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昌倫
摘 要:“后進生”是學生中的弱者。只有對他們精心呵護,以良好的學校、家庭、社會環境,才能揚起學生自信的風帆。對他們只能用“愛”去融化、去溫暖,及時恰當地贊揚、鼓勵,維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才是轉化他們的“金鑰匙”。
關鍵詞:轉變觀念;加強管理;幫扶式服務;切磋引導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大量的農民進城務工,農村留守兒童逐年增多。由于兒童在智商、家庭環境、自身心理、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著差異,而學校又是以同一張試卷為尺碼衡量學生,以分數論優劣。落伍的學生就在所難免,這部分學生就被視為“后進生”。現在,薄弱的農村學校對“后進生”轉化的難度也日益凸顯。
那么,農村學校如何轉化“后進生”,使其縮小跟其他正常同學在學習上的差距,做到能自覺遵守紀律,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呢?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愛是教育的前提。”
我認為,學校、家庭、社會都要獻出一片真正的愛心,才能激發“后進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在成長的路上揚起自信的風帆。
學校是學生學習知識、陶冶情操的主陣地。學校黨政工、團或少先隊就應轉變觀念,把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落到實處。
一、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消除“高分就是人才”或“恨鐵不成鋼”的觀念
樹立轉化一個“后進生”與培養一個優秀生同等重要的觀念,做到對“后進生”多關心、細心呵護,不歧視、不厭棄。真正落實義務教育法,確保每個學生圓滿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
二、加強管理,采取多種教學形式服務“后進生”
1.學校要建立“后進生”鞏固機制
由于多年受以分數給學校、教師排名次和以學生分數評價教師的影響,教師對“后進生”的歧視、排斥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消除,學校就要有制度對厭棄“后進生”的教師加以約束,確保“后進生”不被拋向社會。
2.“管理+激勵”式服務轉化“后進生”
魏書生《和“后進生”組成互助組》一文介紹的方法,很有實用性。該法既體現了對“后進生”的統一管理,又體現了對“后進生”的關愛。他們學校每個學期都把倒數第一、第二、第三名學生由政教處找一位老師或領導,師生組成互助組。互助教師或學校領導不僅要有互助報告和措施,還要定期和學生談話,向“后進生”發放獎品形成制度。我們經過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的確,“后進生”得到了溫暖,就很容易開發出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樹立改正錯誤的決心,增強自尊心、自信心。
3.“幫扶式”服務轉化“后進生”
由于“后進生”沾染了一些不良惡習,各科教師就要密切配合,耐心引導,循序漸進,幫助他們改掉惡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之初,性本善。”只要多舉實例,漸次提高,幫助他們樹立起遠大的理想,扶上路,“后進生”的學習熱情就會油然而生。
4.“切磋引導”式服務,為“后進生”創造良好的家庭、社會環境
有的學生成績差,不是因為智商低,多數與家庭有直接關系。如,有的家長長期在孩子面前酗酒、通宵打牌、言談消極,使孩子身心不能健康發展。特別是父母離異的家庭,對孩子身心的摧殘更大。另外,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是“隔代撫養”,長輩大多是對學生金錢、物資上的滿足,又過于溺愛,學生的好習慣難以形成而落伍為“后進生”。對此,學校就要采取定期組織召開家長會或組織教師做家庭訪問。教師和家長就要共同查找“后進生”的“病因”何在。根據“病因”采取不同的方式給予個性化服務。如果是家長方面的原因,就要與家長切磋教子之法,相互交換意見,引導家長作好孩子的表率,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不要將喜怒哀樂在孩子身上發泄。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切忌批評指責,要用具體措施幫助他度過難關,要真誠地贊揚孩子的優點和進步,學會賞識的孩子。遇到智商相對較低的學生,要引導家長對孩子期望不要過高,動不動就與別人攀比或嘮叨,這樣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破罐子破摔。同時,還可以選取不同類型的家長在大會上作交流發言,介紹教育孩子的好經驗。引導家庭、社會為“后進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此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實行寄宿制。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因大多監護人無力輔導、上下學存在安全隱患等諸多問題。
要相信,在學校里、在家庭里,孩子始終沐浴在溫暖的陽光里,滋潤在甘甜的雨露中。即使是蒼白的幼苗也會茁壯成長,綻放出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肖良俊.揚起學生自信的風帆.金壇市教育學會優秀論文,2006.
(作者單位 重慶市大足區金山鎮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