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圓圓 李 雨
(1.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1;2.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貿易額逐年增加,2011年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貿易大國,第一機電產品出口大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占世界份額的15%,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快速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
對于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問題,很多學者做過研究。胡寶華(2009)選取1985—2006年的經濟數據,分別采用機電產品進出口額以及國內生產總值三個指標進行分析,得出機電產品進出口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較強的相關性,并結合機電產品貿易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王曉東,趙升(2009)運用時間序列分析法從供給的角度研究了影響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實際匯率與機電產品出口之間并不存在協整關系,但國外收入狀況、外商直接投資、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中高級人才培養力度、科研成果數量都與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存在長期穩定的正向關系;聶揚(2010)從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結構、出口方式等方面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特點進行分析,盡管我國當前機電產品出口形勢良好,但仍然呈現出一種粗放型增長的趨勢,企業自身的缺陷和來自外部的競爭不利于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規模的增長,機電產品出口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蔣歲轉(2010)結合目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概況和特點,運用貿易競爭力指數和國際市場占有率等指標對我國機電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進行了實證分析,指出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我國機電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總體來說,國內的學者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做了不少研究,但大部分是對如何提高我國機電產品國際競爭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定性分析層面,而對機電產品出口與我國經濟增長二者之間關系的定量研究并不多,研究不夠全面。因此本文從機電產品出口與經濟增長二者之間相互影響的角度出發,研究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求研究更加準確全面。
本文主要采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和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額(JDE)兩個指標。實證分析中選取1992—2011年為數據樣本區間,所有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由于1992年之前機電產品出口相對較少,所以選取1992年為樣本數據起始點。為消除異方差影響,更好地說明變量之間的關系,提高模型擬合效果,對變量分別取對數,得到兩個新的序列LNGDP和LNJDE;取對數同樣會縮小變量的取值范圍,使估計值對變量的異常觀測不太敏感。
首先,我們分析LNGDP與LNJDE之間的相關性,從圖1可知,二者基本上呈現出同步上升的趨勢。
進一步分析,如表1所示,二者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再利用恩格爾—格蘭杰法(EG),對LNGDP和LNJDE進行協整檢驗。具體步驟如下:
圖1 序列LNJDE和LNGDP的折線圖
表1 LNJDE和LNGDP的相關矩陣
第一步,求出這兩個變量單整的階。一般地,若一個非平穩序列必須取d階差分才變為平穩序列,則原序列是d階單整的,表示為I(d),另一方面,如果序列不管差分多少次,也不能變為平穩序列,則稱為“非單整的”。利用Eviews6.0軟件對LNGDP和LNJDE兩個變量進行檢驗,結果見表2。
表2 LNJDE和LNGDP的平穩性檢驗
從表2可以看出,序列LNGDP和LNJDE的T-統計量(1.620524,-1.514141)都大于顯著性水平為10%時的臨界值-2.655194,因此認為它們是非平穩的;再對它們的一階差分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證明LNGDP~I(1),LNJDE~I(1),即 LNGDP和 LNJDE都是一階單整的。
第二步,進行協整回歸。結果如下:
第三步,對殘差序列E進行ADF檢驗
表3 殘差序列E的平穩性檢驗。
從表3可知,檢驗統計量為-4.243281,小于顯著性水平為1%時的-3.857386,因此認為殘差序列E是平穩序列,變量LNGDP和LNJDE二者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為計算LNGDP和LNJDE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利用Eviews6.0軟件對序列LNGDP和LNJDE做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獲得的滯后長度分別為2,3和4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見表4)。
表4 LNJDE和LNGDP的格蘭杰檢驗
從表4可以看出,從總體上講,LNJDE是LNGDP變化的原因,反之則不然。具體來說,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而我國的經濟增長并沒有較好地拉動機電產品出口。
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一直是靠多投入拉動多產出的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以及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機電產品出口商品結構得到不斷優化,但是“以價取勝、以量取勝”的粗放型經營和出口模式并未得到根本轉變,出口的機電產品層次偏低,以能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與發達國家資本、技術密集型的高端產品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難以滿足發達國家對于高質量機電產品的需求。
2010年,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組織應訴的貿易摩擦和預警案件為51起,案件集中在歐洲和亞洲地區,涉及通訊設備、家電、自行車、摩托車、汽車配件及機械零部件等幾十個行業及產品,直接涉及上千家企業。國外頻繁發起的貿易調查使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嚴重受阻,機電產品出口企業損失慘重。
自主創新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我國機電產品的出口總體檔次不高,尤其是缺乏自主品牌,絕大部分出口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貿易和以貼牌為主的訂單貿易,由于研發投入不足,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一)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在適度發展機電產品加工貿易的同時,下大力氣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從勞動密集型向勞動密集型和技術資金密集型并重轉變,不斷擴大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機電產品出口。
(二)積極應對貿易摩擦。機電產品出口企業要在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協調和帶動下,加強行業自律,形成擴大機電產品出口的合力;學習掌握反傾銷、反補貼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應訴技巧,維護出口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建立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相互合作的應對機制。
(三)加大企業技術研發和品牌培育力度。大型企業可以集中財力,建立獨立的生產技術研發體系,提高企業自主創新水平。中小企業應該利用外部技術資源,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也可以購買現有技術經過深化后形成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打造知名出口品牌產品,不斷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
[1]胡寶華.中國機電產品對外貿易與中國經濟增長[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5):92-96.
[2]王曉東,趙升.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的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經濟,2009(5):135-140.
[3]聶揚.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現狀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0(8):67.
[4]蔣歲轉.中國機電產品國際競爭力研究[J].今日財富,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