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君 (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 江蘇 南京 210009)
嵌入式服務是近幾年提出的一種新型圖書館信息服務理念和模式[1-3],其核心在于有機融入用戶的信息環境,充分發揮館員在信息獲取、加工、管理、分析方面的優勢,挖掘信息需求,積極主動為用戶的教學和科研提供必需的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的嵌入式信息服務主要面向教學和科研過程??v觀近年來的研究,業界對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的內涵[1-3]、開展模式[1-3]、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4-5]等方面已經進行了較多的探討,而對于如何開展面向科學研究的嵌入式信息服務的研究還停留在較淺的層次,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專業背景的限制,大多數的圖書館員難以真正嵌入科研團隊,因而缺乏平等、有效的溝通及對服務對象的了解,以致于對科學研究過程中館員的角色定位不清,對開展服務的內容和方式把握不準。
筆者作為具有其他專業學科背景的圖書館員,從分析科學研究不同階段的信息需求和科研人員的信息行為入手,對圖書館面向科學研究的嵌入式信息服務的定位、內容及方式進行研究,并嵌入具體的科研課題加以實踐和應用,以期為高校圖書館開展嵌入式信息服務提供借鑒和參考。
據美國科學基金會統計,研究人員花費在信息檢索和閱讀上的時間占到全部研究時間的51%,并貫穿于科學研究的全過程??茖W研究的過程一般可以分為3個階段:準備階段、研究階段和總結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信息需求(見下頁表1)。
科研人員可以通過兩種途徑滿足信息需求,一種是通過自身,另一種是借助于外力,如圖書館員。然而,和圖書館員面對幾乎同樣的信息資源,再加上對圖書館員的職業認可度較低,大多數的研究人員習慣于自己完成文獻信息的搜集與整理工作,這是圖書館推廣嵌入式信息服務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為應對挑戰,高校圖書館應主動出擊,從調研科研人員的信息行為入手,挖掘信息服務需求,本著需求驅動、用戶驅動的原則開展嵌入式信息服務。

表1 科學研究過程中不同階段的信息需求
教師及研究生是高校的科學研究主體,也是圖書館面向科學研究嵌入式信息服務的對象。筆者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42名科研人員(其中包括教師5人,博士研究生13人,碩士研究生24人)進行了包括文獻檢索途徑、獲取文獻類型及文獻管理、分析等方面信息能力的調研,以便于開展深層次的嵌入式信息服務。
科研人員的文獻需求主要是圍繞課題展開的,圍繞某個課題進行文獻檢索時,關鍵詞和分類號是兩種主要的檢索途徑。然而調查表明,95%的科研人員僅通過關鍵詞途徑進行文獻信息的檢索,很少采用文獻分類途徑,如圖書的中圖分類號、專利文獻的IPC分類號等。胡昌平[6]等在對科研人員的信息查詢行為的調查中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
圖書、期刊、專利、科技報告、學位論文、會議文獻、標準文獻是科研人員進行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調研發現,在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科研人員對各類文獻的關注程度是不一樣的,如圖1所示。

圖1 科研人員各類文獻關注度分析
統計數據表明,科研人員對期刊的關注度最高;對圖書、學位論文、專利的關注度次之;對會議論文、標準文獻及科技報告的關注度較少,尤其是對科技報告的關注度(只有兩名科研人員選擇科技報告,占被調查者的5%)。通過交談得知,造成上述關注度不同的原因主要是:(1)“重論文發表、輕專利申請”的思想使得科研人員對期刊論文格外關注;(2)受館藏資源的限制,對于一些特種文獻不知如何獲取,如標準文獻和科技報告等。
隨著科研的深入,檢索的文獻也會隨之增加,對文獻進行合理、科學的管理尤為重要。正如《第三次浪潮》作者約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所說:“沒有經過整理的信息不是我們的朋友,甚至是我們的敵人”[7]。調研發現,83%的被調查者習慣于以根據文獻內容分門別類建立目錄的方式管理檢索到的文獻;10%的被調查者只是在有需要的時候檢索文獻,檢索完就放在一邊;只有7%的被調查者使用專業的文獻管理軟件(如Endnote、NoteExpress等)管理文獻。通過交談得知,大部分科研人員知道有專業文獻管理軟件,但卻很少使用,主要是不愿意花時間琢磨這些軟件的使用方法。
在檢索的基礎上對文獻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挖掘是科研人員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并最終促使科研創新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和基礎。問卷中通過幾個問題(如“是否了解開展類似研究的人和課題組?”“是否清楚研究領域內的領軍人物?”等)對科研人員文獻分析的情況進行調研,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科研人員文獻分析情況分析
可以看出:80%以上的研究人員對于同行的情況、研究領域內的領軍人物和課題組及研究領域內的期刊源都有所了解,主要是借助于一些自帶分析功能的數據庫(如Web of Science、中國期刊網或是通過同行交流)。而對于領域內的高被引論文(專利)的關注程度(23.8%的被調查者)及論文(專利)被引用情況(16.7%的被調查者)的關注程度不高。
通過對服務對象的調研發現,科研人員在獲取和利用文獻的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1)檢索途徑單一;(2)對專利的關注不夠;(3)對檢索到的文獻疏于管理;(4)缺乏對于文獻中重要信息的挖掘。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科研人員獲取有價值信息的效率和質量,如何響應和解決這些問題直接關系到圖書館嵌入式信息服務的內容、方式和成效。
由于科研活動的探索性,對于文獻信息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并在檢索、閱讀和研究的的過程中不斷地清晰。這一過程中除需要掌握檢索知識以外,也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對于課題的深度理解。鑒于此,筆者將嵌入式信息服務過程中館員的角色定位于文獻信息搜集的指導者、文獻信息的組織與管理者及信息分析與評價的實施者。
從信息服務的專業性、實效性出發,筆者認為,應該采用“X+1”模式構建嵌入式信息服務團隊,選取其中具有所服務課題專業背景的館員作為團隊的負責人,“X”代表項目組中館員的數量,根據服務課題的難易程度確定,“1”代表1名科研人員。團隊負責人作為代表嵌入科研團隊,全程參與科研小組的學術研討,負責根據潛在的需求確定文獻服務內容,制定相應的完成方案,并組織成員共同完成。團隊中的科研人員主要負責解決信息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專業問題。實踐證明,基于“X+1”模式的服務團隊能有效地保障嵌入服務的實效和質量。
我國是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大潤滑油消費國,隨著潤滑油消費量的逐漸增大,廢潤滑油的回收和再生成為我國環保和節能的現實問題。膜分離技術是化學工程、材料科學、過程工程等多學科交叉滲透產生的一個新領域,適合于現代工業對節能和消除環境污染的需要,項目擬將陶瓷膜分離技術應用于廢潤滑油再生,并對其中涉及到的關鍵技術進行研究。
根據科研項目研究和科研人員信息行為的特點,信息服務團隊對嵌入式信息服務的內容和形式進行了如下的設計與實踐。
5.2.1 信息素養培訓
針對科研人員在檢索技能上的盲點和弱點,館員以指導者的身份嵌入文獻搜集過程,開展信息素養培訓,目的在于提高科研人員信息獲取的能力,保證信息搜集的全面準確。嵌入科研課題的信息素養培訓與課堂教學不同,培訓更加強調針對性、適用性及與培訓對象之間的互動性。針對“廢潤滑油再生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信息服務團隊制定的培訓提綱如表2所示。

表2 嵌入式信息素養培訓提綱
5.2.2 文獻建庫服務
文獻的管理涉及到分類、標引、建庫等一系列工作,耗時耗力,毫無疑問,館員承擔這一工作比科研人員更具優勢,館員可以擔負起文獻信息組織與管理者的角色,利用文獻管理軟件NoteExpress或Endnote等為科研人員提供文獻建庫服務。
在建庫的過程中要注意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對文獻進行分類組織。我們按照圖3所示的分類對“廢潤滑油再生關鍵技術研究”的相關資源進行了文獻信息的組織和管理。
5.2.3 專利地圖服務
“重論文發表、輕專利申請”的思想,使得科研人員常忽視專利文獻的檢索與利用。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統計,每年世界上發明創造的90%~95%都是以專利的形式出現,且有70%的發明成果只出現在專利文獻中,不再以其他形式(期刊、會議論文等)發表,可見,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對于專利文獻的全面檢索與分析利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圖3 “廢潤滑油再生關鍵技術研究”文獻數據庫
專利地圖(Patent Map)[8]通過對目標技術領域相關專利信息進行搜集、處理和分析,使復雜多樣的專利信息得到方便有效的理解。館員在協同科研人員進行領域內專利信息全面檢索的基礎上,綜合應用專利信息分析系統(Patent Information Analyzing System,簡稱PIAS)、Aureake、ThomsonDataAnalyzer等進行專利分析,撰寫了專利研究報告《廢潤滑油再生領域專利地圖及關鍵技術動向分析》,其中基于專利文獻之間引用關系對核心專利的挖掘獲得了科研人員的高度評價(見表3)。

表3 廢潤滑油再生領域核心專利挖掘
此外,在研討過程中發現了1篇美國DESALINATION SYSTEMS公司于1988年被授權的專利(專利號:US4780211)。該篇專利對本研究的開展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隨即館員通過專利信息分析軟件Aureake對該篇專利的后續引用情況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見圖4所示)。
從圖4所示專利的引用時間分布看,對該專利的引用集中在1999—2002年,其中不乏一些膜領域的領軍企業(如PALL公司和Du Pont公司等),并發現一系列專利均以以PTFE為主要材質的有機膜進行油水體系中水相的脫除。所有這些都對科研人員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調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實踐證明,基于“X+1”模式的嵌入式信息服務小組能夠保障嵌入式信息服務順利、有效地開展。定位于文獻信息搜集的指導者、文獻信息的組織與管理者及信息分析與評價實施者的嵌入式信息服務在幫助科研人員了解研究現狀、啟發科研思路、分析引導科技創新方向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信息保障和良好的促進作用。

圖4 最具參考價值專利(US4780211)發展動向分析
隨著學術研究環境、科研人員信息行為的變化,嵌入式信息服務已經成為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發展趨勢。結合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的服務實踐,筆者認為嵌入式信息服務的有效開展需要做好3方面的保障:一是密切關注學校重點學科和科研課題的動態,以便積極、主動地嵌入其中;二是加強對具有專業學科背景館員的培養,不斷提高文獻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挖掘和咨詢的能力,將其培養成“嵌入式館員”;三是建立一套靈活的機制,能夠根據用戶的特點和需求,適時有效地開展形式、內容各異的嵌入式服務。希望本文對于科研人員信息行為的調研和嵌入式信息服務的實踐,可為高校圖書館開展面向科學研究的嵌入式信息服務提供參考和借鑒。
[1]陳全松.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的實踐與思考:以廈門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2(4):83-87.
[2]王保成.嵌入式學科信息服務:Welch醫學圖書館范例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5):32-35.
[3]周曉杰,劉海昕,張春楊.我國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研究述評[J].圖書館學研究,2012(12):19-26.
[4]湯莉華,潘 衛.IC2創新服務模式下的嵌入課程式信息素養教育[J].圖書館雜志,2010(4):43-44.
[5]符 勤.嵌入專業課程的信息素養教學案例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4):89-92.
[6]胡昌平,賀 娜,張俊娜.網絡環境下高校科研人員信息查詢行為的調查與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2):223-225.
[7]擦亮計算機系統這把“槍”[EB/OL]. [2012-09-01]. http://news.xinhuanct.com/yzyd/mil/20120213/c_111515923.htm.
[8]肖滬衛, 顧震宇.專利地圖方法與應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