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帥 沈陽市沈河區一經街第二小學
財會統計信息是宏觀調控、微觀經營以及債權人和投資者,社會公共了解企業發展情況、經營情況和作出經濟決策的主要依據,財會統計信息的質量是財會工作的生命,財務部務必確保財會統計信息的質量,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真實、可靠的統計信息。
導致財會統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是會計方法本身存在一些問題,使財會進行核算時出現數據偏差或是失真現象,財會人員的素質問題與會計統計信息的質量有密切關系。會計核算方法眾多,本著“一切從企業利益出發”的工作理念,財會人員在核算時,使用技術手段為企業從核算中博取效益,財會統計信息因此失真[1]。此外,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影響著財會統計信息的真實度,尤其是近幾年來,受到金融風暴的沖擊,很多企業面臨財務危機,企業負責人為了利益指使財會人員做假賬,一些財會人員素質不高,迫于工作壓力對領導唯命是從,導致統計信息失真,另外一些財會人員對財稅制度以及統計法規理解不透徹,操作不熟練,也會致使信息失真。
財會統計根據會計提供的信息進行,我國會計準則明確規定會計核算要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經營狀況。但現如今,大多數企業為了避稅、吸引投資商、爭取國家優惠政策,設置2 ~3本賬簿,提供給稅務局、借款人以及投資商的數據報表各不相同,虛假的數據使報表使用者無法準確掌握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且財會統計信息根據失真的數據源也無法保證信息的質量。另一方面,數據的采集上也至關重要,數據采集一般情況下由會計人員完成,企業負責人為了利益,難免會干涉會計的工作,會計人員按照領導的旨意,以利益為出發點,對統計信息用途不同運用不同的口徑上報數據,造成了“以權定數,數為我用”的不良現象。
現如今我國仍存在政府參與經濟活動的現象,政府急于看到企業蒸蒸日上的景象,向企業下達經濟指標,當指標難以實現時,企業為了滿足政府的需要,為了完成政府下達的指標,常常選擇造假的方式,提供虛假數據,財會統計機構地位不高,會計人員出于工作壓力,不得不按照領導意思辦事,導致對統計資料瞞報或是虛報,統計信息由此失真。雖然我國《統計法》(1996年修正)規定,發現制造虛假統計信息的人員,統計部門要嚴格處罰,但對罰款金額卻沒有做明確的規定,使執法者在執行時有機可趁,對違法的會計人員做從輕處罰、不批評,甚至包庇,《統計法》不受重視,企業虛報數據的會計人員沒有得到相應懲罰,使不正之風一直延續下去,惡化了統計領域的誠信環境。
財會統計信息失真受到各個方面因素所致,要保真統計信息的真實度必須規范會計工作,加強統計制度的改革以及會計人員的素質和業務能力,從而達到根據實際發生經濟業務為依據,完成統計工作的目的。
對會計工作進行規范化,主要是對會計工作秩序做整頓,財務核算必須符合相關標準,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偏差,或是不真實,單位要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條文的規定實行工作,建賬、算賬、報賬等都要真實、準確、完整,不得為了利益弄虛作假。當出現企業單位為了經濟效益,應當建賬卻不建賬的現象時,應嚴懲,追究相應的責任,或是出現建賬不符合《兩法》、《兩則》規定的現象時,也必須及時追究單位負責人的責任[2]。財會、統計工作的外部環境影響著統計信息的質量,根據實際情況,對該外部做適當的改善,有利于統計工作的進行,具體方法如下:首先可通過法律法規,規定財會統計工作的工作范疇,避免外部的干涉與控制,處理好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銀行之間的關系;其次設置專門的機構部門,當遇到會計人員因遵循規章制度工作受到打擊報復時,嚴格處理此事,使會計人員在日后的工作中勇于堅守職業道德,不做虛假賬簿,不謊報賬務數據,為從事會計工作人員打造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整頓會計工作秩序,改善財會工作外部環境,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質量得到保證,而且保護了會計人員的切身權益,只有這樣,會計人員在工作中才不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制造假賬,保證統計信息的真實性。
根據我國最新《統計法》修訂,指出杜絕上級領導干涉統計工作,對統計信息造成虛假的人員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確保統計調查的科學性和獨立性,統計工作人員更要依法履行義務,在社會監督之下完成統計工作。各企業單位要自行加大執法力度,對單位領導人指使會計人員篡改會計數據的行為,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不管職位的大小,只要涉及到統計違法行為都要按照法律嚴格處置,若不嚴懲,會促使不良之風繼續惡化,后果不堪設想,損害社會和國家的利益。為了使會計工作的順利進行,為統計提供真實的數據源,需實施會計監督機制,會計統計信息的監督實行內外監督并行較好,內部監督主要是加強審計、統計部門的監督作用,以及政府的監督檢查。至于外部的監督除了依靠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督之外,還要依靠廣大人們進行監督,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水平,對勇于披露虛假財會信息的人們給予獎勵,發現造假、謊報統計信息情況,及時依法處置,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信息數據庫。
目前很多企業不按照法制法規的要求辦事,辦事時考慮私人問題,不秉公執法,導致會計工作受到限制,要大力推廣社會監督機制和加強法制建設,使會計工作不受阻礙,為人們帶來真實可靠的經濟信息。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統計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統計人員的素質和業務能力對財會信息的真實性起著決定性作用,統計人員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和知識,還要熟悉掌握金融學、財政學以及審計學等相關知識。對統計人員的素質培養和業務能力培養工作勢在必行,加強培訓工作可從這四個方面開展:(1)要建立人才選撥、培訓、考評機制,使有能力的人才脫穎而出,達到充分利用人才資源目的;(2)對新手和老手建立培訓制度,新手從培訓中獲取技能,老手可從培訓中更新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3)為了保證培訓的質量,需要建立培訓資格審查制度.
對統計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工作,提高業務能力的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培養統計人員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是企業長期發展的需要。
統計信息失真會導致企業的微觀和宏觀決策的失誤,影響利益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擾亂經濟秩序,危害國家和社會安定,要解決統計信息失真問題,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力爭在不遠的將來給人們帶來真實準確的統計信息。
[1]張金龍.統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3(6):51-54.
[2]章七根.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與治理[J].上海會計,2011,27(2):11-12.
[3]陳斌.會計信息失真探討[J].財會研究,2010,12(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