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冰漪
1952年10月17日,萬噸巨輪“長春”號駛入天津新港,嘹亮的汽笛聲宣告了天津港的新生。時至今日,回顧60年歷程,一代又一代天津港人艱苦創業、銳意進取、奮力拼搏,闖出了一條具有天津港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創造了天津港在一片鹽堿荒灘上建成世界上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大港的輝煌成績。
新中國建立之初,國家百廢待興、百業待舉。1951年,中央政務院決定修建塘沽新港,成立了以交通部長為主任委員的“塘沽建港委員會”,港口工人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圓滿完成了第一期建港工程,使幾乎淤死的港口重新煥發了生機,并于1952年10月17日正式開港。開港初期,沒有大型機械和先進工具,天津港人靠人拉肩扛換來了當年74萬噸吞吐量的驕人成績。
1959年,國家在進行物資供應極度匱乏的情況下,開始天津港第二次港口擴建工程。至1966年,全港新建萬噸級以上泊位5個,吞吐量一舉突破500萬噸,結束了天津港不能全天候接卸萬噸巨輪的歷史。
上世紀70年代初,為了解決全國性的壓船壓港嚴重的局面,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出了“三年改變港口面貌”的號召,天津港第三期大規模擴建工程拉開帷幕。1974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成為我國北方大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天津港乘改革開放的春風,積極推進體制機制改革。1984年6月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天津港在全國港口中率先實行“雙重領導、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和“以港養港、以收抵支”的財政政策,揭開了新中國港口史上新的一頁。天津港積極利用外資、引進新設備新技術,提高港口效率,提升港口現代化水平,成為我國港口對外開放的先行者。1986年8月21日,鄧小平視察天津港時,看到這里發生的巨大變化,高興地講:“人還是這些人,地還是這塊地,一改革,效益就上來了。”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天津港直面市場競爭,不斷拓展經營空間,先后開創出沿海港口中的數個“第一”:興建了我國第一家商業保稅倉庫,開創了我國港口保稅貿易業務發展的新模式;合資成立了國內首家中外合營碼頭公司,開創了國有碼頭與外商合資合作經營的先河,實現了港口的經營管理與國際接軌;率先進行港口企業股份制改造,“津港儲運”成為全國港口第一家上市公司;開通了我國第一個港口EDI中心,加快了我國港口信息化發展的進程。
此外,為適應國際船舶專業化大型化的發展趨勢,天津港加快深水航道和碼頭建設,陸續建成了專業化的石油化工、煤炭、焦炭、金屬礦石和大型集裝箱碼頭,啟動了南疆散貨物流中心開發建設。自1993年起,天津港貨物吞吐量連續每年以千萬噸級遞增,2001年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個億噸大港,躋身世界港口20強之列。
進入21世紀后,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天津港主動把自身發展與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要求緊密結合,提出并實現了“世界一流大港”的戰略構想,完成了由天津港務局向天津港集團公司的整體轉制,實現了政企分開,啟動了全國規模最大的30平方公里東疆人工港島建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發展四大產業為抓手,深化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在世界港口的地位和影響力大幅提升,對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力帶動力不斷增強。2001年實現了貨物吞吐量億噸的歷史性突破,成為我國北方第一大港。從此,天津港不僅進入了跨越發展的新時期,并且對城市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地位及作用進一步凸顯。
為應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2003年,天津港主動把自身置于提高區域經濟國際競爭力的大格局中考慮,以前瞻的戰略眼光,提出了“規模化、國際化、現代化,創建世界一流大港”的全新戰略目標,從而將港口生產建設推上了發展的快車道;2004年,“天津港務局”整體轉制為“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順利完成了政企分開,當年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2億噸;2005年,中共天津市委第八屆八次全會通過了《中共天津市委關于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意見》,意見中明確將“建設世界一流大港”上升為市委市政府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決策和戰略目標;在舉全市之力加快港口發展的濃厚氛圍中,2007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達到3億噸,完成了歷史上第二次精彩的飛躍;2008~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擴散蔓延,天津港積極應對,調結構、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繼續保持了3000萬噸以上的逐年高速增長,并于2010年實現了4億噸的歷史性跨越,創造了世界港口發展史上的奇跡。
截至2012年底,天津港共有泊位159個,其中萬噸級泊位102個,泊位最高等級30萬噸級,年設計吞吐能力3.81億噸,其中集裝箱能力1065萬標準箱,航道等級25萬噸級,碼頭等級30萬噸級,成為世界上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港,凡進入渤海灣的船舶都能接待,亦是我國沿海碼頭設施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港口。港區面積擴大到目前的121平方公里,集團公司資產規模超過900億元,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在2012年全國企業500強評選中居第403位,港口行業第一位。
在國家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新形勢下,天津港成為濱海新區建設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核心載體。已經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港的天津港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發展目標,要“把天津港集團逐步建設成為資源配置能力強、商業創新能力強、國際運營能力強、風險管控能力強、人才隊伍素質強,產業結構優、經營業績優、體制機制優、企業文化優、社會形象優的世界一流企業,在服務帶動天津及區域經濟發展,全面參與國際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新發展目標。
天津港集團公司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將分“三步走”:第一階段到“十二五”末,港口裝卸業運作更加成熟穩定,重點新興產業發展具備一定規模,以“四大產業”為核心的適度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集團盈利能力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成為地區領先、國內知名的跨區域、跨行業經營的港口開發商和運營商。第二階段到“十三五”末,集團產業多元化發展體系更加完備,形成較強品牌效應,集團綜合實力和對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實現在重點產業的跨國投資運營,成為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國際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進入中國企業100強。第三階段到“十四五”末,多元化產業高度發展,全面參與國際資源配置,國際運營能力明顯提升,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跨國企業集團,進入世界一流企業行列。
展望未來,面對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相信躊躇滿志的天津港人必將秉承“發展港口,成就個人”的企業文化核心理念和“承載社會期盼,集散中外文明”的企業使命,努力打造高水平世界一流大港,不斷向“世界一流企業”目標邁進,為區域經濟發展與中國物流的現代化做出更大的貢獻!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