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8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體藝[2011]4號《教育部關于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19-22歲年齡組除坐位體前屈指標外,爆發力、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與2005年相比,城市女生、鄉村女生立定跳遠成績分別平均下降2.72、0.92厘米,仰臥起坐成績分別平均下降 3.02、2.48次 /分,米跑成績分別平均下降3.17、1.87秒。城市女生握力平均下降0.35千克,城市女生、鄉村女生50米跑成績平均下降0.10、0.05秒。而且網絡等各類媒體頻頻報導出在校或剛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猝死現象,大學生是早晨的陽光、是春天的花朵、是人生的美好韶華,是天之驕子、國家棟梁、未來的世界主人。大學生的這些現象所引發的,是我們對當代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深深憂慮。許多調查顯示女大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比例較低,每周鍛煉3次以上者僅13%左右。如何調動女大學生鍛煉積極性,增強她們體質,是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湖南理工學院本部2010級1634名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在2010級學生中實施“三自主”“三拓展”“四互動”的“三三四”體育教學模式改革,觀察實施“三三四”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對女大學生的身體機能及素質的影響,為探討體育教學改革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提供實驗依據。
湖南理工學院2010級全體女學生,共計1634人,占整個年級總人數的49.3%。2010級學生入學普修一學年基礎體育課后于2011年6月進行一次體質測試,基本情況見表1表2。

表1 實驗前學生一般生理指標一覽表

表2 實驗前學生身體機能素質一覽表
2.2.1“三三四”體育教學模式內涵
我校借鑒國內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成功經驗,結合洞庭湖區特色和本校實際情況,進行了“三三四”教學模式改革,具體內涵是:“三自主”即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三拓展”即拓展體育教育的空間,實現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拓展體育教育的時間,形成終身體育思想;拓展體育教育的內涵,發揮體育顯性和隱性教育功能。“四互動”即教師與學生互動,課內與課外互動,現場與網絡互動,校內與校外互動。
2.2.2實驗計劃及實施
(1)我們在大二學生中開設選項課,根據本校實際開設了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術(長拳,刀術,劍術)、體育舞蹈、太極劍、太極拳、田徑、網球、游泳、輪滑、跆拳道、瑜伽等項目。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時間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上課時間及上課教師。
(2)課外體育鍛煉主要是培養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興趣、愛好,幫助學生養成自主體育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包括早操、單項體育俱樂部及單項體育協會活動、院級體育活動、群體競賽等,(單項體育俱樂部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健美操、體育舞蹈、武術、太極、跆拳道、輪滑、瑜伽等內容)由體育教師組織輔導(此課由體育教師按課時計劃進行指導并嚴格考勤制度,每學期完成28學時計1學分(因病住院除外、但必須提供醫院住院手續)。
(3)我們建立了網絡互動平臺,使體育課堂、網絡課堂及課余體育鍛煉有機結合起來。
(4)與晉陽市體委相互協作,承接并參與市區多種體育活動。
2.2.3、測試指標
形態機能指標: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體重指數(M B I)、收縮壓、舒張壓、臺階指數、維爾維克指數。
素質指標:50 m、800 m、立定跳遠、握力、坐位體前屈。
2.2.4、測試儀器
采用北京華夏匯海公司生產的體質測定儀。
2.2.4、數據處理
采用SPSS12.0軟件包在電腦上對上述測試指標進行常規數據統計,采用t檢驗。
經一學年教學實驗,實驗前后身體形態指標統計結果見表3。學生身高、B M I變化不明顯,體重、維爾維克指數變化明顯,檢驗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表3)。

表3 實驗前后學生身體形態變化一覽表
*各組實驗前后自身比較為顯著水平P<0.05;**各組實驗前后自身比較為非常顯著水平P<0.01,下同。
經一學年教學實驗,實驗前后身體機能指標變化統計結果見表4。安靜心率、收縮壓、舒張壓、肺活量、臺階指數都有明顯變化,檢驗具有顯著性意義,尤其是收縮壓、肺活量、臺階指數變化更明顯,與實驗前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 1表4)。

表4 實驗前后學生身體機能指標的變化一覽表
經一學年教學實驗,實驗前后身體素質指標統計結果見表5。5 0 m、 m、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握力體重指數各項指示都明顯變化,具有顯著性差異, m變化更明顯,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 1表 5)。

表5 實驗前后學生身體機能指標的變化一覽表
人體的形態是人的生理解剖結構所展示出來的外觀表現,是由骨骼、肌肉、脂肪等組織構成,是人體某個階段形態結構及組織成分的定量描述。體重指數(M B I)是指身高與體重兩者的比例應在正常范圍,與體內脂肪總量密切相關,是評價人體形態發育水平和營養狀況及身體均稱度的重要指標。維爾維克指數是人體測量復合指標之一,它反映了人體長度、寬度、圍度、厚度和密度,并與心肺功能有密切的關系。
大學階段,學生年齡大約在19-22歲,由于女大學生發育較早,她們的生理特點決定身體中骨骼的生長基本結束,但體重會受后天因素的影響,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品大量進入飲食生活,正處于青春期女大學生,因體內激素的影響,對高脂肪、高糖食物特別偏愛,攝入的熱量增多,消耗的熱量又逐漸減少,如果不進行適當的身體鍛煉,勢必會造成體內的熱量過多,脂肪增加,體重增長。一年教學實驗后,身高、B M I有變化但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體重、維爾維克指數變化較明顯,檢驗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表3)。我們實施“三三四”教學模式改革,開設了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術(長拳,刀術,劍術)、體育舞蹈、太極劍、太極拳、田徑、網球、游泳、輪滑、跆拳道、瑜伽等項目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會投入更多精力更認真進行練習,許多學生還參加相應的俱樂部活動,一些項目如健美操、體育舞蹈、太極拳(劍)、網球、輪滑、跆拳道、瑜伽等倍受女大學生喜愛,經常參加這些項目鍛煉的女大學生,可以使肌肉、骨骼、關節勻稱和諧發展,在長時間的鍛煉中,能量消耗大對控制體重和減少脂肪具有顯著的效果。
肺活量它反映了肺的容積與肺的擴張能力,是評價人體呼吸系統機能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
臺階試驗指數是反映人體心血管系統機能狀況的重要指標,它是評價人體心血管系統的機能狀況。
一年教學實驗后,安靜心率、收縮壓、舒張壓、肺活量、臺階指數都有明顯變化,檢驗具有顯著性意義,尤其是收縮壓、肺活量、臺階指數變化更明顯,與實驗前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4)。我們的 “三自主”“三拓展”“四互動”的“三三四”體育課程改革,拓展了體育教育的時間空間和內涵,除體育課外,我們以體育俱樂部和體育社團為組織單元,采用體育獎勵學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各級體育活動、體育競賽、體育管理及體育社會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樹立了正確的健康觀念,增強了學生體育意識,平時參加鍛煉的時間增加,運動時間的延長,運動的密度、運動的量和強度也相應加大,對提高學生的有氧耐力和改善他們的心血管機能有著積極的作用,肺活量、臺階指數變化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運動中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縮和舒張,加強了全身血液循環,可使冠狀動脈反射性擴張,心肌毛細血管開放增多,氧的供應充分,心肌營養加強,收縮力提高,同時全身皮膚、肌肉、內臟中儲備的毛細血管網擴張,迷走神經的作用增強,交感神經的作用減弱,導致安靜心率降低,血壓明顯下降,尤其是飄逸灑脫,造型優美的體育舞蹈、行如流水般流暢的瑜伽、柔和舒展的太極等能更好的改善女生心血管系統功能,女生的收縮壓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在勞動、日常活動及體育運動時,在中樞神經的調節下,各器官系統所表現出的各種技能的能力,包括反映速度素質的50 m,反映柔韌素質的坐位體前屈,反映力量素質的立定跳遠、握力、仰臥起坐,反映耐力素質的1000m/800 m。
經一學年教學實驗,50m、800 m、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握力體重指數各項指示都明顯變化,具有顯著性差異,800m變化更明顯,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 1見表5)。
我們的“三三四”教學模式,是一種綜合的體育教育過程,通過建立的網絡互動平臺,使體育課堂、網絡課堂及課余體育鍛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多維互動的學習氛圍,大大激發了學生體育學習的欲望,培養了體育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同時拓展了體育教育的空間、時間和內涵,打破了課堂的約束和限制,充分利用了校外體育資源和社會鍛煉的大舞臺,給學生創造了個性化學習、探究、實踐的時空,通過各項動作技術的練習(有技能對抗性的,有速度性的,有耐力性的),克服了生理惰性,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和柔韌等身體素質,由于我們的早操(春冬兩季)主要采取長跑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速度耐力,800m變化明顯,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 1見表5)。
“三三四”體育教學模式能改善女大學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對體重、維爾維克指數、安靜心率、收縮壓、舒張壓、肺活量、臺階指數、5 0 m、 m、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握力體重指數有著性的積極影響,對女生收縮壓、肺活量、臺階指數、 m有非常顯著性的積極影響,能有效地改善女學生身體形態,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運動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S].教體藝[2011]4號,(2011).
[2]王鵬,王春霞.大眾健美操對女大學生身體形態機能的影響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6,(2).
[3]楊文學,邵艷.謝慧松.不同體育項目對非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質狀況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8).
[4]黃永良.“主副項制”校本體育選項課對大學生身體形態、機能、素質影響的比較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
[5]吳平.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指標3學年跟蹤研究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8).
[6]王智慧,彭春政.有氧運動對女大學生身體形態、成分及心肺功能影響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