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言 中共丹東市委黨校
北黃海經濟帶的開發建設為丹東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丹東應從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構建臨港工業、江海旅游、現代漁業和海洋新興產業四大海洋產業體系,打造東北地區國際物流中心,提升北黃海經濟帶開發軟環境四個方面加快發展海洋經濟。
現代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建設要以重大項目實施為抓手,要制定權威性總體規劃,為臨港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進行準確定位和總體布局。一是由市沿海辦負責組織力量對丹東建設臨港產業的水域條件、土地資源、能源供給、交通條件、輻射能力、淡水資源、環境容量進行綜合分析評價,按照港口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思路,編制《丹東市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發展規劃》。二是海洋產業作為丹東重點發展和超前布局的產業,既要努力避免與莊河發生低水平同質化無序競爭,又要避免在海洋高端產業或產業高端出現同質化無序競爭。建議由省沿海辦牽頭平衡協調丹東與莊河的產業發展問題,組織丹東與大連兩市政府,成立北黃海經濟帶聯席會議制度。三是規劃體現陸海統籌原則,依托丹東地處遼寧沿海經濟帶,結合丹東在港口以及產業發展方面的特色,確定適合丹東發展的臨港產業,并對丹東臨港產業發展做出整體規劃、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
按照“統籌規劃,適度超前”的原則,規劃好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快港口建設。要充分利用丹東港20萬噸礦石泊位獲批的有利時機,依托丹通高速公路和東北東部鐵路,快速開發東北腹地資源,重點建設糧食泊位4個、成品鋼材泊位10個、煤炭泊位8個、礦石泊位20萬噸級2個、30萬噸級1個、集裝箱泊位16個,并建設冷鏈物流大型冷庫和交易市場,汽車中轉、存儲、拆裝設施及油品物流設施。二是在丹東港提供免稅油供應和自來水管道,解決丹東港加油車不能進港,無法為船舶提供柴油、重油和提供淡水不及時的問題。三是加快臨港重化工產業園區建設。全力以赴協助營口港集團加快建設海洋紅港區,借以在大孤山經濟區建設臨港重化工產業區。積極推進港口和臨港工業園區環保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機制,實現污染物的集中處理和達標排放,以促進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抓好對內對外大開放大招商是北黃海經濟帶開發建設的關鍵。一是集中力量采取選擇性招商,即:招大不招小、招強不招弱。把概念引資、功能引資、選擇引資理念逐步滲透到丹東招商日常工作中去。把招商重點放在全球五百強上,放到高科技低污染項目上,放到大工業項目上。二是支持民營經濟積極參與海洋資源開發、涉海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和現代海洋產業集群,使其成為海洋開發建設的生力軍。三是組織力量分析研究與丹東精細化工、海洋新興產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力和海洋化工五大海洋產業發展相關的國內外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國際化戰略,關注其資金和項目轉移動向,瞄準重點對象目標,動員和使用各級政府、各種機構的力量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重點引進工作。
丹東既是遼寧沿海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興邊富民”試點地區,并且正在爭取國家開發開放試驗區以及享受西部開發政策,建議市沿海辦組織有關部門,深入研究各項有關政策。一是及時了解國家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時傾斜支持政策。全面落實現行促進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高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稅收政策,促進海洋新興產業發展。二是市金融辦要引導金融資源和社會資金投向海洋經濟發展領域。三是市海洋漁業局、市環保局和市行政審批中心等部門要積極向省爭取增加建設用圍填海年度計劃指標,優先用于發展海洋優勢產業和生態保護與建設,大力推進集中集約用海,探索開展用海項目憑海域使用權證書按程序辦理項目建設手續試點;推進建立海域使用并聯審核機制,項目用海的海域使用論證、環境影響評價等同時進行,提高審批效率。
海洋經濟的發展需要產業支撐,丹東海洋經濟的發展應重點構建臨港工業、濱海旅游、現代海洋漁業和海洋新興產業四大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按照“以港興業,以業促港”的良性互動發展思路,實施大港口帶動大工業的發展戰略,全面突出港口、園區與城市的相互融合,形成港口、臨港工業、臨港產業園區、港口物流一體化的“港口-園區-集群-基地”開發構架。一是立足現有基礎,對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儀器儀表、農產品加工、電子信息、城市礦產、紡織服裝和石油化工、鋼鐵等新材料產業方面的技術繼續創新和提升,加快產業化步伐,為未來國內外競爭打好基礎;以臨港產業園區和大孤山經濟區為載體,依托港口建設,發展臨港大工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臨港重化工業集群,打造北黃海地區重要的重化工產業基地。二是融入和順應國家發展戰略,要緊密結合國家海洋經濟產業發展規劃,引導企業瞄準國家海洋經濟發展重點,跟蹤和把握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加強技術創新,對產品進行結構性調整和技術提升,向海洋經濟發展新興產業的需要靠攏。
旅游產業是丹東的品牌和名片,伴隨著黃金坪的開發,做好旅游產業對于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以丹東為核心樞紐,向北沿鴨綠江至寬甸縣,向南沿鴨綠江入海口,沿黃海北岸至大孤山、大鹿島及鳳城的環形旅游通道,突出邊境、海島、山水、生態、民俗風情等特色旅游;以大鹿島、獐島、鴨綠江口濕地等旅游資源為依托,加快建設海岸線交通碼頭、漁港碼頭、旅游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旅游資源深度開發。二是開辟精品旅游線路。以“一橋兩島”建設為契機,開辟由丹東市區沿鴨綠江至入海口乘船或陸地乘車一日游,主要規劃景點包括鴨綠江大橋和斷橋、新鴨綠江公路大橋、丹東新區、黃金坪經濟區、江海分界線、濕地觀鳥及丹東港風光;開辟黃金坪和威化島的跨國邊境離島一日游,除旅游觀光外游客可購買免稅的國際商品,打造鴨綠江區域最獨特的旅游品牌。三是推進旅游與文化融合。以“兩橋”的獨特景觀為重點,充分挖掘斷橋及新鴨綠江大橋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深度開發大孤山廟宇、大鹿島中日“甲午海戰”古戰場和丹麥教堂遺址等多處自然及人文景觀的文化內涵;將朝鮮風情與滿族風俗有機結合,投資打造集文化、旅游、度假、養生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級度假區和東北著名旅游目的地。
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的方針,在調整海域功能區劃,搞好海島及海洋環境保護的前提下,一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強化養殖基地建設、海洋牧場建設,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加快提升漁船裝備及捕撈技術水平,逐步實現從近海向遠洋擴張,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加快境外遠洋漁業發展。二是采取“政府主導、多方融資”的模式加快漁港建設,維修改造現存有利用價值的八座漁港(其中兩座為海島漁港),將大東溝內的數十個人工碼頭整合成大中型漁港,加快海洋紅中心漁港和前陽國家一級漁港的建設步伐。
一是充分利用丹東裝備制造的產業基礎,加強科技創新,提高海洋裝備的設計、制造及自主研發能力。開發風電設備、海洋環保設備等高附加值的海洋裝備產品。二是加強海洋生物育種技術研究,推廣應用育苗雜交、細胞工程、基因工程技術,發展海洋生物健康養殖。三是加快研發海洋生物創新醫藥、新型海洋生物制品以及新型海洋生物材料,推進海洋生物醫藥研發成果產業化。四是深度利用海水資源,加大海洋動植物體內化工原料和化工產品中間體提取技術研究,推動海洋化工產品深加工。五是加快建立“以政府為引導、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
隨著東北東部鐵路和丹通高速公路的開通,丹東迎來了物流發展的最好時期,基于丹東所處的地緣特點和基礎設施條件,我們把要建設的物流中心定位為國際性,主要著眼點放在把物流產業定位為支柱產業。一是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大骨干物流園區,即新建鴨綠江大橋國際口岸物流園區、大東港臨港物流園區、海洋紅港臨港物流園區、鴨綠江鐵路大橋國際物流園區。二是布局國際商貿區、港口物流區、臨港工業區、國際商貿旅游服務區、進出口加工產業區、生態農業區六個物流功能區。三是在物流網絡中央平臺、物流標準化建設、物流人才培育引進等方面多下氣力。四是拓展延伸腹地。五是引入大型加工及物流企業。
清潔的海域是丹東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之一,在未來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應樹立“保護也是發展,控制就是速度”的理念。一是制定《丹東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嚴格實行一票否決制,對所有海岸工程、填海造地項目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審批。合理規劃近岸海域養殖業,堅決清除不合理的海域養殖。二是做好海洋生態建設,維護水域生態平衡。嚴格執行休漁制度,加大人工增殖放流規模,設立“休漁放生節”活動,發動廣大群眾關心海洋生態建設。切實加強海岸帶管理,嚴格保護好現有的國家級鴨綠江口濕地,積極爭取鴨綠江濕地海洋生態修復項目,實施海洋生態修復工程。
加大高層次海內外海洋人才的吸引力度。對高端人才、研發人才和專門人才,推行不遷戶口,不轉關系、不變身份的“柔性引進”;制定人才“本土化”的優惠政策,采取市縣兩級建造“專家公寓”,以租賃形式解決“柔性”人才的臨時住房問題;積極與省內外高等院所建立人才供求關系,搭建海洋經濟人才互動服務平臺。
一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既可由省政府及部門審批,也可由市、縣(市)政府及部門審批的事項,爭取下放給市、縣(市)政府相關部門。二是法律、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由那級政府審批的行政審批事項,但是有利于北黃海區域開發建設的建議下放給市、縣(市)負責審批,然后上報省級相關部門備案。三是與大連基本協調原則,為了促進北黃海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建議參照大連市的行政審批權限下放權限或調整管理方式。
一是重新核算現存土地投資強度指數,對違規使用土地的項目,依法糾正調整。二是超過年限未建設或者與核定建設規模差距較大的項目,可以依據相關法律政策收回土地使用權。三是清理目前現有開發區內項目,對與產業政策相悖、與產業區功能形成沖突或存在負面影響的項目,應該進行調整甚至取締。
[1]孫斌,徐質斌.《海洋經濟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2]劉曙光,于謹凱.《海洋產業經濟前沿問題探索》[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左南丁.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狀況研究[J].浙江統計,2009(9)
[4]白翎,朱軍課.遼寧海洋經濟蓄勢待發[J].遼寧經濟,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