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振茹 吳鵬超
【摘要】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定性的角度,結合交通運輸與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分別從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兩個角度,說明了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交通運輸;經濟發展;國民經濟;區域經濟;關系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00023-01
交通運輸是專門從事旅客和貨物運輸活動的生產部門,它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相互影響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交通運輸能適應經濟的需要時,交通運輸在自身進步的同時對經濟發展起著推動作用;當交通運輸滯后于經濟的發展時,就會對經濟的發展起拖滯作用;當經濟飛速發展而產生量大質高的運輸需求時,經濟發展就會反作用于交通運輸,迫使交通運輸的急劇變革和發展,帶動交通運輸全面融入經濟發展之中,成為經濟運輸化的過程。正確認識交通運輸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促進二者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從定性的角度,結合交通運輸與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分別從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兩個角度,說明了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一、交通運輸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交通運輸是在一定范圍內的人與物的空間位移,它利用運輸基礎設施和運輸工具,將社會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各個環節有機的聯系起來。運輸是一項范圍非常廣泛的經濟活動,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中發生的人與物體在空間位置上的移動幾乎無處不在。由此可見,交通運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交通運輸能夠促進不同地區之間的人員和物質的流動,有利于人類自身發展的完善和成熟。其次,交通運輸能夠帶動技術進步,在人類不斷地實現克服自然阻礙的過程中,新技術、新能源和新材料也不斷地產生和發展,這些新技術能夠更好地幫助人類擴大、提高和完善在空間位移方面的能力,實現運輸的革命性發展。最后,運輸還是國防和戰爭的重要因素。在當今世界,掌握先進的運輸技術,具有較高的運輸能力,在國防對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交通運輸及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交通運輸業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199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60794億元,2000年為99215億元,2005年為184937億元,到2010年增加為401202億元。與此同時,交通運輸業在線路總長度、各種運輸方式的營運里程、客運量、貨運量、客運周轉量、貨運周轉量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表1 運輸線路年末里程(單位:萬公里)
數據來源:《中國交通年鑒》
表2全社會貨運周轉量(單位:億噸公里)
數據來源:《中國交通年鑒》
以上數據充分顯示了我國運輸業的快速發展。由于各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交通運輸業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總體而言,經濟發達、地勢良好的地區交通運輸發展狀況較好,而在經濟落后、地勢偏遠地區交通較不發達,不能很好地滿足經濟發展對交通運輸不斷增長的需求。
三、交通運輸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非常復雜。交通運輸既是經濟發展的原因,也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二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本文從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兩個方面來說明交通運輸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一)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和貨物的空間位移,各國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所提供的使人與物在空間上運動起來的能力在數量上和質量上有巨大的差別。這不僅僅決定于相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本身在數量和質量上所提供的物質和技術手段,也決定于相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本身在數量和質量上所提出的運輸需求。運輸業的發展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用規模更大、更便宜、更方便、質量更高的運輸方式,去滿足這種不斷變化的需求。運輸網的規模越大,越縱橫交錯,經濟上就越發達,技術上就越先進。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水平和在經濟社會中的競爭能力。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經濟發展的基本需要和先決條件。在我國,農業、工業、商業和運輸是國家經濟的四個重要部門,經濟的迅速和均衡增長要求這四個部門同時得到發展,而沒有完好的運輸體系,農業、工業及商業的發展是根本不能想象的。運輸保證了工農業生產不間斷進行,促進流通、保證人民對物資的基本需求,并促進擴大再生產及生產力合理布局。運輸是社會生產的必要條件,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高,商品經濟越發達,生產對流通的依賴性就越大,運輸在生產中的作用就越重要。所以,運輸把國民經濟各部門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實現了國家各地區之間的可靠、穩固的經濟聯系。
(二)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區域經濟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經濟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區域發展實體。交通運輸是影響區域經濟活動的重要因素和條件,其反映了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與空間位移之間的關系,是經濟社會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實現區域之間各種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交通運輸能夠直接參與區域經濟生產過程,為其提供運輸產品和服務。交通運輸為區域各個環節和部門的經濟發展提供多層次的運輸服務,貫穿了區域經濟活動的所有內容、以及其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全過程。交通運輸能夠提供的運輸服務的規模與質量,通過交通運輸組織、運營效率,影響著區域經濟活動的規模和速度。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能夠將好的資源和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經濟效益,推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區域經濟對交通運輸業具有反作用,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了交通運輸的發展水平,區域內的人員和貨物的流動需要區域內的運輸系統提供支撐,區域的經濟越發達,它對區域內、區域之間的產品、要素、勞動力等資本的流動需求越大,越能帶動運輸的發展,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的資源優化配置,
參考文獻:
[1]劉建強,何景華.交通運輸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2,2(1):82-86.
[2]胡優、藍萬煉、徐友梅.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關系研究[J].山西科技,2006年第6期.
[3]徐慶斌,榮朝和,馬運等.運輸經濟學導論[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年7月.
作者簡介:付振茹,(1989年——),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吳鵬超,(1991——),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