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波
摘 要:細節(jié)決定成敗,一個師德高尚、靈活施教、言傳身教、以生會友的教師才是學生心目中可信賴的教師。因此,教師要修煉自己的內功,用內外美的良好形象去影響學生。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育細節(jié)不容忽視。
關鍵詞:教育細節(jié);教師素養(yǎng);因材施教
教師必須把育人看成重要事情,因為一個學生的思想、人格上的缺陷可能耽誤他一輩子。教學生做人,要研究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規(guī)律,注意研究方法,方法對頭則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先從“辭職”風波談起。有一次,我讓學生回答問題,我說:“我們班哪位同學學習成績最好?由他來回答。”同學們爭論起來,并推舉一名同學。這時,我看見擔任學習委員的那位同學的課桌上豎起了一塊硬紙條板,上書兩字“辭職”。她為什么要寫此二字?她是小題大做,還是我的做法刺傷了她的自尊心。這件事使我認識到:我的不經(jīng)意的做法的確挫傷了一位學生的自尊心。
在我們的日常教育活動中,這樣的失誤不少,可我們卻很少注意到。應該感謝這位同學的勇敢,是她的“辭職”引發(fā)了我對教育細節(jié)的思考。
一、教育細節(jié)應引起教師注意
“細節(jié)”之謂細節(jié),是因為它太小了,不至于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教育細節(jié)上的失誤對孩子所產生的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大家看,某某的耳朵有多臟啊。”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這位同學羞愧得無地自容。此后,每次上課,他都覺得老師和同學們正在注視他的耳朵,精力總是集中不起來,學習成績逐漸下降。老師早已忘記了批評他的耳朵不干凈的事,更沒有想到這樣一句在成人看來并無多少惡意的話,無意之中給了這位同學一個不小的傷害。
一個藐視的眼神可能讓一個孩子自信心的天平從此失去平衡,而一個鼓勵的眼神卻能在他的心里燃起希望的火花。即使是教師并不經(jīng)意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可能對學生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孩子的眼睛更加精明,更加敏捷,對于人心理上各種微小變化都很敏感,再沒有任何成的眼神人像孩子的眼神那樣能捕捉一切最細微的事物。
教育活動中的細枝末節(jié)為人所忽視是事實,它給學生造成或大或小、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也是事實,它理應引起教師的注意。
二、教育細節(jié)體現(xiàn)了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首先應該是一門特殊的公關藝術。教師面對的是向往未來、上進心強、缺乏知識和經(jīng)驗、不善于辨別是非善惡、自控能力較弱、可塑性很強的個體或群體。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是尊者,是長者;對于教師來說,學生是一棵棵等待“雨露”、等待“陽光”的幼苗。要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就要處理好師生關系,而處理好師生關系的主導者是教師,教師必須有較好的教育公關藝術。這種公關藝術較多地體現(xiàn)在教育細節(jié)上,教育細節(jié)處理得好,既能使師生關系處于良好狀態(tài),又能顯示教師較高的個人修養(yǎng),提高自身修養(yǎng)。平等、民主的師生觀念,無私奉獻的師德修養(yǎng)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前提。如果有的教師還是把“尊師”放在第一位,“愛生”放在地二位,認為老師愛生要以學生尊師為前提,那他永遠也不會成為受到學生尊師的教師。
教育是實實在在的工作,是一種需要教育者用愛心細細雕琢的藝術。
三、完善教育細節(jié),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魏書生說“育人要先知人”。與蘇霍姆林斯基所感一模一樣,他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也說:“如果你不善于認識人,了解人,如果面對幾十名兒童感到一模一樣,單調乏味,如果要費很大力氣才能記住他們的面貌和名字;如果兒童的每一雙眼睛對你而言不意味著某種深具個性的東西;如果從花園深處某個地方傳來兒童的響亮的聲音,而你不知道誰在喊叫,喊叫什么,那你最好也不要選擇教師職業(yè)。”教師準確地辨別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是我國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我們日常接觸的是具體的學生,這些學生年齡相近,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jīng)歷相仿,但他們又各具個性,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有別于他人的完整世界。如果我們在教育活動中不能很準確地加以辨析,就不能很有效地實施教育。例如,同樣是學生,有的外向,有的孤僻,有的多愁善感,有的勇于冒險,如果教師不能準確地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又怎么能在他們身上用同樣的一句話都能起到積極的效果呢?我們班有這樣一位男同學,受到批評,他的學習就上升,得到表揚,他的學習成績就下降。我于是經(jīng)常批評他,他的學習成績便穩(wěn)步提高。像這樣的教育方式用在一位性格內向、自尊心很強的女同學身上就不適宜。表揚好于批評,但不能隨意表揚。要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還要盡可能充分地了解學生。
注意教育細節(jié),既要考慮教師主體因素,更要注意學生客觀因素。有一位學生在作業(yè)里夾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只有一句話:“請老師別在女生面前批評我,好嗎?”由此可見,注意教育細節(jié)是師生關系和諧的基本要求。有一位老師批評錯了一位同學,便選了適當?shù)臋C會讓這位同學回答問題,并借機表揚了他,為他挽回了自尊。還有一位教師上課提問時說:“我們班還有哪位同學我沒有提問過,我們請他回答。”一個男生高興地舉起手回答問題。這位教師的做法引起了全班同學的一陣掌聲。
注意細節(jié)教育,決不是我們患得患失,刻意求之。只要我們清醒地認識自己所從事工作的特殊意義,我們就能做得更好。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木蘭縣新民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