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紅 青海省第八地質礦產勘查院
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會計信息又是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真實反映,而會計核算又是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的基礎。但是很多企業會計工作做的不規范不標準,在會計核算中存在著基礎性工作比較薄弱、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嚴重影響到了企業的發展,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越發的趨向于國際化的路線,生產社會的協作程度越來越快,勞動分工和協作以細密復雜而著稱,再生產各環節、國民經濟各部門高度社會化不可遏制,基于此,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管理,就以“及時、準確、完整”的特點,利用各種反映和控制社會生產數據和資料對國民經濟運行狀況作出科學預測,為有效指導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夯實基礎。
目前,科學的迅猛發展以及經濟的外向化發展的趨勢,讓所有企業面臨的風險以及其收益成為共同存在的現狀,在此條件下,強化會計監督的基礎——會計核算管理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通過優質的會計核算管理,能夠起到有效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確保企業資金正常運轉的作用,從而為確保市場經濟有序運行、最大化實現經濟效益提供了條件。
國民經濟信息化、科技化促進了企業由實物資本管理重心逐步向無形資產轉移,構建了市場、科技、人力資源三位一體的全方位成本管理模式,會計核算管理就此為背景,以市場變化對企業成本管理的影響和新要求為基礎,使成本管理在利用市場與適應市場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還不夠完善,內控能力不強,在企業的財務管理過程中有物無賬、有賬無物的現象時有發生,而擅自更改會計信息、減少固定資產不沖賬、新增同定資產不記賬的情況也屢次出現。同時,由于一些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常常人為控制會計信息,沒有根據真實的企業經營數據來處理會計核算業務,核算的結果沒有真實有效地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使得會計核算工作形同虛設。
企業經濟活動所涉及的數據信息是會計工作的基礎,要做好會計的核算工作首先要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隨著經濟活動的日益復雜,企業的會計工作難度也逐漸加大,企業在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收集、記錄、分析和報告等過程中要更加認真仔細。對于會計信息的采集工作,應該安排一些熟知企業的業務工作及財務流程的財務人員負責,做好對會計信息的精細化管理,確保核算信息的真實性,避免會計信息片面和失真的情況。
企業會計核算過程中虛假問題,主要說的是編制虛假預算以及發票虛開。編制虛假預算主要說的是,會計工作者人為的調整工作進度以及實際工作量,也有的企業人員為了自身益而進行虛假預算,這就會大大浪費企業的資產和資源。虛開發票主要指的是企業為了實現生產經營目標,而對銷售成績等方面進行人為的虛擬。此外,還經常出現企業內部會計工作者為了謀取個人利益而虛開發票,以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財務工作在企業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財務人員是財務工作的主要執行者,他們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財務工作的質量和管理職能的發揮。一個合格的財務人員首先應該是經過正規系統教育并取得會計從業資格、會計電算化合格證、會計職稱證并具備一定的職業道德的。有的企業財務人員知識結構偏窄,電算化操作技能差,根本無法很好勝任工作;有的企業則直接由辦公室文員兼帶財務工作,有的企業則聘用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也沒有相應證書的無證人員。這樣一來,在其位卻不能很好工作,連簡單的算賬、報賬也是經常出錯,給國家和企業造成嚴重的損失,還容易造成企業內部控制乏力,財務核算混亂,加大違法亂紀行為發生。
(1)建立完善的會計管理法律法規,加強外部監督管理制度建設
加強法制建設,可以經政府及財稅部門制定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來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企業會計核算工作中的會計行為,借助外部監管力量將企業的財政、稅務有關的經濟活動結合起來進行監督檢查,有力地促進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化;加強整治力度,對于會計工作中的一些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以及企業經營活動中的一些違法違規現象,進行相應的懲處;同時,外部監管的過程中,通過發現會計活動中的不規范操作對企業的會計行為進行調整,并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增進促進企業會計人員之間的相互交流,進一步地推進企業會計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
(2)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加強和改善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工作
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包括財務處理程序制度、會計人員管理制度、會計管理體系以及內部牽制制度等。規范會計工作相關的各個環節的工作,把企業內部會計工作納入制度化管理的軌道,避免會計工作的人為干預,做到從制度上確保會計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針對目前許多企業對會計核算工作認識不足的情況,我們必須加強學習,提高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只有做好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才能使得企業適應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企業的管理人員必須要對企業的資金進行合理分配,要盡量減少對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干涉,企業會計核算工作人員工作時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這樣企業會計核算工作才能順利進行,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從而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我國對企業財務會計核算制定了一系列準則,如客觀性準則、一貫性準則、明晰性準則等,以促使企業會計核算工作規范化。為此,企業會計核算要嚴格按照《會計法》操作,遵守會計核算準則,積極推進會計核算工作向規范化、標準化、系統化方向發展。為了朝著這一方面積極前進,要根據《會計法》內容在企業內部建立實施細則,規范會計人員的工作行為,以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時效性,進而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
一些會計核算問題的形成與會計人員之間職責不清,相互推卸責任有著不可推卸的密切關系,正是他們的這種行為才直接導致了企業會計核算工作質量的下降,一些不規范、不法行為的發生。為此,企業要建立明確的崗位制度、責任制度,做到崗位分明、職責明確。具體就是,建立一套包括企業經營者、財務部門負責人、會計人員在內的責任體系和制度,讓其貫穿于企業會計核算的整個過程,加強相關責任人之間相互監督、相互促進作用,降低財務問題的發生率。
建立嚴格的財務崗位考核制度,提高會計人員進入企業的“門檻”;建立系統的崗位培訓制度,定期組織會計人員學習會計知識,了解最先進、最實用的現代會計核算理論和管理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會計人員應在嚴格遵守會計制度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前提下仔細認真的處理各種會計事務,同時學會熟練地使用會計電算化軟件,掌握各種新興的會計處理和納稅申報的方式。
綜上所述,只有企業不斷地發現會計工作中的問題,找于解決方案,并采取強有力的執行措施,才能確保會計工作緊跟社會時代的潮流不斷地發展和完善,才能保證會計工作更好地服務于企業,促進企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1]王慶萍.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實施規范化管理的策略[J].中國外資(上半月).2012(4).
[2]李丹.加強企業會計核算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J].管理觀察.2010(16).
[3]王振江.淺談規范企業會計核算制度措施[J].經濟生活文摘(下半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