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輝 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
低碳經濟的概念首先在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構建低碳經濟》中提出,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會議之后,引發了政治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探討,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對外貿易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走低碳化的發展道路。
由于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聯系緊密,世界各國對此廣泛關注,都在尋求與他國的合作機會,以達成低碳領域的共贏。近幾年,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先后與英國、德國相關部門合作,推動建立“碳標簽”制度試點、開展低碳產品認證合作項目或合作備忘錄,這些嘗試都將成為我國產品在低碳的背景下順利走出國門的有益基礎。
短期來看,低碳經濟使我國出口企業面臨很大的發展壓力,但是反過來,這將使我國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節約能源、保護環境,而且,由于加工貿易仍然占據我國外貿的主體地位,我國企業具有后發優勢,一方面可以吸收國外先進的技術,一方面也可以加強技術的改造升級。因此從長期來看,這將有利于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
伴隨低碳經濟的潮流,新的貿易產品“碳交易”開始出現。我國的能源使用結構和廉價勞動力成本以及開放的政策使我國“碳交易”市場潛力巨大。倘若碳排放權和低碳技術交易市場真正形成,發達國家的許多企業都將愿意用資金和技術來換取我國的碳排放權。從我國清潔發展機制(CDM)注冊項目總數來說,我國“碳交易”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這必然帶動我國碳金融的創新和外貿的發展。
在我國外貿快速發展、“中國制造”遍及全球、為國際市場提供物美價廉的消費品的同時,我國能源和環境的壓力則越來越大,承受著高能耗和高污染。高能耗一方面使我國出口產品的成本提高,競爭力降低,另一方面使我國對國際能源的需求增加、對外依存性提高,比較優勢弱化。而且,高能耗也伴隨著高污染。我國外貿長期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導致我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生態環境加劇惡化。
貿易占據我國對外貿易的主體地位,雖然貿易額逐年增加,但是貿易結構不合理,與低碳經濟的要求更是相差甚遠,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強度大的商品出口多,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強度小的商品出口少;產業鏈低端商品出口多,產業鏈高端商品出口少;傳統產業出口多,高新產業出口少;貨物貿易出口多,服務貿易出口少。
從平均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強度指標來看,我國貿易的大多數出口商品相應指標高于進口商品。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出口商品多為勞動和資源密集型初級加工產品和低端的工業制成品,并且主要集中在紡織、輕工、煤炭、冶金、建材等傳統產業,相對于資本和知識密集型產品以及高技術產業來說,這些產業的產品具有“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特點,由此引起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商品環境效率低下。
伴隨著低碳經濟的提出,“碳足跡”、“碳標簽”、“碳關稅”等專有名詞開始出現,成為新一輪貿易競爭中的綠色貿易壁壘。發達國家和地區更是以“低碳”為名行新貿易保護之實。而我國的資源條件決定了我國出口企業具有較高的“碳足跡”,短期內又不可能實現低碳產品和技術的引進和采用。另外,“碳足跡”的認定和“碳標簽”的加注也需要時間和成本,這是我國以勞動力為競爭優勢的廠商難以承受的。“碳關稅”雖然尚未開始征收,但倘若真正實行,我國一半以上的出口產品將無法保持現有的低成本優勢。
據海關統計,2012年,湖北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19.5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8%。進出口總值、出口值、進口值雖然有所下降,但絕對值均僅次于上年,居歷史第2位,可以說基本完成了對外貿易的發展任務,但是結構調整任重而道遠。
在支撐湖北省外貿產業發展的能源結構中,煤炭仍占據主要地位。而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單位能源燃煤釋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氣的近兩倍,湖北省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必然會產生較高的碳排放強度。根據《湖北省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設想,能源消費結構中,2015年煤炭消費總量要比2010年下降4%,這對湖北省產業發展提出了挑戰。
湖北省外貿產業發展存在著不平衡的問題,重化工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服務業發展不足。而且外貿發展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并未從根本上改變,單位GDP能耗偏高。當前湖北省仍處于工業化中期,隨著工業化程度的加深和城鎮化建設速度的加速,資源消費強度將不斷加大,土地、能源、勞動力、原材料等要素資源對外貿發展的制約將進一步凸現。“十二五”期間,國際上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日益成為潮流,國內推動節能減排、調整能源結構、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力度不斷加大,推動國內產業和出口產業綠色化,對湖北省外貿進出口提出了更高要求。
湖北省外貿出口的國際競爭力不強,高科技、高附加值、具有品牌優勢的出口產品少,出口質量和效益不高。出口產品多為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例如,紡織品及其制品、服裝、家具、鞋類、塑料制品、鋼材、化工產品等,具有“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特點,在出口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環境逆差。
在國內外低碳經濟發展要求下,湖北省對外貿易要想持續發展,必須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保障之下,積極開發和使用清潔能源,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改善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改變高碳經濟的發展方式,構筑綠色貿易體系,才能在國內外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首先,要完善環境管理的相關政策,為湖北省外貿的低碳化發展指明方向。一是將在國家宏觀政策的指引下,將低碳經濟納入湖北省經濟發展規劃;二是與相關職能部門合作,加快研究制定低碳經濟的統計和考核指標;三是完善鼓勵低碳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其次,要強化財政政策的作用,引導和鼓勵企業研發和引進新技術。通過政府投資、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擔保等手段,鼓勵出口生產企業進行低碳技術改造、開發低碳產品及投資低碳產業;對低碳技術的研發轉讓、引進和使用予以稅收鼓勵;對購置環境保護型設備的投資實行稅額抵免;鼓勵資源性、節能降耗、關鍵零部件等產品進口,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
最后,要積極推動“碳交易”平臺建設,參與國際環境合作。通過“碳交易”,既能夠使企業通過碳排放權買賣獲利,又有利于新技術的引進,推動粗放型發展方式的轉變。因此,應推動建立我省低碳技術研發和交易平臺,加強對低碳經濟有重大帶動作用的低碳技術及產品的開發、示范和推廣應用,嘗試建立省級碳交易平臺,完善省內碳減排權項目的管理和資源存儲,有序參與國際碳交易,探索推進碳金融創新。
針對湖北省外貿發展面臨的能源環境約束,可以因地制宜,積極開發新能源和替代品。“十一五”期間,湖北省能源結構逐步優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快速發展,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8%,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還有一大批新能源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十二五”期間,政府將繼續堅持能源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進天然氣快速發展,改造提升傳統能源產業,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能源投資主體多元化,構建有序開發、公平競爭的現代湖北能源體系。
首先,要引導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淘汰部分落后產能,避免鎖定在碳密集的生產基礎設施投資中,引導產業從勞動和資本密集型向技術和信息型轉變;積極發展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生態環保型產業,推動形成具有低碳經濟特征的新興外貿產業。
其次,大力發展國際服務貿易。一方面,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與產品貿易聯系緊密,服務業的現代化將帶動制造業產品質量的提高,進而促進產品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在低碳經濟的趨勢下,服務貿易是未來外貿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增長點,發展服務貿易可以增強外貿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
首先,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針對發達國家正在形成以能效、環保、綠色、低碳為核心的消費偏好,加快開發綠色產品、節能環保產品和設備,重點支持具有自有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的外貿企業的發展以及信息電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產品的出口。
其次,加快出口產品的技術升級,著力在價值鏈兩端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湖北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才優勢,出口企業可以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在低碳發展中的作用,通過科技研發、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積極促進產品由產業鏈低端向高端的轉變,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
[1]賈海基.“低碳化”開拓我國外貿出口發展新內涵[J].國際貿易論壇,2010,(冬季號):55-59
[2]張雪梅,王雙,韓光.基于低碳經濟的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商業時代,2011,(14):44-45
[3]浙江省發改委研究室.低碳經濟的興起對浙江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建議[EB/OL].http://www.zjdpc.gov.cn/art/2012/9/14/art_233_263488.html,2012-09-14
[4]湖北省政府.湖北省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EB/OL].http://www.10yan.com/2013/0217/27617.shtml,201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