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展鄉村旅游,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對于解決“三農”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在分析涼山州特色鄉村旅游發展的優勢及特色鄉村旅游開發對涼山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支撐作用的基礎上,探討了涼山州特色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加快特色鄉村旅游發展促進涼山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涼山州;新農村建設;特色鄉村旅游;發展對策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任務,確定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目標。要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總目標,就要充分利用農村的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經濟。近年來,西部民族地區的農村因有獨特的農牧業生產方式、獨特的民族文化、豐富奇特的自然環境,發展起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經濟,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涼山州作為西部經濟區的一員,更應抓住時代契機,加強民族特色鄉村旅游的開發力度,發揮特色鄉村旅游在當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特殊作用。
一、涼山州發展特色鄉村旅游的優勢
近幾年來,由于西部大開發政策的逐年深入,涼山州農村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鄉村旅游的發展規模逐漸擴大,且基礎條件良好。
(一)有豐富獨特的特色鄉村旅游資源
涼山州地區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獨特,氣候復雜多樣,孕育出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是四川省重要風景名勝片區之一。涼山州的自然景觀多具有山青、水秀、谷深、林密和地質古老等特點,加上生態環境的自然協調,形成了眾多風光綺麗、景色如畫的自然景觀。在涼山境內有3個國家級4A重點風景名勝區(邛海廬山風景區、螺髻山景區和冕寧靈山寺景區);有一個國家級3A風景區(瀘沽湖);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美姑大風頂);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冕寧彝海、雷波馬湖和會理龍肘山仙人洞等);有省級自然保護區(冕寧冶勒);有人類征服自然的奇觀(百萬畝飛播森林);有陽剛挺拔、陰柔媚態的鹽源公母山。還有那些舉世稀有的眾多動植物資源,也是奧秘萬千,引人奇想。
(二)有不可替代文化旅游資源
涼山州民族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獨特: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南方絲綢之路、彝海結盟);有現代舉世矚目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有全國四大碑林之一的西昌地震碑林;有反映少數民族文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審批項目“彝族火把節”;有素有“女兒國”之稱,仍保留母系社會制度的“摩梭人文化”;有保留了彝族系統的全套祭祀儀式的“畢摩文化”。這些都是涼山州旅游資源的唯一性,其他地區沒有也不可能完整性保存的特色文化,要觀賞和體驗,只能到了涼山州才能滿足愿望的特色資源。
(三)有充足的客源市場
涼山州臨近成都、宜賓、樂山、雅安、甘孜、攀枝花、昆明等7個城市,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國家法定假日的重新界定、帶薪休假制度的實施和2012年《國務院關于批轉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的通知》中規定今后每年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及其連休日期間,在收費公路上行駛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車將免費通行的執行,以上7個城市的出游規模不斷擴大,這都為涼山州特色鄉村旅游的發展創造了相當數量的游客;同時,涼山州周邊的景區已成為國內外游客出游頻次較高的旅游目的地,其接待規模逐年擴大,這些游客也將成為涼山州鄉村旅游的重要客源。
二、發展鄉村旅游對涼山州新農村建設的支撐作用
涼山州應利用其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積極推進“以旅助農”,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游,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在新農村建設應有支撐作用。
(一)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產業化
由于鄉村旅游帶動面廣,發展規模及經營方式靈活性大,鄉村旅游使鄉村的餐飲服務業、手工制作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交通運輸業及特色種植養殖業也得到了發展。農村產業結構由單一的種植結構向綜合農業轉變,延長了產業鏈,不僅使傳統農業增添了附加值,而且促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2012年,涼山州以特色鄉村旅游服務為重點發展起來的農家樂、彝家樂等第三產業增長對當地經濟增長的拉動經作用明顯超過其他產業。
(二)發展鄉村旅游能夠擴大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實現農牧民持續增收
涼山州的邛瀘、瀘沽湖、螺髻山、龍泉人家、安哈鎮彝寨彝家樂、仙人洞、西昌市彝族火把節化等鄉村旅游品牌景點,年接待游客500余萬人次,直接或間接解決就業9600多人,在解決就業、增加收入方面取得實效。眾所周知,旅游業是一個關聯帶動性很強的勞動密集型服務產業,與眾多行業相關聯,旅游業每直接增加一個就業機會,就能為社會帶來五個就業機會。鄉村旅游可以使農民直接成為旅游從業者,也可以通過鄉村旅游促進農副產品的生產、運輸與銷售,實現了農牧民收入的第二次增加。
(三)發展鄉村旅游能改善農村生活環境與村容村貌,提高涼山州農牧民的文化素質和修養
鄉村旅游在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同時,又能夠能有力地促進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改善農村生活環境與村容村貌。近年來,在涼山州政府規劃和引導下,涼山州部分村容變得整潔有序、具民族特色的彝家樂應運而生。農民主動配合政府修路、改水、改電、改廚、改廁,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有的還集資辦教育、辦醫療。讓適齡兒童基本能入學,農牧民生病基本能就醫。
三、涼山州特色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講,目前涼山州特色鄉村旅游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受距離、價格、交通、信息、旅游接待條件和知名度等因素影響,使其在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時面臨著許多的困難。
(一)資金匱乏,導致旅游特色產品開發不力、對外宣傳不夠、知名度不高
涼山州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全省都是相對落后的,大規模引進外資的環境和條件都不具備,當地旅游開發的資金來源主要靠政府有限的財政撥款,政府有限的財政撥款對涼山特色旅游產品的來說是杯水車薪,這就導致了特色旅游產品開發不力、對外宣傳不夠、知名度不高,不能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豐富的旅游資源不能轉換為經濟優勢,很多旅游精品至今“藏在深山人未識”。
(二)涼山州農牧民對特色鄉村旅游的經營理念不強、服務水平較低
一方面是多數鄉村旅游也的經營者就是當地的農牧民,他們對當地吸引游客至關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彝族特色餐飲、彝族特色文化)、鄉村環境、服務水平和質量不重視,也不愿意下功夫改變存在的問題;他們一般都是靠經驗經營農家樂、家庭旅館和鄉村酒店,不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和方法;他們在經營中大多實行單打獨斗,很少團結協作;他們只顧眼前個人的經濟收益,不注重景區、景點的整體形象樹立。另一方面是由于歷史的原因導致涼山州多數地方的農牧民文化素養普遍較低,一些固有的飲食衛生習慣不容易改變,從而影響了整個景區景點的服務水平。
(三)交通閉塞,鄉村可進人眭較差。
良好的可進入性是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因為旅游景觀吸引力不久來自于其自身的旅游美學價值,也來自于可進入性。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貌復雜多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客觀上導致機場、鐵路、公路的建設成本較高。同時,內部高等級公路里程不足,鄉村公路等級低,到各景區景點的公路通達條件較差等狀況,導致旅游交通成本較高,致使很多游客只能望“特”興嘆。
(四)涼山州鄉村旅游產品缺乏系列化和深度開發
目前涼山州鄉村旅游產品單一,還沒有形成系列化品牌,鄉村的各種旅游資源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鄉村的活動僅限于吃吃彝家飯,干干農家活,看看彝家房。不能滿足游客多層次、高品位的旅游需求。同時,鄉村旅游產品設計粗糙,開發深度不夠,許多旅游產品缺乏民族特性和深加工性。特色鮮明度不夠就很難讓游客感受和體驗到涼山州鄉村旅游的獨特性。
四、加快特色鄉村旅游發展促進涼山州新農村建設的對策
為加快涼山州特色鄉村旅游的發展,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從以下幾方面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促進涼山州特色鄉村旅游的快速、有序發展
1、應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提高對發展特色鄉村旅游作用和意義的認識,把發展特色鄉村旅游與解決涼山州的“三農”問題相結合,將其作為建設新農村的一條有效途徑和一種成功模式加以推廣,納入到建設新農村的整體布局之中。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發展涼山州特色鄉村旅游提供有序的外部環境。要下大力氣解決諸如基礎設施、農牧民創業資金與技術、人才等瓶頸問題。旅游、農業、扶貧機構、工商、建設、交通、環保等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扶持力度,提供便捷服務,形成加快涼山州特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的強大合力,加快交通、通訊、能源、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和治安、醫療、餐飲、環衛、通訊等服務設施的建設,共同為涼山州特色鄉村旅游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實現涼山州特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1、應做好規劃工作,既要處理好發展鄉村旅游與發展其他產業的關系,又要規劃好鄉村旅游本身的發展。充分考慮涼山州鄉村旅游資源的獨特性,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先開發哪些,后開發哪些,重點開發哪些,都要從全局著眼,從長遠考慮,切不可盲目發展,一哄而上。否則,非但達不到預期目標,反而會給當地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要進行保護性開發。在開發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保持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環境的保護相協調,使鄉村旅游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特別是要避免村寨過度商業化,因為涼山州彝族村寨的原真性才是鄉村旅游吸引力所在,只有保持鄉村的自然生態、民俗民族特色的完好,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才能實現涼山州特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三)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創造特色品牌,走特色化發展道路
首先要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形成特色旅游項目。只有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才能不斷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為此,要充分挖掘涼山州農村古村古鎮的文化內涵,尤其是原生態、古村落、民族風俗的文化內涵,展示民族風俗和生產生活特色,以滿足游客對跨文化差異的了解、感悟與體驗。其次在經營方式和管理模式上要體現自己的特色。各地要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經營方式與靈活的管理模式。采取切實可行的協作方式,讓經營者明白抱團取暖總比單打獨斗實力要強得多。
(四)加快旅游人才的培養,努力提高涼山州鄉村旅游的整體服務水平
由于涼山州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對旅游人才的培養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涼山州政府和旅游相關部門都應支持幫助相關旅游人才的培養工作。具體來說,可以通過“派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如高校進修學習、東部地區考察學習、聘請專業院校教授和行業專家前來指導工作等方式,更新觀念,提高從業人員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服務技能。目前,應重點培養鄉鎮的鄉村旅游經營管理帶頭人,特別要注重培養鄉村旅游項目策劃和開發、家庭旅館的經營管理、傳統工藝及鄉土文化講解等各類實用人才,以此來推動涼山州鄉村旅游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的提高。
(五)抓住機遇,擴大對外宣傳力度,營造旅游開發大勢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風景也需要宣傳。涼山州雖然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長期以來未被人們認識和利用,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因此,涼山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大宣傳力度。首先可以利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大眾傳播媒介,進行廣告宣傳,讓潛在旅游者了解涼山州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激發他們的旅游愿望。其次可以通過舉辦形式各異的旅游節慶促銷活動。如國際火把節、畢摩文化節等,向旅游者直接展示、推銷旅游產品。通過以上大力宣傳的方式,來提高涼山州鄉村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從而營造出發展鄉村旅游業的良好氛圍。
綜上所述,鄉村旅游在增加農牧民收入,加快農民脫貧致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整治村容村貌,促進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和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等方面都能發揮重大作用。可以說,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是建設涼山州新農村的有效途徑。因此,涼山州政府、各級干部和廣大農牧民,都應齊心協力,搶抓機遇,發揮地方優勢,大力推動特色鄉村旅游的全面發展,使鄉村旅游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國文.關于鄉村旅游發展的思考.商場現代化,2011,(4)
[2]孟鐵鑫.新農村建設中的鄉村旅游發展研究.江西師范學院學報,2009(1)
[3]邱云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欠發達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研究.農業經濟,2008(5)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彝族文化研究中心2011年度課題“涼山彝族特色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的互動機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YZWH一1126。
作者簡介:耿選珍,西昌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