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 曾理
【摘要】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的立身之本,大學生誠信不僅僅關乎到學生個人的成長、成才,更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本文通過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及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大學生誠信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問題;對策建議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0152-01
人無信不立,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社會穩定的發展的基礎,大學生承載著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傳承者和發揚者,因此大學生誠信具有更加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社會和高校都在提倡誠信,但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時有發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
(一)大學生誠信的意識淡薄
雖然學校一直不斷的宣傳教育,但是由于受到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網絡上腐朽文化的沖擊,部分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淡薄。例如每次考試前老師都會對學生再三提醒,考試切不可作弊,而且還舉辦了一些例如誠信考試簽名等活動,考試之前,監考老師也會宣讀考場紀律,即便在這種情況之下,仍然有學生在考試中作弊,說明他們的誠信意識是非常淡薄的。
(二)大學生學習中誠信的缺失
目前曠課、遲到、早退等現象比較普遍的存在于大學生中。學生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用盡各種手段。老師點名,找同學幫忙答到,為了逃課,哄騙老師家里有事或者自己身體不舒服,抄襲作業,考試作弊,代考,買答案等情況時有發生,畢業論文很多學生也是東抄抄、西抄抄,有人甚至請槍手代寫論文。
(三)就業過程中的誠信缺失
隨著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很多大學生為了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用盡各種手段,簡歷造假,虛構實習經歷,虛構學生干部任職經歷、成績單造假、獲獎證書造假等等,嚴重擾亂了就業市場秩序,不利于用人單位選拔人才,對學校的聲譽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這種不良風氣在學生中蔓延開來,對學校的學風、校風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四)生活中的誠信缺失
目前國家為了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提出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為大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獎助學金和優惠政策,很多家庭經濟并不困難的學生通過虛構家庭經濟情況,開具虛假證明獲得了資助。有些學生并不困難,卻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把學費挪作它用。一些申請了貸款的學生,畢業之后不知道感恩和責任,本來應該償還的貸款卻不償還,給自己留下了不好的信用記錄。
二、造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因素分析。
(一)社會不良風氣對大學生影響。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極大增強,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未經處理便進入大學生的頭腦,特別是一些負面新聞,更容易引起大學生的關注。例如政府官員的腐敗、政府公信力的下降,還有現實社會中的食品安全問題、假冒偽劣產品問題、弄虛作假等行為,都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影響,不利于大學生誠信意識建設。二是校園內部的環境,由于學校管理的不規范,導致部分造假人員獲得了利益,教師的學術腐敗等現象都對學生的誠信教育產生了不良影響。
(二)大學生誠信教育存在誤區。
當人們一談到學生的誠信問題,或者學生出現了不誠信的情況,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輔導員。貌似大學生誠信教育是輔導員一個人的事情,一個人的責任一樣,殊不知,這種思維方式存在嚴重的誤區,大學生的主要活動是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教師怎么做比怎么說的影響要大得多,部分從事課堂教學的老師,對學生的遲到、曠課、抄襲作業等不誠信行為視而不見,有的老師甚至對學生作弊視而不見,在整個教學過程只教書,不育人,在學生中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學生的行為影響是深遠的。還有大學的誠信教育課程穿插在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基礎等課程里面,教學的方式方法仍然是灌輸式的教學,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粗放,這種說教式的教育方式,不但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起不到好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
(三)學校和社會的誠信評價和激勵機制不健全
目前大學生誠信缺失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我們沒有建立起一套切實可行的誠信評價和激勵機制,大學生在校期間犯了錯誤,很多學校的處理方法就是交給相關的輔導員,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不誠信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處分,產生不了威懾作用,長此以往,不誠信的學生往往可以得到較大的收益,誠信的學生卻成了吃虧的一群人,這便形成了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對不誠信行為倒成了一種鼓勵。而且社會考核一個人,更看重的往往是這個人的業務能力和素質,對誠信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
三、加強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建議與對策
(一)優化社會風氣、建設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
首先應該充分認識到,大學生的不誠信問題有著深厚的社會土壤,大學早已不是封閉的象牙塔,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很容易傳入學生的思想并放大。因此,要盡快的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打擊官員腐敗和社會上的造假行為,特別是關系到人民身體健康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提高政府運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政府對社會風氣產生著引導作用,因此政府一定要對人民負責,對自身的行為和言論負責,打造誠信政府,營造社會誠信風氣。
(二)樹立正確的誠信教育思想和方法
我們要看到,大學生充滿活力,學習和模仿的能力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這就要求大力加強高等學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建立教師誠信檔案和考核辦法,將誠信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指標,打造一支素質高、責任感強的教師隊伍。同時要求,教師要堅決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誠信行為,讓不誠信的學生付出代價,讓誠信學生認識到,誠信是重要的,必要的,需要堅持的。同時要優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改變過去灌輸式的、說教式的教學,應生動活潑,以討論為主,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建立健全誠信評價和激勵機制
學校應制定相關的政策規定,建立學生誠信檔案,政府要高度重視,對公民建立誠信網絡體系,對不誠信的行為要及時記錄,共享。學校的誠信檔案要納入到國家誠信網絡體系,讓有不誠信行為的學生在就業、升學、今后的工作中因為自己的不誠信行為負責。
參考文獻:
[1] 李 霞. 輔導員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的作用探析[J].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2012,(2)
[2] 李 躍. 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研究[J]. 河 北 聯 合 大 學 學 報 ( 社會科學版)2012.(1)
[3] 馬重陽,毛建雄,包利榮. 大學生誠信教育及改進對策[J].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