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金麗
(廣西科技大學財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由于課時較緊以及學生相關基礎知識不夠,往往側重于描述統計內容的講授,對現代統計分析方法略講或不講;而即便詳細講述現代統計分析方法,由于實際案例缺乏,實踐教學薄弱,教學內容往往過于重視公式推導計算,而輕視軟件應用。同時,對學生學習方向具有引導意義的考試內容也主要集中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主要公式計算,導致有些學生雖然考試得了高分,但拿到原始數據時卻不知該運用何種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這樣的統計學教學過程,使學生收獲的僅僅是一些統計學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實際動手能力并沒有明顯的提高。
一方面由于時間緊任務重造成課堂教學以“滿堂灌”為主。統計學教學內容較多,而課時相對較少,本身教學任務較緊張。而財經類專業學生前續相關課程基礎不夠扎實,如雖然也開設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但數理統計方面的知識作為抽樣推斷、假設檢驗等統計方法的基礎,由于內容難度較大,往往對這方面知識粗略介紹或者根本不講,導致在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還需另花時間講解回顧前續基礎課程知識,進一步加重了教學負擔。因此,在許多高校教學過程中“滿堂灌”現象時常出現,導致課堂信息量太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內容無法及時消化。另一方面,缺乏具有專業特色貼近經濟生活實際的案例。統計學中的分析方法是以概率論為基礎,一般都需要從理論的角度對其加以推導論證,以歸納這些方法的研究步驟以及研究結果的獲取,如抽樣推斷與假設檢驗、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如果在授課時不結合相關實際經濟現象案例,很容易采用純數學推導的模式,使授課內容變得枯燥、生澀難懂。然而當前主流統計學教材案例較少,每一章設計引入案例或進行案例分析的教材鮮有出現,而有關結合財經類專業特色的案例就更少。這兩方面的原因促使統計學課堂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較差。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由于師資、場地的限制,使實踐教學難以按時保量實施;另外,即便按照教學計劃要求開設了實踐課,但由于實踐課學時較少,通常只占到總學時的20%以下,實踐教學主要集中于相關軟件的基本操作練習,缺乏運用所學方法、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訓練。同時,許多高校實踐教學大綱、指導書修訂不及時,數年甚至十年都不更新,不能適應新的教學方法及新軟件,無法滿足日益變化的實際經濟管理工作的需要。
在考核方式上,目前大多數院校以期末考試為主,如有些高校采用平時成績占30%和期末成績占70%,以期末閉卷考試成績為主的考核方式,容易出現“重理論,輕應用”、“重期末,輕平時”、“重記憶,輕理解”的現象。這樣的考核方式使得學生為應付考試,期末臨陣磨槍,把精力花在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雖能在考試中獲高分,但學完之后,學生依然不知在實際中如何應用。
根據統計學課程的特點,開展面向實際問題的啟發式教學改革。具體來說,就是在講解每一章內容開始之前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提出和教學內容相關、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并在每一章結束時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包括解決問題的思路,使用到的統計方法;二是要求學生搜集和課程相關的資料,通過利用各種途徑搜集資料的過程,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養成勤于動手、勤于思考的習慣,同時也使學生研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
此外,在本課程每一章的教授過程中,都要結合實際經濟生活選擇一些案例,結合相應的統計概念、方法來講解,并且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這樣可以使學生不再感到統計學理論枯燥難懂,也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并使學生從中得到啟發。在選擇案例時要盡量選擇與財經類專業相關的案例,這樣能讓學生將課程與專業知識結合起來,為后續實踐中更好應用理論做好鋪墊。
鑒于理論教學課時比較緊張的現狀,增加實踐教學課時難度較大,因此可以制定詳細的實踐指導書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練習軟件基本功能操作,實踐教學以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分析為主,并根據理論教學內容的調整及時更新和完善實踐項目。理論課與實踐課相互配合,交互開展,用理論課講授的方法來指導實踐課程的開展,并通過開展實踐課來加深學生對理論課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理論課與實踐課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
同時結合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將本課程實踐訓練與其他實踐環節相聯系。比如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在認識實習、校內專業實習過程中涉及到市場調查和分析,那么在開展相關理論課教學的過程中,可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項目進行從設計調查問卷到完成調查分析報告的全過程訓練,這樣學生在后續相關實踐環節的開展中就會輕車熟路。另外,指導學生繼續修改、加工實踐訓練中形成的優秀分析報告,形成學術論文發表;或引導學生繼續深入展開研究,參加大學生相關科研立項活動和“挑戰杯”創業設計大賽等活動,并鼓勵部分有興趣的同學參加調查分析師資格證書考試。由此形成課程內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課程內外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學科發展及時修訂教學大綱,去掉不常用的、被淘汰的內容,及時補充新的前沿內容,并結合財經類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特點,明確與相關課程交叉內容的歸屬問題,比如與計量經濟學交叉的回歸分析內容,以便充分利用教學時間,避免重復教學。同時根據財經類專業大部分學生是文科生,數學基礎較薄弱的特點,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盡量弱化推斷統計中的公式推導,強化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講授,同時配合軟件操作方法,將復雜的計算交由電腦完成。
在考核方式上,改變常用的單一卷面考試方法,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和過程性評價。通過提高平時成績比例,降低期末成績比例的考核方式,引導學生重視學習過程中對理論方法的理解和應用。如將平時成績提高到60%,其中實踐成績占平時成績的50%,另外50%的平時成績由課堂考勤、上交作業和課堂討論的積極性來決定;期末成績只占40%,注重基本知識點和方法的考核,同時增加一些經濟管理的統計分析應用考查,為學生營造“注重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參與和思考”的學習氛圍。
[1]趙先倉.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J].科技信息,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