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梅
蒙自市中醫院皮膚科,云南蒙自 661100
頻發性生殖器皰疹是一種常見疾病,它是由于單純皰疹病毒侵犯人的生殖器黏膜以及皮膚,從而導致水皰、糜爛、紅斑等性傳播疾病,這種病治療困難,容易復發,尚無根治辦法,只能依靠病患長期服用一些藥物的方式減少病患痛苦,目前在臨床上比較高效的藥物有阿昔洛韋以及伐昔洛韋等,但是兩者效果差異仍然不甚明了,因此加強對兩者預防頻發性生殖器皰疹復發效果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為了探討阿昔洛韋與伐昔洛韋2種抗病毒藥物在進行頻發性生殖器皰疹復發預防時的效果,該院對2008年8月—2011年8月確診為頻發性生殖器皰疹患者62例分別采用阿昔洛韋與伐昔洛韋預防頻發性生殖器皰疹復發,并對效果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就診于該院,每年生殖器皰病復發次數在6次以上,確癥為頻發性生殖器皰疹,并且2周內沒有服用過其他抗病毒藥物,各種肝腎功能正常的62例病患,其中男28例,女34例,年齡28~45歲,平均年齡為34.2歲,患者病程在1~13年不等,平均病程為5.87年,所有的患者都有頻發性生殖器皰疹臨床表現,注意患有HIV、梅毒等疾病,肝腎功能不正常,對阿昔洛韋以及伐昔洛韋過敏者不納入該范圍。
將62例病患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其中實驗組服用伐昔洛韋,患者每次服用伐昔洛韋劑量500 mg,初始3個月2次/d,第4以及第5個月服用1次/d,到第6個月病患隔日服用1次,對于對照組,讓患者每次服用阿昔洛韋劑量為400 mg,2次/d,共服用6個月。在進行取材時,將滅菌棉拭子插入病患的宮頸管或者尿道中,30 s取出后放在Epdoff管中被準備檢測。
比較兩組復發次數、半年內復發率、脫落細胞排毒狀況、頭暈以及乏力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等指標。每月要對病患尋訪1次,記錄情況,一旦病患頻發性生殖器皰疹復發,就采用間歇療法治療。在療程結束之后,對病患肝腎等功能進行復查。
運用SPSS16.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
首先是治療前后兩組復發效果的比較表,從表1中可知,兩組在治療前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病患復發次數為6例,對照組為11例,實驗組半年后復發率為3.23%,對照組半年后復發率為6.45%,兩組之間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實驗組復發次數以及半年后復發率都低于對照組。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效果的比較
其次是脫落細胞排毒狀況。實驗組比對照組平均排毒時間要短,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脫落細胞排毒狀況
最后是頭暈以及乏力不良反應發生,其中對照組乏力現象有1例,頭暈有2例,而實驗組惡心現象有1例,兩組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頻發性生殖器皰疹復發一直是臨床醫學治療以及預防中一個很大的難題,應用阿昔洛韋與伐昔洛韋預防頻發性生殖器皰疹復發有良好的效果,伐昔洛韋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抗菌藥物,在皰疹病毒所引發的感染中廣泛應用,且效果一般比較理想,其對病毒有很好的親和力,且毒性較低,整體比較安全可靠,對防止生殖器皰疹治療后復發作用明顯。阿昔洛韋也是臨床常用的抗菌藥物,在預防生殖器皰疹復發中也具有一定的療效,但相比于伐昔洛韋效果相對較差,排毒效果相對較差,應用后患者復發的幾率相對更高。
該文資料即顯示,較之阿昔洛韋,伐昔洛韋6個月后復發的幾率相對更低,發生率為3.23%,而阿昔洛韋應用后6個月復發率為6.45%;且伐昔洛韋排毒時間明顯更短,脫落細胞中檢測到病毒率相對更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表明,伐昔洛韋抗病毒比阿昔洛韋更能預防頻發性生殖器皰疹復發,能夠有效降低頻發性生殖器皰疹復發次數以及生殖器部位的無癥狀排毒。
[1]劉恩讓,張書嶺,王福喜,等.兩種伐昔洛韋抑制療法方案預防生殖器皰疹復發作用比較[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7,7(4):304-305.
[2]張玲,楊慧蘭,劉仲榮,等.阿昔洛韋與伐昔洛韋預防頻發性生殖器皰疹復發作用比較研究[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1,40(4):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