術史里形與色的矛盾由來已久,自印象派以后色彩獨立于形體成為了獨立的審美主體,可以說正是形與色的此消彼長促進了藝術史的發展。不過,我們在莫蘭迪的繪畫里完全看不到色彩與形體的對立,他的作品呈現的是一個模糊了形體、淡化了色彩的物的精神世界。畫面空間不管在古典繪畫還是在表現主義繪畫里都是存在的,而人眼和大腦又總會將原本平面的繪畫空間重塑成三維的立體空間。我們很難察覺是哪些因素在規定著莫蘭迪畫面的空間關系,是構圖嗎?似乎又還有別的什么,或者還有那若有若無的投影,或者那若隱若現的立面和平面的分界線。莫蘭迪在畫面里塑造的那個空間是外延而開放的,這點明顯有別于塞尚。塞尚的靜物真實存在于他塑造的那個真實的桌面或者布面,那是一個局限的、規定的空間,而莫蘭迪的靜物靜靜地擺放在那里,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神秘且無限的宇宙空間。所以,莫蘭迪畫的是一個一個的瓶子,但這些個瓶子早已遠離了我們生活經驗所規定的瓶子的概念;它是瓶子,卻早已超越了瓶子的物性,是生命永恒的精神性象征之物。
莫蘭迪的藝術是處于20世紀巨大變革中的西方世界的一劑良藥,給人以溫情的精神撫慰。他畫的是無足輕重的瓶瓶罐罐,卻映射出整個宇宙的精神。我們常說人如其畫、畫如其人,莫蘭迪孤寂一生,與自己作品里的瓶瓶罐罐相廝守,平凡的畫面營造出不平凡的精神世界。他說過:“我本質上只是那種畫靜物的畫家,只不過傳出一點寧靜和隱秘的氣息而已。”巴爾蒂斯認為莫蘭迪是歐洲與中國繪畫氣質最相吻合的藝術家,莫蘭迪不滿足于直觀的視界,他僅僅是把物象作為抒發傳達自己情感的符號而已。
毫無疑問的是在欣賞莫蘭迪那溫婉而寧靜的作品時,總會帶給我們對生命意義的無限思索。
參考文獻
[1]簫聲,莫蘭迪.江西美術出版社,1999
[2]何政廣,莫蘭迪.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3]汪鵬盛.莊子.汪巧玲.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