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斌
(江門中醫藥學校,廣東 江門 529000)
義工是指在不計物質報酬的情況下,基于道義、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責任,為改進社會而提供服務、貢獻個人時間及精力和個人技術特長的人和人群。主要服務對象為一些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如孤寡老人、殘疾人、社會救助對象等。2008年開始,我校全面開展義工活動,學生自愿報名,于“義工網”注冊,由學校統一安排學生到義工點進行義工活動,并記錄小時數。護士職業素養是護士在護理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主要表現為護士遵循護理工作內在要求,在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具有的專業知識、技能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作風和行為習慣。不同崗位的護理工作,要求護士具備的職業素養就有區別,如病房護士、急診室護士、手術室護士的職業素養就有明顯區別。但不同崗位的護士職業素養又有共性,即各種護理崗位的護士均應具備的素養,大致可分為以下6方面的素養:職業道德、職業形象、職業安全、職業能力、職業體能、職業審美。護理技能和護理專業知識類的素養是護士職業素養的載體,而技能、知識以外的素養特別是職業道德類素養,是護士職業素養的核心和靈魂。護士職業素養是后天獲得的一種素質,是可以通過教育獲得的。
為了研究義工活動的小時數對護士職業素養的影響,以便更好地開展護理教育,本校于2010年10月開始下列研究。
在我校護理專業2010級10個全為女生的班級當中隨機抽取兩個班共136人作為研究對象,由學生自愿報名參加學校安排的義工活動,兩個班學生的年齡為14~16歲,平均年齡是14.7歲,均為初中應屆畢業生。
兩個班共136名學生均自愿報名參加學校安排的義工服務活動,活動形式有:在醫院老年科進行老年患者的陪護,到社區進行測量血壓、健康指導,到殘聯、敬老院、福利院、啟智學校照顧老人、兒童,打掃衛生等。一共有8個義工點,根據學生報名的次數,8個義工點每位學生均要輪流去,因此,義工服務的內容對于每位學生都是一樣的。義工服務持續了4個學期,共有5位學生退學。統計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義工活動的小時數,把參加義工300小時以上的學生作為實驗組,300小時以下的學生作為對照組,將兩組學生均分配在江門市10所醫院進行實習,實習兩個月,實習結束后,向實驗組與對照組均發出調查表500份,實驗組收回調查表499份,對照組收回調查表498份,將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
把義工活動時間在300小時以上的84位學生作為實驗組,其中,活動時間在699~500小時的有11人,活動時間在499~300小時的有73人;把義工活動時間在299小時以下的47位學生作為對照組。其中,活動時間299~100小時的有34人,活動時間在99小時及以下的有13人。將兩組學生均安排在江門市10所實習醫院進行實習,實習兩個月后,用自制調查量表對其進行調查。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職業道德、職業形象、職業美感、職業審美方面的調查結果(%)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職業能力方面的調查結果(%)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職業安全方面的調查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遵守醫院規章制度、準確書寫病歷方面,P>0.05,無統計學差異,其他方面的結果均有統計學差異??赡軐W生在遵守醫院規章制度方面,教師在上課和實習前反復強調,因此,學生在實習時多數能按要求執行。而在義工活動中沒有涉及鍛煉學生書寫醫療病歷能力的方面,因此,在這方面沒有提高。
在學生服務細心周到、熱情接待患者、耐心傾聽、語言文明、工作主動方面,實驗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學生轉科理論成績、轉科操作成績、發現問題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方面,實驗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在執行護理操作制度、具有安全護理的意識方面,實驗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義工活動提高了學生的道德修養。護士之“心”的培養遠遠難于專業知識的教授,卻比知識的教授重要得多。如何培養出不僅具有專業技術知識,而且具有善良、慈愛之心的護理人員,也是我國護理學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義工活動不是單向的施予,學生在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同時,自己也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得到了快樂[1]。學生從中學到了助人的精神,擔負起了一個公民的社會責任。
(2)義工活動讓學生有學以致用的機會。義工活動次數多的學生轉科理論考試與操作考試的成績均比義工活動少的學生好,通過義工活動,學生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提高了其對社會工作的感性認識,特別在現階段,學生見習的機會少,義工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動手的機會。雖然,學生做的只是一些簡單的護理工作,比如給老人、小孩穿衣服、喂飯、擦身、剪指甲,但是學生在這些簡單的護理工作中卻學會了對弱者進行人文關懷,提高了其溝通能力和動手能力,鞏固了其專業思想,促進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其學習成績得以提高。
(3)學生在義工活動中領會了安全護理的重要性。教師帶領學生做義工的時候,反復地強調安全護理的重要性,不管是任何護理,在剛開始做的時候,都要教師在場指導,不能出任何差錯,特別是老人院的老人,福利院、啟智學校的小孩,他們不懂事,活動場所大,特別容易出意外。安全護理意識的形成,對學生實習時候的作用很大,學生會仔細檢查、核對,遇到不懂的問題會及時報告帶教教師,這對學生以后的實習和工作很有幫助。
(4)義工活動提高了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學生在做義工的時候,尤其需要學會與患者溝通,有些義工的工作,就是陪老人、小孩聊天,有些內向的學生,一開始很害怕做這樣的義工,但是經過教師、外向學生的幫助,這些學生也能做得很好,而且很有成功感。這種鍛煉的機會在醫院實習時是很難有的,因為醫院的醫療護理工作非常忙碌,很少有機會能讓學生好好地學習溝通。擁有良好溝通能力的學生,在實習的時候可以很好地與帶教教師、患者溝通,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減少醫療糾紛。據調查,80%的護理糾紛是由于溝通不良或者溝通障礙導致[2]。
護士職業素養是護士能通過培養教育所獲得的風格、態度。要培養護士的良好醫德、素養,就要使學生一入護校就反復受到這方面的教育。把一名普通的中學畢業生培養成合格的護士,是要經過精心培育的。通過開展義工活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使學生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提高了自身的醫德修養,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接觸社會、與人溝通的機會,使他們領會了安全護理的重要性,這些方面的提高,無疑對學生以后從事護理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學校應該規范義工隊伍的管理,鼓勵學生多參加義工活動,有助于培養其良好的護士職業素養。
[1]袁繼紅.試析大學生義工活動的作用[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3(3):21-23.
[2]林英,林靜.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對護士素養提升的研究[J].現代醫院管理,2011(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