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平
摘 要:現在的學生普遍害怕寫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見了貓”,被迫寫出的作文雜亂無序,過于空洞。孩子們怕寫,老師怕教。如何走出這一困境呢?這是小學語文教師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小學;作文;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滿懷興趣地學習,鉆研,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彌補不足。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培養他們對寫作的良好情感。
如:在進行完各項運動比賽后,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只要內容與運動有關便可。有的學生說出自己比賽時的心情,有的說出自己是怎樣拼搏的,有的學生分析了勝負的原因,還有的學生說出了比賽的緊張氣氛。他們無拘無束,各抒己見。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重點,給學生理清思路,為他們完成《比賽》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學生順利完成這篇作文就輕而易舉了。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對小學生來說,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地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有一天遇到一場難逢的大霧,整個校園白茫茫的一片,十幾米以外的東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領著學生利用各種感官去進行觀察、體會。讓學生先站在室內觀察,然后走進霧中體會。上課了,同學們仍興奮得手舞足蹈,爭先恐后地敘述他們所看到的、所感到的。
三、鼓勵學生廣泛地閱讀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匯量。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多讀,可組織一些讀書班會和主題沙龍,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或以講故事、開展辯論會等形式來鍛煉口才,激發閱讀興趣。
通過閱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詞匯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也沒有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無米下鍋”,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學生不再怕寫作文了。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不斷探索新的、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只有這樣,作文教學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單位 山西省臨汾縣底聯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