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妹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婦幼保健院兒科,湖南株洲 412400
早產兒存活率隨著圍產醫學的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在不斷提高。早產兒的生存質量和住院期限隨著管理和呼吸治療方法的進步,影響其的主要因素是喂養問題。早產兒施行胃腸喂養時由于身體各組織生理機能未完全發育,喂養不耐受的情況發生較多。為了讓早產兒的喂養較順利,喂養方式有待進一步改善,使其更加耐受胃腸喂養。為了探討常規鼻飼與間歇泵奶運用于早產兒喂養的效果。該研究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根據隨機化原則將早產兒200例的喂養分為兩組,記錄分析各類數據,比較得出結論。總結報道如下。
該組早產兒200例,男135例,女65例,于生后20 min~2 h入院治療,出生體重(1835±264)g,胎齡為32~34 周不等。32 例出生于院外,168例出生在院內;127例剖宮產術分娩,73例經陰道自然分娩。根據隨機化原則分為間歇泵奶組100例和常規鼻飼組100例。其他并發癥在兩組早產兒中均未發生。
配方奶粉為早產兒專用配方,奶量配置合理且溫度需適宜,常規手段進入兩組早產兒的胃管:依據嬰兒劍突距前發際的實際測量距離,胃管經鼻腔及食管進入胃內,須將胃液進行回抽,以確定胃管進入胃中,在胃內后將胃管進行固定。間歇泵奶組:所需奶量每次皆采用注射器進行抽吸,后與連接管連接,空氣排盡后,與胃管連接,注射器的固定方式采用微量泵的運用方法,微量泵泵速應進行調適,奶量滴入要均勻,不可過快或過慢,且在15~30 min之內滴完,喂養間隔時間為3~4 h,以確保患兒營養及時足量。常規鼻飼組:所需奶量每次皆采用注射器進行抽吸,與胃管直接連接,一次性將全部奶粉注入胃中,喂養間隔時間為3~4 h。
周期性呼吸次數或呼吸暫停及胃食管反流的發生在喂奶半小時內予以記錄,胃內潴留液需在向胃管注奶之前進行抽取,殘留是指回抽液中未消化的奶量占到一次灌注奶量的兩成以上,并記錄次數,觀察時間兩組均為5 d。
常規鼻飼組出現反流例數、殘留例數及呼吸暫停或周期性呼吸例數均較間歇泵奶組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常規鼻飼組胃管平均留置時間明顯高于間歇泵奶組,而出生2周后平均增加體重則明顯低于間歇泵奶組,詳見表2。

表1 兩組喂養方式喂養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留置胃管時間、出生2周后增加體重比較(±s)

表2 兩組留置胃管時間、出生2周后增加體重比較(±s)
注:兩組相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例數 胃管平均留置時間(d)出生2周后平均增加體重(g)常規鼻飼組間歇泵奶組10010015.2±2.410.3±2.1231.5±32.54346.3±27.37
早產兒與成年人不同,其胃呈水平位且容量小,賁門括約肌狀態表現為松弛狀[1],還未完全發育。一次性將奶全部注入于胃中是常規鼻飼的常用做法,驟然增加大量胃內容物,急劇升高的胃內壓容易導致胃食管反流和腹脹。勻速將配方奶滴入胃內,胃腸的蠕動功能使胃內容物低速流入小腸內稱之為間歇泵奶[2],此種喂養方式使胃食管反流和胃潴留的發生率減少,短暫松弛的食管下部括約肌使早產兒胃食管易發生反流,嘔吐是主要表現,部分表現為溢乳,嚴重時可表現為噴射狀嘔吐。增加進奶量則需將泵奶時間相應延長,已使患兒對喂養的耐受度增加而不致發生不良反應,鼻十二指腸泵奶的應用是在患兒使用間歇泵奶時依舊有不耐受的情況下。
周期性呼吸是指20 s內有3個≥3秒的規則間歇的呼吸停頓,但不伴心動過緩及皮膚顏色改變;呼吸暫停多指停止呼吸的時間多于20 s,大部分呼吸暫停伴有心率較原先慢和皮膚青紫癥[3]。呼吸暫停與周期性呼吸易發生于早產兒,主要原因是由于其發育不成熟的呼吸中樞。發育較差的呼吸肌使胸部的呼吸運動不夠完整和充分,膈肌呼吸是呼吸運動的主要方式,常規鼻飼胃內容物因大量灌注使其突然增加,膈肌運動受到抑制,使呼吸運動相應的受到了抑制,導致患兒發生呼吸暫停與周期性呼吸。間歇泵奶使奶液以合理的方式進入胃內,食物因灌注時間增加在胃腸的蠕動作用下慢慢進入十二指腸,對膈肌運動幾乎不造成影響[4]。該研究顯示,周期性呼吸與呼吸暫停發生的次數常規鼻飼組明顯高于間歇泵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間歇泵奶可以促進早產兒胃腸功能發育,縮短病程,有助于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間歇泵奶胃管在體內滯留時間明顯短于常規鼻飼,且患兒體重增長也較快。一般情況下,一次灌注的奶量超過10 mL應選擇間歇泵奶,日齡的增加使早產兒全身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日益完備,泵奶時若無明顯的不良反應發生喂養方式可轉變為常規鼻飼[5]。奶液污染是泵奶過程中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問題,使用微量泵應注意保持清潔衛生,不可放置在污染之處,一般放置于干凈的治療盤中,用無菌巾蓋上,治療巾每4 h進行一次更換,及時對用完后的微量泵予以消毒,并保存于干燥的地方。胃管每星期換1次,奶量的增加不可盲目進行,應按照醫囑嚴格執行,若有異常須立即告知主治醫師,防止嚴重并發癥發生。間歇泵奶溫度適宜,勻速滴入胃內,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牟園芬.微量泵通過鼻飼管持續均勻泵奶在早產兒喂養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4):19-20.
[2]牟園芬,粟尤菊.早產兒兩種喂養方法的比較研究[J].現代護理,2005,20(11):1714-1715.
[3]金彩虹,董伶俐.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早期喂養中兩種鼻飼方法的比較[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171-172.
[4]方惠清.間歇泵奶加非營養性吸吮在早產兒中的應用[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0(7):47.
[5]韓靜,周翔,王強,等.三種鼻飼喂養方式在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腸道內營養的應用研究[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7,4(22):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