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
(太原旅游職業學院 外語系,山西 太原030006)
高職旅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開展旅游服務的能力。主要通過學習飯店服務詞匯和表達以及旅游景點基本知識,使學生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熟悉旅游行業涉外服務標準,培養團隊精神和基本的管理能力,使學生成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行業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教學評價是旅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價體系對于實現教學目標至關重要。教學評價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長期以來,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重定量測試、輕定性評價,重考試結果、輕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只有少數學生能夠獲得鼓勵、體驗成功的快樂,大多數學生喪失了學好英語的信心和積極性。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方式追求的是試題的信度和效度,試題的客觀性和量化,強化了學生的認知目標,脫離了知識應用的具體情境,忽視了學生情感目標的達成,師生的主體性、需求和創造性由此被湮滅[1]。而以學習為目的、注重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可以充分彌補終結性評價的不足,使教師不斷獲取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過程或方法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及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程進行反思和調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為他們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形成性評價(formativeassessment)屬于過程評價法(processoriented approach)[2],它的主要創始人是美國的斯克里文(M.Scriven),他提出了語言教學評價的重點所在。他的主要貢獻在于:1.首次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區別開來;2.強調評價的重要性不僅在于評價教學大綱的目標和要求是否達到,而且在于評價目標本身是否有價值;3.主張“無目標評價”(即形成性評價)。他認為評價者不僅應該考慮評價大綱的預期目標,而且應該考慮到這樣一種可能性,即要認識和研究那些沒有預料到的結果的出現。形成性評價可以促使教學大綱的改進和革新,評價者可以根據課程實施中出現的種種沒有預料到的變量來修正目標,即評價者(也是課程實施者)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對教學活動會不斷地反思評估,并做出規模小,但數量多的決策,以此不斷地完善和改進現有的教學項目[3]。
形成性評價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
1.greater realism of tasks(i.e.more like those in the real world)
2.greater complexity of tasks(i.e.less structured problems that encourage originality and thinking skills,and may have multiple solutions)
3.greater time needed for assessment(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designing the tasks,the comprehensive nature of the tasks,and the increased time needed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4.greater use of judgment in scoring(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asks,originality of the responses,and in some cases the variety of possible solutions)[4]
形成性評價的實質是評價教師與學生在獲得學習信息并利用所獲信息來推進教學的活動。是在教育活動進行當中,即學生知識、技能與態度“形成”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進行監控與評價,為教師與學生提供信息反饋,并將評價中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調整教學以滿足學生需求及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揭示個體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狀態和策略應用,有助于學生減少焦慮、體驗成功,有助于教師及時做出補救和矯正,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參加本實驗的是太原旅游職業學院11級飯店管理專業兩個班的學生,各有43人和40人,分別為實驗班EC和對照班CC。實驗持續了兩個學期,從2011年10月到2012年6月,歷時33個教學周,每周4課時,共132學時。
研究過程分四步完成。第一步,實驗開始前統計高考成績,將之作為前測,結果表明兩班在英語水平上沒有明顯差異。第二步,通過問卷調查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統計做出積極性回答的學生比例。第三步,在實驗班實施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而對照班沿用終結性評價體系。最后,統計PET-3級考試成績,將之作為后測,并進行第二次問卷調查,檢驗實驗是否取得預期的結果。
1.問卷調查
筆者對兩個班級采用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興趣、學習自主性及合作學習情況等。
2.制定評價指標體系
筆者依據形成性評價理論,結合旅游英語教學實際情況,在實驗班制定以下形成性評價細化表(參見表1)。
表1:形成性評價細化表
(A=Excellent,B=good,C=average,D=below average)
3.課堂評價(classroom assessment)
該項是對學生課堂學習行為、態度、參與度的評價,通過教師的課堂記錄表來完成,主要內容包括學生聽課的認真程度、主動回答問題程度、職場情景劇表演及其它課堂活動的參與程度等。評價按照師生共同協商制訂的標準進行(參見表1)。教師通過課堂評價獲得教學效果的第一手資料,在及時調整教學的同時也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和指導;而學生通過課堂評價及時分析總結自己在課堂認知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省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自我評價(self-assessment)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那些通常能給自己確定目標并進行自我評價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比那些不能做出這樣安排的學生更富有成效。但讓學生自我評價,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對學習目標往往缺乏清晰的概念[5]。所以筆者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與學生協商制定自我評價表,讓學生評價自己是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及學習計劃、學習計劃實施情況及努力程度、學習效果如何等。寫好周記,學生需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教師推薦《英 語 世 界 》、English Saloon 等 雜 志 ,Twenty-first Century,English weekly及Bookworm(書蟲系列)等課外閱讀資料。自我評價注重對學習策略的評價,學生在不斷反思與總結中自我監控能力得到提高,從而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5.相互評價(peer-assessment)
旅游英語授課班級人數通常在四十人左右,大范圍的相互評價不易操作。筆者認為,以合作小組為單位讓學生相互評價簡單易行且具有現實意義。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通過與周圍環境交互而自主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過人際協作、討論等活動,在意義建構的過程中獲得的。如果這種合作學習配之以恰當的評價手段將進一步增進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5]。筆者將學生分為五到六人學習小組,每兩周輪換組長,組員在組長帶領下,進行小組互評。經典對話小組演示一般在本院小酒店進行,對話需兩人以上合作完成。在組內演示對話,降低學生的緊張焦慮情緒,即使平時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同學也愿意開口交流。在實踐場所進行相互評價,滿足學生真實環境的專業技能訓練需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并形成學生的崗位意識和職業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6.教師評價(teacher assessment)
教學經驗表明,教師的鼓勵和認可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所以在實施形成性評價過程中不可忽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6]。筆者在查看學生作業并給出恰當評語之外,采用階段性口試的教師評價方式,充分了解學生,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縱向發展,積極肯定學生在原有基礎之上的提高和進步,幫助學生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給出建設性的指導意見,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例如,在Front Office(前廳部)教學環節中,重點學習內容按照服務流程依次分為6個話題:Room Reservations,Concierge Service,Bell Service,Check in,Luggage Service,Check out。每個話題學習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在本院小酒店大堂進行口試,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模擬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學習,教師現場進行評價,有效地考核學生英語運用的真實水平,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發展技能。
口試評價標準依據準確性(語音語調及語法和詞匯的準確性)、熟練性(掌握崗位英語的熟練程度)、規范性(職業素養滲透程度及服務禮儀規范程度)來制定(參見表2)。
表2:口試評分說明
首先,本研究采用李克特(Likert)5分度法對學生高考成績進行統計,根據所帶學生實際情況,按照1分為“低”(40分以下),2 分為 “中等偏下”(40-59 分),3 分為 “中等”(60-79分),4 分為 “中等偏上”(80-99 分),5 分為 “高”(100 分以上),其t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T值為-1.550,P>0.05,因此CC與EC學生高考英語成績在統計學上沒有顯著差異。
表3:學生高考成績差異性分析
經過兩個學期實驗后,比較CC和EC學生PETS-3級成績,仍然采用李克特(Likert)5分度法對學生成績進行統計,其中 1 分為“低”(40 分以下),2 分為“中等偏下”(40-49 分),3分為“中等”(50-59 分),4 分為“中等偏上”(60-79 分),5 分為“高”(80分以上),其 t檢驗結果如表 4所示:T為-5.701,P<.001,可知EC的PETS-3級成績與CC在統計學上有差異,因此,實驗證明形成性評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P<0.001
表4:學生PETS-3級成績差異性分析
比較CC和EC學生PETS-3級口試成績,方法同前,其中 1分為 “低”(1分以下),2分為 “中等偏下”(2分),3分為“中等”(3 分),4 分為“中等偏上”(4 分),5 分為“高”(5 分),其 t檢驗結果如表 5所示:T為-3.201,P<.001,可知 EC PETS-3級口試成績與CC學生在統計學上有差異,因此,實驗證明形成性評價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的實踐技能。
表5:學生PETS-3級口試成績差異性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形式調查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興趣、學習自主性、合作學習四個方面的情況[7]。表6是兩次問卷調查中學生做出積極性回答的比例對比。
表6:第一次和第二次問卷調查情況對比
將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兩次調查中作積極性回答人數比例進行統計,第一次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在學習信心、興趣、自主性和合作方面對自己的綜合評價基本相同。形成性評價體系實施后,實驗班學生在信心、興趣、學習自主性、學習合作方面選擇A(Always)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班。
以上實驗結果說明,形成性評價在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1.增強了學生學習旅游英語的自信心、成就感。由于評價標準的改變,也因為每個學生短期內所訂學習目標不一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合適的“成就”點。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斷地感受著成功的喜悅,體會著進步的自豪,他們始終保持十足的成功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2.提高了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由于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習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發展為本位,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特征和能力水平,設計諸如pair work,group work,role play,interview,mini-speech,presentation,poster等多項活動,有助于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知識,積極參與口語實踐。
3.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反思學習習慣。形成性評價的最大好處是能不斷開發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現自己所學知識與技能的不足,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為今后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4.實現了不同層面學生的共同進步。由于形成性評價充分重視每個學生個體的學習特質,并不遺余力地創造機會,讓這些特質得以顯現,因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正由于形成性評價強調關注每個學生個體的學習過程和發展潛力,每個學生會不斷地得到指導和鼓勵,繼而在不同的層面上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5.幫助教師反思評估教學活動,完成教學目標。形成性評價為教師及時提供反饋信息,使教師更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改進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性評價有助于教師科學地構建旅游英語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更好地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材施教,完成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開展旅游服務能力的教學目標。
形成性評價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監控手段,不僅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果、反思教學,在學習的不同階段指導督促學生學習,而且能及時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狀態,激發學習信心和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高職旅游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的運用,對學生的自主發展和教學改革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筆者在實驗中也發現,因為班級學生層次差距較大,同樣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對不同學生產生的效果會不一樣;在實施形成性評價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自評或互評尺度的把握摻雜個人的情感與偏見,教師對待學生進步與否可能也會帶著個人偏見,因而會出現評估偏差現象。如何更科學地設計評價體系,如何更客觀地評價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及如何更好地通過多元化的形成性評價體系促進高職旅游英語教學改革,這一切問題都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1]施麗華,等.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的實踐研究[OL].http://www.chuan gyw.com.
[2]Scriven,M.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M].Chicago:Rand McNally and Co,1967.11.
[3]陳堅林.現代英語教學組織與管理[M].上海外語出版社,2005.305.
[4]Gronlund,N.E.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M].Boston:Allyn and Bacon,1998.136.
[5]Black,P.&William,D.Inside the black box: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J].Phi Delta Kappan,1998,80(2):139-148.
[6]董愛華.形成性評價在大學英語新教學模式中的實施[J].考試周刊,2010,(43):95-97.
[7]唐桂芬,李桂蘭.高職英語教學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EB/OL].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