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慧
(無錫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無錫214000)
校企合作是一種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實現學校教育與市場接軌、采取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訓工作有機結合的方式,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措施。讓學校和企業在技術、管理、設備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與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校企合作改變了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提高學生融入企業、社會的能力,從而增加學生的就業率;對于企業而言,可以獲得更優秀的員工,縮短員工進入企業后的適應期,同時院校還能為企業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職業院校生存依賴企業和市場的需求,企業和市場是職業教育院校“產品”的接受者、檢驗者、使用者和直接受益者。近年來,幾乎所有的職業院校都開展了校企合作,但大多合作項目只停留在表面,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校企雙方合作過程中的主體匹配度不高,導致合作進展緩慢,因此校企合作中主體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關于校企合作伙伴的選擇研究較多,但大多停留在定性階段,主要探討校企合作的主體行為,分析合作的動因、合作模式以及對合作經驗的介紹等。定量分析主要有彭英慧等設計了合作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了DEA C2R評價模型,利用模型對三家企業進行評價,楊東升通過層次分析法(AHP)對校企合作主體選擇的4個一級因素和14個二級因素的指標體系進行權重系數分析,牛曉霞根據貝葉斯概率公式,對候選企業進行博弈分析,選定合作的企業。
綜合以上研究成果,本文采用AHP-DEA二階段的校企合作伙伴選擇方法對高職院校合作企業的選擇進行研究。
合作伙伴的選擇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校企合作企業選擇流程
高職院校選擇企業合作伙伴必須綜合考慮企業的各方面因素,主要集中在企業的能力、經營狀況、信譽、行業中的地位、提供崗位的匹配度、地理環境、領導層校企合作的意愿等,但由于每個院校的情況不同,選擇的合作模式也不同,在實際操作中應對具體合作項目進行具體分析,制定合適的準則。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T.L.Saaty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提出的,AHP是對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簡便、靈活而又實用的多準則決策方法。它的特點是把復雜問題中的各種因素通過劃分為相互聯系的有序層次,使之條理化,根據對一定客觀現實的主觀判斷結構(主要是兩兩比較)把專家意見和分析者的客觀判斷結果直接而有效地結合起來,將一層次元素兩兩比較的重要性進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數學方法計算反映每一層次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值,通過所有層次之間的總排序計算所有元素的相對權重并進行排序。
AHP法利用專家的主觀意見,但是評價信息的全面與準確與否還受到評價人員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經驗水平和個人偏好的制約,因而很難排除人為因素帶來的偏差。
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由Charnes、Coopor和 Rhodes于1978年提出,該方法的原理主要是通過保持決策單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s)的輸入或者輸入不變,借助于數學規劃和統計數據確定相對有效的生產前沿面,將各個決策單元投影到DEA的生產前沿面上,并通過比較決策單元偏離DEA前沿面的程度來評價它們的相對有效性。
DEA方法是以相對效率概念為基礎,以凸分析和線形規劃為工具的一種評價方法,應用數學規劃模型計算比較決策單元之間的相對效率,對評價對象做出評價,它能充分考慮對于決策單元本身最優的投入產出方案,因而能夠更理想地反映評價對象自身的信息和特點;同時對于評價復雜系統的多投入多產出分析具有獨到之處。應用這種方法無須任何權重假設,而以決策單元輸入輸出的實際數據求得最優權重,排除了很多主觀因素,具有很強的客觀性,在合作伙伴的選擇上具有比較突出的優點,但DEA法只能將決策單元分為有效和非有效兩組,其權重的可變性不能解決所有合作伙伴的全排序問題。
本文應用了綜合的AHP-DEA方法,此方法分為兩個步驟:
(1)依據校企合作模式,高職院校結合專家意見、調查問卷、以往經驗,確定某一類型的合作評價指標,如互補能力、企業地位、企業信譽、地理環境等,應用AHP法對候選合作伙伴進行綜合評價,將定性的指標定量化。
(2)對于n個可供選擇的合作商,設定每個合作商都有m種類型的輸入(x)和s種類型的輸出(y),并定義:

適當取權系數ur和vi,使得 hj≤1, j=1…n
將備選的每一個校企合作伙伴視為一個決策單元,選取相應的輸入指標和輸出指標,對合作伙伴進行評價,以第j0個決策單元的效率指數為目標,以所有決策單元的效率指數為約束,構造如下CCR(C2R)模型:

上述規劃模型是一個分式規劃,使用Charnes-Cooper變化,令:

可變成如下的線性規劃模型P:

將第一階段的計算結果以及各項指標代入數據,用management scientist軟件求出各個合作企業的相對效率,從而可以判斷其相對有效性。
L職業技術學校是某市教育局傾力打造的全市最大的中高職教育基地,同時也擔負著為某服務外包產業輸送人才的重任。從2013年考慮引進呼叫服務外包校企合作,共有五家企業有合作意向,以下通過上述模型從五家企業中選擇1~2家開展合作。
服務外包校企合作過程中,影響合作效果的因素較多,通常可以概括為企業能力、互補性、投入資源、合作意愿,將層次模型分為三個層次,即目標層T、準則層M、方案層B。建立層次結構“Figure 1”(如圖2所示)。
L高職院校結合自身多年的合作經驗以及專家評定打分,分別對各個指標進行評價,通過Yaaph軟件計算相關權重,并判斷一致性,最后得出加權平均值,即得出評價的最后結果。
候選合作企業綜合評價T的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CR:0.0327;對總目標的權重 Wi:1.0000;λmax:4.0873,“Table 1”(如表1所示)。
最終對決策目標“候選合作企業綜合評價”的判斷矩陣計算結果“Figure”(如圖3所示)。

圖2 合作伙伴評價的層次結構模型

表1 合作伙伴綜合評價

圖3 合作伙伴綜合評價結果

表2 候選合作伙伴的指標值
通過AHP對校企合作的候選企業伙伴的綜合素質進行定性分析后,再用DEA法進行定量分析,選擇出相對有效性較高的合作伙伴,選擇的輸入輸出量指標及其數據值如表2所示。
選取成本投入、綜合素質為輸入指標,信息溝通水平、凈利潤、成功率、客戶滿意度為輸出指標,帶入前文提到的DEA線性規劃模型,用management scientist軟件就可以判斷其相對有效性,如表3所示。

表3 候選合作伙伴的相對值
從表3可知,企業D、E為相對值較高的企業,企業A、B、C相對值低效,相對值為1,并不是說明企業的運作已經處于最佳狀態了,只能說明其他企業的運作是相對低效的。
本文采用了AHP-DEA的方法來選擇校企合作伙伴,該方法具有AHP定性分析和DEA定量分析結合的特點,通過相應軟件的使用,減少了計算量,將普遍評價方法中主觀判斷轉成可靠性判斷,為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伙伴選擇提供一定的借鑒。
[1]陳弘,李幽錚,鄭鋼.基于AHP法的教師教學質量評估改進模型[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0(3):31-34.
[2]魏權齡.評價相對有效性的DEA方法——運籌學的新領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11-17.
[3]王輝,張誠.基于DEA方法的鐵路貨運服務,第三方合作商選擇研究[J].物流與采購,2009(45):61-63.
[4]彭英慧,尹紅蓮,甄洪峰.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伙伴選擇機制研究[J].職教通訊,2011(13):17-19.
[5]王先甲,張熠.基于AHP和DEA的非均一化灰色關聯方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1(7):1123-1125.
[6]婁平,陳幼平,周祖德,袁楚明.敏捷供應鏈中供應商選擇的AHP/DEA方法[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4):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