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楓
世界上存在各種發展不相當的國家,民族,部落。在經濟政治的籠罩下,各個民族正在用自己獨有的文化,使自己能在這個世界民族之林更加茁壯成長。企業文化也不例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當代企業發展的靈魂,加強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優化管理的必然發展趨勢。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要想在世界經濟的激烈競爭中長盛不衰,必須放棄傳統的封閉式的企業文化模式,而建立一種積極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著與時俱進,眾志成城的企業精神和對自己,對企業,對社會負責的企業理念,大大的推動了國內企業的發展。作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潛在的生產力,優良的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和生產效益。它不僅是一種精神文化,更是一種制度文化,它無形的約束了企業員工和企業整體的發展理念,進一步的確保了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長遠過程中,存在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過于盲目的追求企業文化的存在形式而不是企業文化所帶來的真正的經濟和宣傳等效益。企業文化的表現方式有很多,比如企業對內和對外舉辦的文化活動,以及代表不同企業的獨有的企業形象等。可是在這些方面做好就真的代表企業文化建設的成功嗎?當然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就像企業的血液一樣,貫通于企業生存的各個組成部分。在企業的剛開始建立和逐漸發展中,必須不斷地向全體員工注入積極的特色的企業發展觀念。企業的實際操作者,也就是員工,把抽象的企業文化轉化為企業的知名度和經濟效益,并與企業文化活動和企業形象等相結合,這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而脫離企業的不切合實際的企業文化,不僅不能為企業服務,甚至還會造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企業文化應該與企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成并達到了以文化為手段,以管理為目的的最佳發展模式。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方式的無形卻強有力的約束,而不是讓企業內部員工每天誦讀的大家禮文。良好的企業文化與否是靠實際的業績和企業知名度來體現的,所以把文化和實際作風脫離,便徹底的誤解了企業文化的含義。例如,現在很多企業的管理制度中都滲透了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生產優質產品等發展模式,但是在實際的進展過程中,卻不斷的出現了質量不合格,服務不到位等與該企業的企業文化相違背的問題。這時,企業文化便像斷了線的風箏,與企業發展天各一方了。文化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為它的大眾性和社會性,企業文化的實踐主體是企業內部員工。只有在廣大員工的接受和認同下,成為自己工作的精神引導和辦事理念,用自己的行動來闡述該企業文化的實質,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不是書本上死記硬背的知識,而是貫通整個企業健康而持續發展的無形的線。企業文化不僅僅局限于企業家文化,還有企業內員工的先進創新的思想。在現在很多的企業中,員工只是在公司會議上簡單的聽到領導所強調的企業文化內容,而自己并沒有加以思考,導致很多企業的企業文化是極為相似的。若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理念都不能僅僅代表自己,那在一個企業里,何談技術創新,體制創新,思想創新?企業文化都具有一個標準化的形式,但是由于企業的發展歷程不同,內部構成不同,企業文化所引導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企業文化就像是企業的名片,代表了企業的形象。比如可口可樂公司,所保持的企業文化就是“品牌,是一種情感”,他們在這個企業文化的帶領下,在飲品界久盛不衰。幾十年后的今天,發展前途仍是一片光明;還有韓國的三星電子產品,一直本著“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企業文化和生產觀念,使三星電子產品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市場都是銷量領先。獨特而新穎的企業文化一定會造就出一個與眾不同的企業管理模式和經營模式,而這種模式又會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所以,企業文化創新是勢在必得的。
人才并不僅僅是埋頭苦干的人,而是利用正當手段能大規模的提高企業效益的人。要想擁有一個能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不可缺少的,便是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所以企業要盡可能的在條件允許的基礎上給員工進行專業知識和積極工作理念的培訓,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給他們一個自己的能力和覺悟能夠得以提高的機會和空間。制造更多的競爭和發展的機會,使員工積極的參與企業發展的模式中,并以自己最大的優勢為企業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這樣以來,企業便以一種更加長遠而有效的方式,即對高素質人才的投資,實現了企業文化的進一步優化。
知識和文化都是在交流中傳播開來的,而企業中也必須形成一種“交流式”的企業文化。即各個部門和部門內部人員的交流。同級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員工意見的積極反饋,上下級之間的交流更是打破了傳統的命令與執行的工作方式。員工在每天的大工作量中,筋疲力盡時,得到領導者的肯定和鼓勵,會使其充滿干勁,信心十足。從而使企業的發展模式進入一個優化循環。這樣便可以把企業文化化作員工之間的一種默契,更是一種堅不可摧的凝聚力。領導與員工一條心,眾志成城,保證企業發展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要脫離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不斷的優化創新,企業也便在優良企業文化的帶領下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創新作為企業生存和日益發展的靈魂,是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允許創新的過程中,失誤是不可避免的,企業領導者一定要少譴責,多鼓勵。在中高層領導者中,一定要有意識的引進,并加強管理創新意識,建立機制鼓勵創新,使自己的企業成為學習型企業,積極走出去,引進來。在員工創新理念的實際性操作中,若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有形的作用,領導者要給予創新者應當的薪金補貼和獎金鼓勵。并及時召開員工會議,將這種積極的工作理念加以宣傳,比適當的鼓勵其他員工。不斷地向企業文化中注入新鮮的血液,使企業又快又穩的持續發展。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精神文化,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向心力。而作為一種制度文化,約束著企業行為和員工工作理念,決定著員工的所作所為,所言所行,所思所想,關系到企業的興衰榮辱。企業文化能對整個企業和企業所有成員的價值觀及行為取向起著至關重要引導作用。并且對企業員工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具有無形的約束和規范作用。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占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然而,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卻跟不上國有企業發展的步伐,停留在消極封閉的企業文化階段。優秀的企業文化并不是與企業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從事企業管理與發展的人員在一條長遠而艱難的經濟之路上慢慢摸索出來的。這就要求我國的國有企業更加的重視國有企業文化的發展與建設,努力成為一個學習型企業,不斷的進行古今中外文化的比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結合本企業的內部結構和經營特點,塑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的企業文化。使我國的國有企業在世界經濟競爭中永遠長盛不衰,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1]李賢文.讓企業文化成為發展的新引擎—農業發展銀行江西省分行的實踐與思考[J].金融與經濟,2012,(2):95-96.
[2]朱海燕.企業文化助力企業長遠發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3):72-73.
[3]蔣霆鍇.企業文化對企業激勵效應的分析[J].中國商貿,2010,(2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