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群
河南省南陽市南石醫院,河南南陽 473000
護理風險指患者在護理工作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安全事件。針對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處理的過程即護理風險管理[1]。神經外科病人的特殊性決定了這是一個風險高發區域。患者病情通常比較嚴重,客觀存在或潛在有多種不穩定性因素及危險因素,極易出現各種嚴重并發癥和意外事件。護理工作中稍有不慎或疏忽即可出現嚴重后果,引起糾紛。因此,為了降低風險,減少糾紛及醫療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水平,該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實施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管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住院的640例患者,其中男342例,女性298例,年齡42~58歲,平均(52.16±1.38)歲。 640例患者病例中腦出血者 325例、腦外傷者214例、腦挫裂傷者49例、蛛網膜下腔出血者52例。將64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20例,觀察組320例。
對照組給予神經外科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神經外科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風險防范護理,比較住院期間兩組之間褥瘡、墜床、擅自外出、家屬投訴、非計劃性拔管等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分析Excel數據庫,采用χ2檢驗分析采用率表示的計數數據。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護理風險事件比較見表1。對照組住院期間褥瘡 33例(10.3%),墜床 29例(9.0%),擅自外出 37例(11.5%),家屬投訴 33例(10.3%),非計劃性拔管 16例(5.1%);觀察組住院期間褥瘡8例(2.6%),墜床1例(0.3%),擅自外出9例(2.8%),家屬投訴4例(1.3%),非計劃性拔管1例(0.3%)。觀察組褥瘡、墜床、擅自外出、家屬投訴、非計劃性拔管護理風險事件與對照組比較,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比較[n(%)]
定期組織全科護理人員,統一學習相關法律、規章制度;加強對護理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將以前發生的不良事件進行總結分析在科內進行風險教育;進行每月安全問題匯總,并討論防范策略,在下個月的護理工作中進行實施;使每位護理人員明白規范操作以及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最終目的使該科護理風險進一步降到最低[2]。
臨床護理質量的前提是患者的安全,而核心制度是確保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3]。因此完善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如護理工作中各項操作規程、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級管理制度等,將其程序化、規范化,確保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落實,完善護理風險管理程序以及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提高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存在問題或潛在風險,妥善處理,以避免或減少發生護理糾紛。
3.3.1 觀察病情 由于神經外科患者,往往發病緊急,病情危重,變化迅速,因此對于病情的觀察尤為重要。護理人員對該科患者病情,要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
3.3.2 使用患者標識 ①在該科室每位患者佩戴腕帶,尤其是神志不清患者,以杜絕差錯發生。②對留置管道患者,使用管道識別標識,妥善固定,防止脫落,保持引流通暢,做好引流管護理。
3.3.3 注意臥位安全 由于神經外科患者的特殊性,對長期臥床患者注意防止褥瘡發生,對有褥瘡風險患者進行評估并給予相應護理措施。對于臥床的躁動不安患者,注意防止墜床,可給予約束帶適當約束,注意松緊度,定時松開,觀察肢端血液循環情況。
重視護理文書書寫,將其規范化,程式化,嚴格執行。護理文書書寫,按照護理文書書寫規范,要求所寫文書客觀、真實、準確、及時。經常性組織該科護士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避免忙中出錯,忙中出亂,減少護理糾紛發生。
加強護患溝通,改善服務理念,注意語言技術,尊重患者合理要求,耐心細致講解,給予患者優質護理服務。對于存在護理風險的患者要通告相關護理人員,適當增加護理人數,確保護理質量,有效減少護患糾紛。
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及職業道德水平,盡量避免由人為因素引發的護理風險。經常性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參加業務學習、技能培訓,掌握本專業最新的護理知識進展。加強對低年資護理人員的帶教工作,進行一對一傳、幫、帶模式。定期對課時護理人員進行技能和業務考核、督促工作。
[1]龍小艷,楊春霞.加強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8):634-635.
[2]祁海薷.神經外科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與防范措施[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1):294.
[3]雷曉霞,陳勁團.風險管理對提高神經外科護理安全的作用和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9):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