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泳 泰來縣泰來鎮農村經濟技術綜合服務中心
隨著新農村的不斷建設,農村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此過程中,農地流轉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并且流轉的速度極快。農民在與其他集體戶或者個體交易農村土地使用權的過程也就是農地流轉,它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夠對農地資源進行合理的優化與配置、能夠擴大土地經營的規模、能夠提高農地的生產率。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需要將農地流轉的發展規律極其影響進行全面分析,強化農地流轉的認識,使農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1.能夠對農業產業進行適當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規模經營。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要加快發展農村經濟,就需要擴大農業生產的規模,實現規模化經營。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農戶小規模生產與社會化大市場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之一,這就導致農業不能夠實現規模經營,經濟效益也無法提高。這就要求加快土地的流轉,從而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經營,提高其經濟效益。
2.農地流轉能夠加快農村勞動力的遷移,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農村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也就是為了提高農民的收入。近年來,隨著新農村的建設,農民的收入渠道也越來越多,而土地生產的收入只占據農民收入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則是通過外出打工或者經商來獲得。農戶小規模生產所獲得的低收入與非農產業所獲得的高收入形成的鮮明的對比,這就給土地流轉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另外,農民通過農地流轉可以漸漸淡化他們對土地的深厚情結,還能夠促進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城市化的發展,最終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3.農地流轉能夠避免農業遇到各種風險問題。從當前的社會現狀來看,我國農業在生產過程中,生產環境仍然比較惡劣,并且也沒有有效的措施來避免自然災害,導致農業產量不夠理想。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我們就需要不斷加快農地流轉,推動農地大規模的經營與生產,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改善惡劣的生產環境,采取先進的技術設備來避免農業遭到各種風險問題,提高農業的產量。
4.農地流轉能夠合理的配置土地資源,并對其產生優化作用。在現代化農業生產與發展的過程中,經營者必須要以工業經營理念為基礎,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提高農業生產的集約化水平,從而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通過農地流轉可以有效的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在生產過程中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設備來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利用價值,從而提高農業的產量。
5.農地流轉能夠鞏固農業在市場中的地位。在現代化農業生產與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處理好農產品的供需關系,采用貿易、工業、工業相結合的市場機制進行農產品的營銷。通過農地流轉可以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采取適度規模的經營方式來生產出高質的農產品,滿足市場的需求,從而推動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農地流轉已經成為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改革趨勢,我們只有了解到當前農地流轉的發展現狀,才能夠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農地流轉的速度,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1.農地流轉是發展現代化農村經濟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社會體制的改革,我國農業經營方式逐漸由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要想實現現代化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這就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實現農地集中化生產。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加快農地流轉的作用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首先,農地流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集中化經營管理水平,其次,農地流轉完善了農村的基礎設施,降低了其基礎建設成本,促進農村經濟實現進一步的發展。
2.優化產業結構要求實行農地流轉。過去,在農村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結構單一、土地利用率相對較低,這就無法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無法促進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實行農地流轉能夠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合理配置農村土地資源,是農村產業結構實現多元化、現代化的發展。
3.解決農民就業問題要求實行農地流轉。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很多農民為了提高其收入水平,紛紛涌入城市,此時在農村留守的大多都是老弱婦孺,很多農村土地閑置,浪費了土地資源,此時要求農地流轉進一步發展。目前,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國農村生產力水平無法提高。如果實行農地流轉能夠將農民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1.提高農民的意識,強化他們對農地流轉的認識。在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轉變農民的固有觀念,使他們正確理解農地流轉問題,只有轉變他們的觀念,正確理解到農地流轉問題,才能夠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資源進行農地流轉,在當期較快的推行農地流轉,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較快發展。
2.完善農地流轉市場體系。在遵循客觀發展規律、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我們必須要經過市場調研之后制定一套完善的農地流轉市場體系,以此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首先,我們需要將農村土地資源的價格進行全面分析,然后通過一系列的計算之后建立一套地價評價體系;其次,為了更好的管理,我們還需要建立一個信息庫;最后,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我們需要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建立一個土地流轉交易所來集中對農地流轉進行管理。
3.全方位多模式探索適合我鄉農地流轉形式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都具有人口多,密度大,人均耕地少耕作率和生產率低的特點,這是土地流轉模式的選擇應首先考慮的因素。根據本區的實際情況,目前應大力發展反租倒包和四荒地拍賣。
4.加大引導,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針對農村的實際情況,建議成立專門的農地流轉領導機構,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指導、監督、處理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避免糾紛復雜化。政府在農地流轉中的作用是引導、服務和監督,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制訂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在現代化農業生產與發展過程中,農地流轉的現象越來越多,通過農地流轉可以適當的調整并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現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的集約化經營程度。可以推動農業進行規模化生產與經營,采用先進的設備、高技術人才進行農業的生產,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在加快農地流轉之前,經營者必須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土地流轉機制,逐漸淡化農民與土地之間的深厚情結,使農村勞動力向非農行業專業,一方面能夠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能夠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言之,農地流轉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羅芳.剩余勞動力轉移對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影響[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02)
[2]周玉剛.對農地規模經營問題的再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