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劉道勤
老編有曰:阿里再次介入物流業,聯合了銀泰集團、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組建了一個名為“菜鳥”且蔚為壯觀的新公司。如今的順豐和“三通一達”變得沒有骨氣了,或許是因為認清了局勢而從善如流,或許未來的菜鳥就是涅槃而生的鳳凰。
近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給物流業帶來了太多的機會,也帶來了太多的無奈。郵政的醞釀抽成,自有的網絡不足,人員的招聘難題,服務的品質優劣等等,無不關乎每一家公司的生存。畢竟再靠低價血拼已很難達到生存發展的目的,物流業要想繼續發展唯有整合與創新。
由阿里巴巴牽頭的“中國智能骨干網”物流項目終于露出真容。5月28日,阿里與銀泰、復星、富春、順豐以及“三通一達”組建的合資公司菜鳥網絡正式成立,并宣布兩期逾3000億元投入建設“中國智能骨干網”,外界多誤解阿里會自建物流,而馬云卻在規劃變革十年后的物流格局。
即便辭掉阿里巴巴CEO,可對籌備多年極為重要的物流業務,馬云還是親赴深圳站樁,或許其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身份更能體現“中國智能骨干網”的重要性和資本進入的迫切性。不止馬云,作為“中國智能骨干網”的實施機構,菜鳥網絡的股東遍布大佬。
資料顯示,落戶深圳前海的該公司注冊資本50億元,阿里出資21.5億元占股43%,銀泰出資16億元占股32%,復星、富春各出資5億元分別占股10%,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五大快遞公司各出資5000萬元各占股1%。
在人事層面,馬云擔任菜鳥網絡董事長,銀泰集團董事長沈國軍出任CEO。至于董事會,阿里集團分享三個席位,分別是董事長馬云,以及董事張勇(天貓負責人)、童文紅(阿里副總裁,負責置業項目),銀泰的董事席位除了沈國軍還有韓學高,復星集團的董事為汪群斌,富春集團則在公司派駐張國標做監事。
而完成這些高額成本投入,除了合資方,馬云還拉來了銀保方面的合作伙伴。中國人壽集團與阿里巴巴和銀泰集團,中信銀行與菜鳥網絡也分別達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中國智能骨干網”提供資金支持。
作為以“中國”冠名的物流體系,其中竟然找不到中郵速遞、中鐵快運這些掌握中國最大物流資源的國家隊的身影。對此,沈國軍解釋稱:“目前組建這個公司的股東基本都是民營企業,今后不排除有一些大的金融機構跟我們來參與合作。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考慮股東層面跟郵政體系合作,以后看情況再說。”
據知情人士透露,馬云為菜鳥網絡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已與多地政府完成談判,在全國各地以非常優惠的價格拿到地,用以建立物流網的倉儲。“各地政府愿意以非常優惠的價格提供地皮,因為關心的是銷售稅。電商訂單從黑龍江庫房出來,則黑龍江收銷售稅;如果從吉林庫房出來,則吉林收銷售稅。如果東三省只在黑龍江建立庫房,吉林人上網購物從黑龍江庫房出訂單,意味著吉林的銷售稅交到了黑龍江。因此各地政府在相互搶奪菜鳥,京東商城亞洲一號也是如此。”
除了銷售稅問題,一些省份還涉及到關貿的問題。知情人士透露,馬云已與黑龍江政府談判物流網事宜。對于黑龍江來說,對俄羅斯貿易是重要收入來源。各地政府有不同的動機把庫房爭取到自己的省份。
按照阿里規劃,未來將在九個核心城市建立中央倉儲,在二十幾個城市的中轉倉,搭建一個連接全國2000多個城市的物流倉儲網絡。
有曰一:不管是阿里巴巴、京東、騰訊還是蘇寧,都擺出了放手一搏的架勢。未來中國電子商務的核心競爭力將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電商平臺,二是供應鏈金融,三是物流。從目前情況來看,阿里巴巴的平臺優勢和支付寶的金融體系,都遠超其它幾家公司,唯一的短板就是物流,而菜鳥網絡就是其最后一塊拼圖。
根據菜鳥網絡的官方措辭,中國智能骨干網要在物流的基礎上搭建一套開放、共享、社會化的基礎設施平臺,平臺搭建后,通過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種模式,在全中國范圍內形成一套開放的社會化倉儲設施網絡。
馬云和沈國軍更是強調菜鳥網絡的定位:重點并非自建物流或成為物流公司,而是基于數據開放的全社會物流基礎設施平臺。
事實上,菜鳥網絡不排除自建物流的成分,但這并非主業務。童文紅稱,“有一部分自建,一部分合作”,萊鳥負責搭平臺,最終希望現有物流網絡中更多專業從事倉儲配送的企業與這個平臺實現對接。簡單來說,就是搭建一個物流信息和調配平臺,甚至中國郵政等也可以進來拿單子。
另有消息稱,阿里巴巴牽頭下的菜鳥網絡首先就要與阿里內部之前的物流體系對接。2010年年中,阿里就提出過淘寶大物流計劃。2011年年初,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物流寶”正式推出。“物流寶”本質上是一個物流信息調配平臺,阿里將第三方快遞、倉儲的信息接入進來,面向淘寶賣家提供入庫、發貨、上門攬件等服務。在阿里內部,“物流寶”的代號叫“天網”,中國智能骨干網的代號是“地網”,而現在要進行兩者對接。
菜鳥網絡治下的中國智能骨干網要做什么,對于普通網民是個晦澀的話題,但建成后能干什么,馬云有個理想但并非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十年后中國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夠24小時送貨到家。而這個十年規劃已遠遠超出電子商務物流范疇。
現有資料顯示,中國智能骨干網未來的倉儲物流藍圖可能由八大節點輻射開來,即把全國劃分為八個物流配送大區,馬云戲稱為“八大軍區”。拿地建倉投入巨大,以華南為例,今年4月阿里集團與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簽下高達69億元的大單。不過,“八大軍區”的規劃尚未最終定型。
即便大把花錢,馬云仍然堅持自己的物流邏輯,他曾感慨,常見的快遞只是把物流最后一公里解決掉,如何解決快遞之前的倉儲配送,中國整個物流基礎設施依然很差。
“物流難題應該是靠市場、企業家去配置,如何把現在國家投的基礎設施利用起來呢?通過數據、倉儲、配送平臺,讓商業的運轉越來越快。”馬云認為,通過1000億元、2000億元的投資能夠撬動幾十萬億元中國已有的基礎設施,讓國家基礎設施發揮出應有效應。讓高速公路、機場、碼頭充分利用并承擔起本來應該有的責任,抱著這種目的的中國智能骨干網不僅要解決網購配送難題,十年后還能解決1000萬就業崗位和1000萬家中小企業的銷售難題。
有曰二:馬云的“菜鳥”是建物聯的平臺,把流通中的商品都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管起來。更重要的,這個平臺是開放的,是面向所有物流公司的,包括中國郵政。這不僅要保障中國所有郵品的安全,還能實時查詢、調整郵遞物流信息,甚至可以與郵遞中的物品“交流”。因為,移動的才是最有價值的,是最能產生新價值的,也是最有效率產生新價值的。
馬云表示:“中國這么多的高速公路、鐵路,但沒有誕生一家UPS,中國每天有上千萬的包裹,卻沒誕生自己的物流體系,我們是第一次民營企業參與國家商業基礎設施建設,這中間可能會走彎路,可能會失敗,但是不去努力、不去嘗試,就永遠沒機會了。”
“直到今天為止到底是什么產品、方向怎么樣、模式怎么樣,一直爭論不休,但是我們不爭論的是這是一個理想主義項目,不僅僅對我們有影響,最主要對社會有影響,對十年以后消費有巨大影響。這是我的看法。”
總部位于上海的專業第三方物流公司虹迪物流,目前在全國有29個辦事處輻射95%以上縣級城市。該公司總裁張鵬飛表示,“菜鳥”的合作參與方有大量重復建設的基礎資源(例如各家快遞公司的終端網點布局),如何優化這些產能,同時克服標準化的難題,是阿里巴巴未來可能面對的難題。
想法或許是好的,可是也別忘了,馬云這些年,除了淘寶和支付寶,賺錢的地方似乎并不是很多,阿里系的很多子公司和子產品也似乎總是曇花一現,而這個菜鳥網絡的未來究竟如何恐怕誰也說不準。
現在還無法判定菜鳥網絡的理想狀態能否實現。“這是個很宏大的項目,但要實現起來最大的阻力不是錢,而是參與這個項目地產公司、快遞公司、投資方等各方利益的平衡。”一位物流倉儲行業人士評價。
有曰三:馬云所描繪的“24小時全國到達”眼下看來或許是個不錯的構想,但也可以考慮一下,如此神速的快遞,需要耗費多少資源,又會讓多少傳統商家咬牙切齒。有句老話叫做“欲速則不達”,身為工科出身的馬云或許忘了,營造出如此的高期待值,一旦遭遇哪怕是小小的延宕都可能引發海嘯般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