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成
(哈爾濱商業大學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8)
果蔬冷鏈物流是指易腐、生鮮食品在生產、儲藏、運輸、銷售至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減少損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應鏈系統。它涉及到果蔬產品的采收、加工、包裝、運輸、儲存、配送和銷售等多個環節,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任何一個環節做不到位,都會影響到果蔬產品的質量和收益。目前,我國在整個果蔬冷鏈中只有儲存環節發展較快,其它環節發展相對緩慢,還沒充分體現出“冷鏈”的系統理念。因此,應通過確保果蔬產品在供應鏈各個環節中的質量和安全。
黑龍江省農副產品物產豐富。現有蔬菜種植面積(含食用菌)600多萬畝,總產量1426萬噸,年外銷蔬菜125萬噸,其中出口30萬噸。果園面積達到17.8萬畝,年產量78.5萬噸,產值15.4億元。截至2010年底,黑龍江省有冷藏庫近400座,冷庫總容量約為130萬噸,其中高溫冷藏庫、低溫冷藏庫、凍結物冷藏庫的比率分別為40%、45%、15%。冷藏運輸車為415輛,冷藏容量為22萬噸,冷藏船噸位3噸。農產品加工型企業180家,其中果蔬加工型企業為61家。開展冷鏈運輸的規模以上企業為21家,從事冷鏈物流的人員1112人,全省農產品銷售中有規模以上農貿批發市場62家,綜合性超市農產品專銷區80個。初步建成了哈爾濱的白菜生產基地、牡丹江的蘋果種植基地、大慶的寒地葡萄基地和大興安嶺地區的藍莓漿果等特色基地,打造了黑河、綏芬河、撫遠等邊境城市的番茄、胡蘿卜、洋蔥對俄羅斯的出口蔬菜區域,形成了以雙城、北林、安達、海林、富拉爾基等縣(市、區)為主的油豆角、秋番茄、甜玉米、胡蘿卜等優質南銷蔬菜的示范區域。
隨著黑龍江省經濟持續發展,居民購買力不斷增長,人們更加重視食品的安全問題,對無公害、綠色、有機、優質優價的蔬菜瓜果需求正逐年增長。同時,為拓展銷路,將本地果蔬產品保質保量地輸送至較遠距離的地區甚至出口,也催生了大量對冷鏈物流服務的需求。2010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使冷鏈物流迎來了重要發展契機。2012年1月,黑龍江省印發的《黑龍江省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也表示,將重點建設涉農物流體系中的冷鏈物流業。近年來,隨著黑龍江省鐵路、公路交通網絡的快速建設,已經形成以哈爾濱、牡丹江、大慶為區域物流樞紐中心,服務全省、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物流通道體系。同時,黑龍江省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政策,如:建立果蔬冷鏈產品合作化組織、完善跨區域長途運輸的“綠色通道”政策、對冷鏈物流企業予以資金扶持等,這些均為果蔬冷鏈物流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
目前,黑龍江省主要有北大荒物流集團、黑龍江省華宇物流集團、黑龍江雙匯物流有限公司、黑龍江宇通物流公司以及黑龍江中北物流公司等企業經營冷鏈物流業務,規模比較大,發展比較迅速。特別是隨著“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及大項目建設的開展,哈爾濱潤恒農產品國際物流園、哈爾濱哈達農產品物流中心、北大荒農產品加工物流基地、哈爾濱寒地黑土綠色農產品配送中心、齊齊哈爾綠色食品配送中心、大慶高新區綜合物流園、牡丹江國際農產品物流中心、農墾九三分局農產品物流中心等一批高起點、高規格、國際化、現代化的物流項目和專業物流中心紛紛建設或投入運營,這極大提升了黑龍江省現代物流業的整體規模和水平。
新鮮果蔬的生產及流通過程要經過采收、集中、殺菌、預冷、分選、分級、氣調、包裝、冷藏、運輸、貯藏和銷售等環節,每個環節的溫度控制都會影響冷鏈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為保證生鮮果蔬的品質,應使果蔬從采收到最終銷售的整個過程在一個冷鏈物流保障體系下運行,如圖1所示。
圖1 果蔬冷鏈物流保障體系
目前,黑龍江省果蔬生產者大部分是農戶,果蔬采摘及初步整理等工作都是由農民在常溫下完成,收購及運輸多是一些零散的組織或個人,臨時委托一些運輸個體戶或小物流企業采用直接運輸或者“廂式車+冰+棉被”的形式運往市場銷售,缺少殺菌、預冷、分選和包裝過程。由于多數個體運輸商和小物流企業既沒有必要的冷藏設備和車輛,也沒有很強的冷藏保鮮意識,多數是在常溫下進行運輸,采取冷鏈物流的比例極低,甚至一些運輸商為節省燃油,在運輸途中會關閉冷藏設備或擅自調高制冷溫度,這直接影響到果蔬產品的質量。所以,即使部分果蔬產品在加工環節采用了低溫處理,但是在運輸和銷售環節還會出現“斷鏈”現象。另外,冷鏈物流產品的銷售價格往往比一般果蔬的價格高,消費者尚未充分意識到冷鏈果蔬產品相比一般果蔬所具備的優勢,多數人因價高而放棄購買。因此,整條供應鏈中的各個角色(包括果蔬產品生產者、收購商、運輸商、批發商、零售商)之間沒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是一條松散的供應鏈,沒有一套能夠監控整個物流過程各環節質量狀況的完整體系,從而嚴重制約了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
雖然黑龍江省冷庫容量已達到130萬噸,冷藏保鮮能力已經達到260萬噸,但仍無法滿足600多萬噸農產品的冷藏需要,而且根據黑龍江農產品增長的趨勢和速度來看,冷庫的發展嚴重滯后。黑龍江省每年都有大量的果蔬產品因為不能享受到低溫環境儲運而損毀,價值達百億。冷庫大部分是以土建為主,氣調庫所占的比例不高,冷庫規模相對較小,絕大部分庫容在1000噸以下,1000噸以上的中型冷庫的比率僅30%;多數國有冷庫都使用了30年以上,設備比較陳舊,無法為易腐食品流通系統地提供低溫保障;新建的冷庫規模和儲存量相對較小,且多為手工作業,現代化的物流設施設備較少;規模以上企業擁有冷藏車的比例較低,多數運輸車輛達不到冷鏈運輸的標準,運輸過程中的二次污染給蔬菜和水果安全造成極大隱患。
部分地方的冷庫結構不合理,管理松懈。部分地方政府多重視肉類、經營式和大型冷庫建設,輕視果蔬冷庫、產地加工冷庫和批發零售冷庫建設,這極易造成夏秋蔬菜生產旺季供應過剩,冬春淡季自給不足。一些冷庫沒有嚴格執行GB/T24400-2009《食品冷庫HACCP應用規范》的規定,無專人巡視記錄以及冷庫管理制度,管理松懈,環境較差。較少企業應用計算機軟件技術對果蔬冷鏈物流過程進行管理,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大大影響了冷鏈物流的在途質量,造成冷鏈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損耗率很高。
目前,黑龍江省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以貨物代理、倉儲、庫存管理、搬運和定向運輸為主,能提供綜合性、全過程、大規模、集成化的覆蓋整條供應鏈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不多。果蔬產品在外銷過程中,大部分物流業務都是由收購商完成。由于收購商的不確定性,且實力較弱,沒有足夠的實力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來承擔果蔬的冷鏈物流,而且引入第三方物流的成本也過高,很少有冷鏈物流企業能保證對整個供應鏈環節的溫度控制,使得多數生產廠家不愿也不放心將冷藏物流業務外包,即使外包,也是區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運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發展。
冷鏈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硬件水平和貨物運作要求較之普通貨物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從事冷鏈物流的人必須具備一定的化學知識,熟悉冷庫常用的一些化學物品,如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制冷劑。還要有一定的電學知識和冷鏈設備的操作能力,要對壓縮機、通風系統等設備的原理、結構有充分的了解。同時,要掌握冷凍果蔬菜品的特點,會操作計算機,有較強的應急處理能力。因此,需要開設涉及物流管理、系統工程、制冷與低溫工程和食品工程等課程專門的冷鏈物流專業,可截至2011年,教育部備案或批準的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學校有600所,但卻沒有一所高校專門開設冷鏈物流的專業。一直以來,冷鏈物流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多為師傅帶徒弟,新人的成長多為在工作中邊學邊實踐。但是,這樣的培養方式,使得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速度極慢而且數量還少;相對于其他行業,物流行業的日常工作環境較臟較累,薪資福利待遇較低且受人歧視,人員跳槽率高。所以,我國冷鏈物流業缺少人才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果蔬的采摘、冷藏、儲存、運輸和銷售等環節加強管理,采取措施,強化全程冷鏈體系意識。通過果蔬生產基地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完善揀選、保鮮、預冷和包裝等環節,加強冷鏈物流源頭的組織管理,從供應鏈的源頭“制冷”。所以,在新的供應鏈中,通過合作組織和物流核心企業共同規范種植者的采收行為來做好果蔬生產者的管理工作。為此,在一定程度上實行集中種植、收購和運輸,改變目前分散化的局面,實現這幾個環節冷鏈化。
圖2 果蔬冷鏈物流供應鏈模式
同時,依托哈爾濱哈達批發大市場、牡丹江果品批發市場、大慶九區批發市場等省內專業果蔬集散市場,建設集交易、冷藏、質檢、運輸、配送、跟蹤和冷庫管理為一體的區域配送果蔬冷鏈物流中心,鼓勵大型果蔬批發市場、連鎖超市、果蔬儲運營銷企業加快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實現銷售環節冷鏈化。總之,協調上下游之間的冷鏈物流體系,保證各個環節中均處于冷鏈物流的狀態。
應做好規劃,出臺優惠政策和切實可行的措施,鼓勵建設菜窖、冷庫及對土建冷庫進行升級改造。積極組織農戶,因地制宜地建立菜窖和小型冷庫,鼓勵龍頭企業、農貿市場建立中小型或大型的冷庫,在中心城市的主要批發市場建立大型冷庫。不斷加大冷庫的建設力度,擴大冷庫面積,實現采收預冷后的果蔬一部分及時冷藏運輸出去,其余的能及時入庫冷藏。要發揮相關行業協會組織作用,通過招商引資,吸引足夠的資金和國內外有實力的物流核心企業投向黑龍江冷鏈物流市場。逐步建立與國內外先進冷鏈物流組織、金融機構以及營銷網絡平臺的合作,與國內部分一、二線城市主要食品的營銷網絡體系對接,促使下游營銷企業進入上游倉儲運輸參與果蔬產品生產環節,形成利益共同體。
加大科技開發和投入,加快先進技術引進的步伐,盡快普及各種冷藏保鮮新技術,如化氣凝霜等先進冷凍技術的推廣以取代加冰制冷的傳統做法。采用溫濕度記錄監控設備實時監控,防止有些司機為了省油中途關閉制冷系統,導致溫度出現較大波動的情況的發生。還要大力發展新型冷藏裝備,如適應冷藏快運業務的快速冷藏車,適應貨物品類多樣化及長距離運輸的冷藏集裝箱等。通過利用地理信息(GIS)、衛星定位(GPS)、無線通信(Wireless)、互聯網(WEB)、傳感器以及與客戶端的EDI對接等技術,提高冷鏈物流儲藏及運輸管理系統的效率,實現信息的交流共享。
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符合果蔬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市場的需求,可以實現果蔬多方位、門到門的配送服務。這能促進冷鏈物流上下游的整合,能解決企業面臨的初期投資大、運作成本高、專業管理難等問題,使果蔬配送服務更大限度地適應市場化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企業以一個整體的果蔬產品生產、銷售企業形象出現在市場上,利用企業自身的先進信息技術和網絡獲取需求信息,統籌指導農戶的生產和銷售,把先進的科技帶到農業領域,提供果蔬加工延伸服務,提高果蔬產品的附加值,實現果蔬產品的“產、供、銷”一體化,使農戶、物流服務商以及消費者三方面共同獲利。鼓勵扶持大、中城市的主要批發市場的所有者與有實力的物流企業以合資、股份制等形式組建為果蔬的生產商、批發商和零售商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培育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先進、核心競爭力強、在國內外市場具有影響力,能夠很好地起到“集聚”經濟效應的第三方果蔬冷鏈物流企業。
在高等學校開設冷鏈物流專業,按照市場對人才的需要和職業類型需要設置專業課程,建立的新專業應是將食品科學、低溫制冷、計算機專業和物流管理專業等多學科領域知識高度融合的綜合學科,而非原有學科的簡單的轉型。通過選派優秀的教師到冷鏈物流公司掛職鍛煉,聘請冷鏈物流企業生產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或者直接引進人才等方式,提高師資的整體水平。同時,物流企業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培養并留住人才。
黑龍江省果蔬冷鏈物流的發展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但冷鏈系統建設是一項浩大的低溫系統工程,需借助多方面的力量。相信通過采取構建冷鏈物流體系、加強硬件軟件設施建設、發展專業化第三方物流公司和培養高素質的冷鏈物流人才等措施,創造一個健康的果蔬冷鏈物流發展環境,能確保果蔬產品在各個環節中的質量和安全,從而提升黑龍江省果蔬產業的整體經濟效益。
[1]張平,陳紹慧.我國果蔬低溫貯藏保鮮發展狀況與展望[J].制冷與空調,2008,8(1):5 -10.
[2]沈欣.冷鏈物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3):271 -274.
[3]黑龍江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黑龍江統計年鑒(201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4]劉喬,沈欣,劉莉,黃志鵬.黑龍江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調研及其發展戰略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1,(12):5262-5265.
[5]霍紅,徐輝.黑龍江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冷鏈情況調查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2):11429-11431.
[6]劉衛戰,孫明燕.中國冷鏈物流發展狀況分析[J].物流技術與運用,2009(1):83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