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偉
(上海市青浦區白鶴中學 上海 201709)
《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運動知識、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項教學目標。其中心理健康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心理健康是“健康第一”的必然選擇。經過眾多學者研究認定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與心理健康的水平高低有直接關系,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質健全的功能狀態和標志之一,在一般情況下心理素質水平高的人很少產生心理問題,由此可見健全心理素質的形成是個體維護心理健康和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那么如何在課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呢。經過實踐與研究筆者認為各種心理訓練是穩定、提高心理素質的最佳教學策略,因此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始終堅持課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訓練,以此來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我談談進行心理訓練的理由和實施心理訓練的方法與取得的情況。
19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凡是能夠引起學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動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睂W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始終是教育領域中備受矚目的核心命題,心理素質的加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和基礎所在。事實證明眾多成功的體育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極其重視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分析、利用學生傳達的心理信息來進行體育教學,這不僅能增加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也切實提高了教學質量,從而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者英格里士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有良好適應,并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睂W者麥靈格爾認為:“心理健康的人應該保持平靜的情緒,脫敏的智能,適于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蔽覀凅w育與健身教學中的心理訓練正是為了喚起學生有意識的活動能力,從而在自我控制、自我調節下實現完成個人強身健體的最終目的。
表象訓練在體育運動實踐中是被最廣泛應用的心理學訓練方法之一,美國心理學家理查-休因首次提出imagery training一詞,譯成中文就是表象訓練。定義:表象訓練是在暗示語的指導下,在頭腦中反復想象某種運動動作或者運動情境,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在表象訓練的理論與實踐中,表象訓練也被稱為“視覺化”訓練、意想演練或者想象訓練等。
經過實驗與研究表明,在七年級行進間單手高手投籃教學中表象訓練與常態教學法相結合運用,比單純的常態教學法取得效果更佳。在這個實驗中,表象訓練過程是這樣進行的:(1)讓學生用時5min反復觀看視頻(進間單手高手投籃的全過程)。(2)展示技術動作圖解。(3)教師示范(有“震撼效應”的示范)。(4)教師引導學生編制動作要領的口訣:一跨大步接球牢,二跨小步用力跳,三要翻腕托球舉球高,四要指腕柔和用力巧。(5)熟背口訣“二跨”、“二要”后進行常態化教與學。(6)在學生分組練習時教師口中發出“1——2——3”的節拍聲來應和要領口訣。(7)在分組練習結束時,教師對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根據口訣進行簡短的評價,以此來不斷刺激他們的印象。(8)下課后布置觀看視頻(配合口訣與節拍)。整個表象訓練目的幫助學生在大腦中把動覺表象和聽覺、視覺表象聯系起來,從建立動作概念逐步過渡到掌握技術動作要領。經過3課時的練習,將體能水平、技能水平基本相同的,用常態教學法進行教學的對照班的技評相比較,發現表象訓練與常態教學法相結合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常態教學法的效果,兩個男生班(七年級)的成績對照見表1。

表1

表2

表3
實驗班之所以能取得較好的成績,這是考核前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多次表象訓練與實際訓練相結合的效果(見表1)。
系統脫敏療法又稱交互抑制法,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癥焦慮、恐懼的情境,并通過心理的放松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
在體育與健身課上,一些學生對練習難度較大且危險的動作技能易產生恐懼心理,特別是運動能力差、身體素質較薄弱的學生更是如此。不排除他們的恐懼心理,就會產生阻礙作用,使得動作很難掌握。系統脫敏法對于解除恐懼心理有著明顯的作用。例如,在雙杠前擺下的教學中部分學生在練習前或練習中出現明顯的焦慮與恐懼心理——害怕退部敲杠和杠上墜落導致身體受傷。行為表現統計(如表2)。
從統計表上得出結論:實驗班與對照班在雙杠前擺下的練習中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焦慮與恐懼心理狀態。
教師在這種情況下針對實驗班及時采用系統脫敏法。首先讓他反復地觀察教師的動作示范以及同伴練習雙杠后擺下的動作,如果依然有恐懼心理和焦慮情緒,就要引導他進行放松,并使他意識到別的同學能行自己肯定也能完成練習,還要讓這些學生對教師在身旁的保護產生一種信任感,當其情緒逐步過度到較為平穩時,可以讓學生在教師全程保護下嘗試支撐擺動練習,整個過程用語言不斷鼓勵使其并在放松的狀態下完成練習。隨后練習就過渡到前擺下,在后擺到最高點時教師必須即使給予幫助(托起下肢使其順利出杠且能較平穩落地),這一步教學環節必須成功,方能完全消除他的憂慮與恐懼。成功之后教師必須及時組織全體學生來評價這些學生成功在哪里,讓學生在評價中增強自信,幫助他們找回自信心,隨后的課次就可以脫離教師的幫助,僅在教師的保護下嘗試單獨練習了。對照班就是在常規的教學策略下進行重復行的練習任其在心理上的波動。經過3課時的教學,動作掌握情況如表3。
兩組數據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通過這種分層次的練習,學生的憂慮與恐懼心理逐步消除。系統脫敏法在我們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應被廣泛運用,它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所以身處體育教育第一戰線的教師應該很好地運用它,使學生的心理素質不斷穩固與提高。
“放松是通往冠軍之路的捷徑”,這句話在體育界已經成為金科玉律的真理。許多學生在參加升學體育測試時,特別容易產生壓抑、緊張的情緒(心率、血壓、呼吸升高),并伴隨有明顯的行為表現,如面色蒼白、乏力顫抖、少言寡語等,這可能是平時課中放松訓練做的不夠所導致的。放松訓練不但能促使學生心情平靜,消除緊張情緒還可以消除疲勞,使體力盡快恢復。例如,在一堂運動量較大的體育與健身課后,學生感到身心都很疲勞,或產生肌肉脹痛的感覺。采用放松訓練,可以盡快地消除學生的疲勞感,使他們能順利地進行下一節課的學習。練習過程中,盡量采用啟發性語言、鼓勵性語言、暗示性語言及幽默性語言,讓學生在課上和課外自覺悟出道理來。如:“你真棒”、“動作真漂亮”等,讓學生在評價中增強自信,同時讓學生多進行相互評價,賦予他們發言的權利,使他們樹立起自信心。由此可見,教師不僅僅要引導學生去做,也要幫助學生學會怎樣去做,這樣才能從容應對在各種環境下的技術動作的練習、展示、考核。
根據研究和實踐表明上述幾種心理訓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它本著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學生對自己心理素質的培養,以此調動了學生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促使了學生的潛能的現實化。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互相研究和實踐不斷積累心理訓練的方法和技巧,還可以通過課堂評價或課后交流,從而獲取來自學生的信息反饋,就可以針對不同類別學生采取不同的心理訓練方法,幫助學生得到最佳學習效果。
[1]苗建軍.體育教學改革幾個認識問題的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9.
[2]邱偉民.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健康成長中[J].河南:新課程雜志社,2011.
[3]張大均.學校心理素質教育與學生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葉一舵.現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8.