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鳳德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整個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我國的中職院校主要是通過我國相關政策對其進行調控、我國省級政府根據當下社會的發展實際需要以及中取院校所在地區的具體經濟實力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招生,并頒發相關畢業證書的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由于中職學校是很多學生邁入社會前最后的校園學習階段,因此,加強中職德育課堂教學至關重要。
[關鍵詞]中職德育課堂;教學;原則
德育作為一門教育學生道德素質的學科,在學生的學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即將邁入社會環境的中職學生,因為這個時期的學生心智和各方面綜合素質還不夠成熟,性格和心理都處于比較懵懂的階段,價值觀還很模糊。正確的德育教學可以引導一個學生從心智上健康的發展,否則就可能會形成叛逆的性格,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但是目前,德育課程是很多的學生面臨的非常枯燥的課程,主要是德育教學的理論性很強,而專業性又不強,很多學生覺得那是“豆芽課”,并且跟自己的實際生活也沒有多大關系。因此在中職德育課堂中要努力轉變學生的這一思想誤區,要堅持“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社會生活、貼近職業”的三貼近原則,提高教學效率,引導學生健康發展。
一、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換位課堂主體,轉變課堂學習氣氛
傳統的模式是老師在講臺讀,學生被動的聽或寫。要踐行“三貼近”原則教學,首先是對這種課堂學習的模式進行改變。國內外眾多學者研究表明,人的德性的形成與發展不是靠“灌輸”,也不是靠外界“給予”的,而是在于主體自身的經歷、思考和理解。德育教學課堂也一樣,傳統的這種灌輸式教育只會讓學生覺得枯燥。所以說,教學課堂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和思考,并將思考的結果運用于實際行動上,這樣才算吸取了德育教學中的精華。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將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的模式轉變為“學生為主體”,積極尋找學生的興趣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將教學生活化,多開展活動,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比如在實際的課堂學習中,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公益活動,義務清潔員等義務勞動讓學生體驗廣大人民的生活不容易,應該珍惜勞動人民辛苦取得的成果;可以開展扶老人過馬路等活動體會幫助別人收獲的快樂;可以組織一些掃墓碑、參觀博物館、紀念館、抗戰基地等等活動講述歷史古跡和偉大人物,通過這些事物向學生傳達我國的發展歷程和政策方針、國情國策等等,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同時我國遭受了那么多的曲折和恥辱并依然面臨著外國的仇視。這樣激發學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改變教學內容,與中職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這種就是利用教學環境,靈活的使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教學的課題。以及轉變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讓學生交流身邊有趣的事情,分享一些有價值或者自己助人為樂的事,講述一些心理故事、哲學或者關于人生方面的問題,以及借助多媒體手段,通過看一些抗戰電影,參觀革命圣地的古跡后討論,學習革命歌曲等等提高學生的德育學習興趣,提高德育教學的效率。
生活化教學程的中心思想要求廣大的老師鼓勵學生通過討論、實踐、探究、體驗等方式,綜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以致用的能力,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和環境,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自我表現的空間。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經驗和興趣愛好,教學內容和方式也盡可能的貼近生活,同時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為不同學生的性格、思想都不一樣,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需求也就不一樣。所以在改變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時候一定要因材施教,要對學生多方兼顧,以盡可能的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
三、探討社會生活和自己的未來,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現實問題,以及思考自己的未來
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前程無疑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因此,在德育教學課堂中,可以加入一些切身關系到他們利益的實事講解。比如說學生所學專業在市場的發展情況,比如說企業的用人制度以及對人才的綜合需求,并引導學生對自身進行定位,以此引發學生對德育的思考。比如說講到了企業對人才的定義是專業能力與個人綜合素質共同發展,可以找一些針對于個人素質檢測的經典的面試題。讓學生反思自身在這方面的表現,是否隨處亂扔垃圾、是否有一份關心集體利益的責任心(比如放學后是否主動關窗、鎖門、關電等等)。還可以講解一些社會現實問題,比如說環境問題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找一些數據資料,通過這些資料講解環境污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引發學生對保護環境的激情。還可以講解一些實事政治,比如前段時間的新疆暴力事件和去年本拉登被擊斃,就可以引開話題,讓學生們自由討論恐怖主義對人們生活造成的影響,激發學生的正義感,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到犯罪的害處,以及犯罪必然會受到懲罰。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德育課的教學中,教師擔當著設計者和策劃者的角色,教師在德育課堂的教學安排不僅關系著德育課程教學的效率,同時也關系著學生今后的發展。所以,教師不僅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而且要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教案,要將德育教學生活化,將教學活動與生活實際緊密的結合起來,選擇最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方法,切實踐行新課改的“三貼近”原則,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自身的德育方面得到提高的同時并取得更好的德育課程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郭秀華.中職德育課程教學活動化的實踐與思考——以《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為例[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2012(12):44-45.
[2]陸浩勤黃巍彭茂清.中職校德育在專業教學中的滲透模式研究[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版,2012(12):16-19.
[3]曾偉星.讓中職德育課堂“活”起來——“活動體驗式”教學模式新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2(36):245-246.
[4]王孝軍.智慧引領:問題驅動模式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2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