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莉,殷殿臣
摘 要: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的模式被眾人普遍關注。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校曾組織教師去山東昌樂觀摩優質課,學習之后在教學中教師采用支架式教學、結合導學案,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探究;教師支架式輔佐,教學效果顯著。特總結以下內容,共同行業學習指教。
關鍵詞:本質;構成;應用
導學案是在新時代下社會與學校教育矛盾的解決方案。我們現在的各種媒體上經常有報道這樣的新聞,某城市出現用工難問題,而很多大學生又難就業,很多工廠商家寧可高價請技術工人,也不要名牌大學的大學生。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出問題了!在學校里同學間沒有交流、沒有獲得肯定的機會;沒有合作,沒有鍛煉表達的機會;沒有思考,沒有激烈辯論的機會;沒有創新,沒有你追我趕的機會。
我們應該為社會輸送社會需要的人,那么,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呢?
需要能獨立完成任務的人,能合作共贏的人,能很好溝通的人,能積極奮進的人,能直面挫折的人,能鉆研創新的人。
這些都是傳統教育所不能達到的目標,我們的高效課堂正是能還學生交流,合作思考和創新的真正培養人才的課堂。那么,導學案究竟是什么呢?
一、導學案的本質
導學案是高效課堂發揮其作用的直接工具。是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智慧的集中體現,把教師從“教授”近似而重復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把教師從知識販賣者的角色轉變成智慧的啟發者和習慣的培養者的角色中去。將學生從被動地聽到主動地學,發揮其主動性。能使學生從等著“喂”到主動找“食”,從而體驗到發現知識和探索知識的趣味。在學生正因為繁重的課后作業而一籌莫展時,導學案可以使學生學在前,思考在前,而老師則以解決重難點的問題,著手在提升學生思考深度、看問題角度、交流的能力上,使學生能適應現在這種知識爆炸式增長的時代。
導學案是真正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種方案,學生因為不再有老師簡單灌輸而陷入逆反,而是從展示中得到鍛煉,從表揚中得到自信,老師也可以聆聽學生的語言,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去糾正,培養自主式創新型人才。
二、導學案構成及運用
“導學案”通常由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展示提升、達標檢測、學反思小結等幾個環節構成。導學案運用之前要最好兩項基本工作:首先,給學生介紹導學案的構成,提出要求,規范學生的行為,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其次,做好思想準備,踐行和落實新課程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制定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本校學生特點制定三維目標。根據章節翻查課標中相關要求并搜集資料進行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明確教學重難點,便于有針對性的重點突破。
2.學生自主學習部分
也就是預習案,在上課之前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獨立閱讀教材查閱參考資料從教材中提煉要點,對本節課有個初步的認識,看不懂或者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做好標記,以備課上重點探究。
3.探究學習部分
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課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究學習。這是學案的重點部分,探究的過程靈活多樣,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通常會采用支架式教學
(1)搭腳手架——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鄰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概念框架中
的某個節點)。
(3)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內容包括:確定與給定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并將各種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順序排列。探索開始時要先由教師啟發引導(例如,演示或介紹理解類似概念的過程),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導、幫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漸減少——愈來愈多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最后要爭取做到無需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繼續攀升。4.協作學習——學生異質分組,進行小組協商、討論。第一組的給第二組的講,然后第二組的同學再給第一組的同學評價后再說自己的
觀點。
4.展示
展示要有點評。組長或學科長安排任務或發言順序。教師做好點評指導與糾正。展示必須是學生深入探究的問題,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則,即問題性、互動性、創生性。也就是說展示內容應是組內或全班帶有共性的問題、易錯的問題,即問題性;引導學生重點展示自己獨特的思考、發現的一些規律等,即創生性。相信學生,給學生創設自主互助學習的機會。通過對導學案的使用創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增強人人參與的意識,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參與中挖掘、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
5.達標測評
要求老師必須在課前有準備,對本課時的內容高度總結。講三點:重點、難點、易錯點。三講:預習導學后講,合作探究后講、達標測評后講。分層教學:分為基礎題、能力題、拓展題,課堂教學中要注重使用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地發揮,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6.反思小結
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感悟,是寶貴的學習資源。學生填寫“學習反思”,當作復習時注意的問題。導學案上應該有留白處,讓師生在導學案的使用中寫下生成的知識點。
導學案的編寫要圍繞單元教學要求和課后練習,每課設置適宜的學習目標。整個導學案必須以學習目標為中心,緊扣學習目標的落實來設置學習問題和學習過程。目標定什么,就學什么,練什么,測什么。所有的導學環節和課堂檢測及課后作業都必須和學習目標相對應,為目標的達成服務。
三、導學案使用的注意事項和補充
導學案的組成部分應根據學科特點靈活把握,切忌教條。編寫導學案必須一學時一案,內容不能剪貼化、簡單化和習題化;不能以教案定導學案,著眼點是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
在我們大力倡導下、在我們逐漸認識及應用導學案的過程
中,一定會對導學案有更進一步的思考與深化,我們在這里所談論的只是教學案初探中的極少部分,如有不同的見解可以聯系并進一步對教學案補充與完善。希望在我們的導學案應用中可以為國家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為祖國的復興大業貢獻出我們的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馮新東.導學案在高效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小學教育,2012.
(作者單位 遼寧省大連市103中學 大連教育學
院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