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洪
[摘要]國內對外漢語專業蓬勃發展起來,但傳統培養模式的弊端卻日益凸顯,難以滿足新形勢下對外漢語人才的新要求。非通用語種復合型對外漢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非通用語種復合型對外漢語人才培養模式
一、非通用語種復合型對外漢語人才
1.語種復合型
語種復合型是指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在掌握漢語言文學課程、對外漢語教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掌握兩門及以上第二語言,包括除英語以外的多種非通用語種,例如意大利語、越南語、韓語等,即擁有多語種應用和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2.素質復合型
素質復合型是指擁有對外漢語理論基礎、學科理論和教育實踐,掌握對外漢語教學教學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等綜合素質強的復合型人才。理論基礎部分是與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發展關系最為密切的七類基礎學科: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文化學、社會學、橫斷學科及哲學。學科的基礎理論包括四個方面:對外漢語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漢語習得理論和學科研究方法。
二、非通用語種復合型對外漢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1.符合對外漢語教學目標
根據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的規定,對外漢語專業的培養目標為:“本專業注重漢英(或另一種外語或少數民族語言)雙語教學,培養具有較扎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對外漢語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類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及中外文化交流相關的實踐型語言學高級人才”。這個規定明確了對外漢語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雙語基礎,且對中外文學和文化有全面理解,有潛在培養潛力,勝任多個層面、崗位的高層次專業人才。該專業是一門很強的應用型學科,具有明顯的跨學科交叉性特征,學科屬性與性質決定了該專業所培養的人為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該類人才具有復合型和綜合性才能,一般是具有兩種及以上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即復合型人才是對外漢語教學培養的目標。
2.解決目前對外漢語教學突顯問題
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經歷了五十多年的發展,全國已有十九個省,近百所院校開設了對外漢語專業,專業理論和教學模式趨于成熟。全球漢語推廣事業也有了長足發展,全世界有350多所孔子學院,500多所孔子課堂,在世界800多個地方都有中國人從事對外漢語教學。但隨著對外漢語范圍的擴大,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問題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匱乏,更重要的是質量上的匱乏。首先是教學媒介語單一的問題。主要是非英語國家的漢語學習熱升溫,僅將英語作為教學媒介語的對外漢語專業生已不能滿足當前的對外漢語教學需求。有些國家如俄、法、德等明確提出,漢語教師必須以本國語言教授漢語。當前對外漢語教師培養的變化趨勢是:對外漢語教師的外語培養不再僅限于英語,要求對多種小語種的熟練掌握。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復合型對外漢語人才培養模式,對加快對外漢語專業人才培養,滿足全世界對外漢語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言刻不容緩。其次是對個體差異重視不夠,文化意識的薄弱?!秶H漢語教師標準》里明確規定國際漢語教師須具備“漢語知識與技能”和“外語知識與技能”、“中國文化和中外文化比較”,要求教師具備多元文化意識,了解中國和世界文化知識及其異同,掌握跨文化交際的基本規則。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是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外國學習者,他們來自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和實施具體教學步驟時一定要兼顧外國學習者及其國家的文化?;舴蛩固固貙ξ幕铝诉@樣一個定義:所謂“文化”,指的就是在同一個環境中的人民所具有“共同的心理程序”。因此,文化不是一種個體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會經驗、受過去時相同教育的許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人們,這種共有的心理程序會有差異。對外漢語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擁有多元化的文化知識才能兼顧教學對象的文化差異及個體性,使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下去。而只掌握一門外語限制了對外漢語專業人才文化的多元化,不便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會造成交際困難、誤解等問題。
三、非通用語種復合型對外漢語人才培養模式設置
1.統一培養目標
對外漢語專業在全國十九個省市近百所院校都有開設,但水平參差不齊,培養標準和目標也不統一。產生的問題就是:在外語類院校,外語學得很好,但中文修養不足;在綜合類大學,學生課程的設置與漢語言文學傳統學科相差無幾;在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應用性課程開設較多,但基礎理論方面偏弱??尚械慕鉀Q方法是:統一培養目標和專業基礎課,標準化專業基礎課考核,根據各個院校所具有的教學資源優勢,結合該專業復合型專業人才的培養特點,將不同院校不同的優勢與專業培養目標結合,培養出各具特色的“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對外漢語專門人才”。
2.培養模式課程設置
對外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是對對外漢語教學課程做出系統的規劃和設計。具體說來,它指的是在對與對外漢語教學有關的各種內部和外部因素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根據總體設計規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原則,決定開設哪些課程和課型,并對這些課程/課型的具體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和教學要求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做出規定,從而形成一個完整而嚴密的課程系統的全過程。
教學課程設計的內容包括:(1)設置課類。這里的“課類”,指的是就課程內容劃分出大的課程類別,主要包括:語言課、語言知識課、文學課、其他文化知識課等。(2)劃分課型。在實際教學把每一個大的課類劃分為多個范圍較小的、專門的、具體的課型。比如說,作為重點課程的語言課,可以劃分出很多的課型:進行專項技能訓練的有口語課、聽力課、閱讀課、寫作課等:(3)分配課時:課時分配要針對教學對象的特點和要求,遵循教學原則,體現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對每門課的周課時和總課時做出具體規劃。(4)規定每一課型的具體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要求,明確各課程/課型之間的關系。
四、總結
對外漢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就在于要培養能夠向全世界非漢語語種地區教授漢語的人才。非通用語種復合型對外漢語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培養出能夠受到國際化教學方法教育,汲取國外教學習慣,縮短教學文化差異的高素質、綜合能力強的對外漢語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西平.國際漢學教育: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2).
[2]左媚柳.基于小語種優勢的復合型對外漢語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J].科學時代,20l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